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1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1年   1篇
  196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非手术疗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523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推拿手法,药物治疗组治疗脊髓型颈椎病(CSM)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1年-2008年间共收治的523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采用推拿手法、颈椎牵引、药物疗法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1.采用推拿手法,药物治疗组治疗后,其优良率为77.8%,好转率为99.5%。2.推拿牵引药物治疗组与推拿手法,药物治疗组、牵引药物治疗组及单纯药物治疗组四组之间作两两比较的秩和检验(P0.0083),推拿牵引药物治疗组均优于其它三组,其次是推拿手法,药物疗法治疗组。3.本组病例无副作用和不良反应。结论通过本组病例的临床报告证明,推拿手法,药物治疗组对脊髓型颈椎病早期患者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72.
目的 通过临床实践创新,在原有多种物理学检查的基础上,增加一种腰椎间盘突出症物理学检查的体征,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率,探索一种诊断方法.方法门诊随机抽取9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经腰椎正侧位X线片、CT检查诊断明确),均行屈颈实验、屈颈屈腰实验两种物理学检查,比较两种体征的阳性率.结果屈颈屈腰试验阳性率为97.91%.屈颈试验阳性率为11.46%.两种检查的阳性率经过卡方检验,P<0.01,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屈颈屈腰试验明显提高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物理学检查阳性率,从而提高了诊断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较有意义的新物理学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3.
突出的椎间盘能还纳吗?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herniation,LDH),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但目前对LDH的具体自然病程尚缺乏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74.
TCD 转颈试验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对35例CSA患者和14例正常对照者进行TCD转颈试验。结果发现,CSA组有34例TCD转颈试验阳性,而正常对照组仅3例阳性。CSA组TCD转颈试验阳性率(97.14%)较正常对照组(21.43%)显著增高(P<0.01)。转颈时CSA组VA和BA的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和平均血流速度均较转颈前显著减慢,结果表明,TCD转颈试验能够为常规TCD检测正常的CSA患者提供血流动力学改变的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75.
本研究用红外热象图检查正常人40例和颈椎病患者48例。方法是以脊柱为中线,按解剖学标志在两侧对应部位取颈、背、肩、上臂、前臂、手点等6个测温点,检测每个测温点温度,求出左右对称的两个测温点温差。统计表明,正常人躯体两侧各对应测温点的温度基本相同。而颈椎病患者除颈点外,其他各点温差明显增大,与正常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对其中38例颈椎病患者治疗前后的热象图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表明,临床治疗有效的患者两侧温差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且缩小的幅度与疗效的等级呈一定的正相关。实验结果表明,红外热象图检查作为颈椎病辅助诊断和疗效评定的方法之一,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76.
目的:分析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MRI测量指标、血清免疫球蛋白含量与日本骨科协会颈髓功能评分标准的相关性,探讨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自身免疫反应在脊髓型颈椎病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方法:收集2004-06/2005-03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门诊和住院的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依据日本骨科协会颈髓功能评分划分为脊髓型颈椎病中重度组(0~12分)18例,脊髓型颈椎病轻度组(13~17分)12例.以20例正常人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散射比浊法检测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血清中IgG、IgA、IgM和补体C3的含量,并对椎间盘高度、椎体水平硬膜囊中矢径、椎体水平脊髓中矢径、椎体水平硬膜囊前间隙等各项指标进行测量.同时检测正常对照组20例血清中IgG、IgA、IgM和补体C3的含量.采用配对t检验、秩和检验对各组各项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按意向处理分析,实验纳入30例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不同程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各部位椎间盘高度、椎体水平硬膜囊中矢径、椎体水平脊髓中矢径、椎体水平硬膜囊前间隙的比较:与脊髓型颈椎病中重度组比较,轻度组以上各指标均基本相近(t=0.45~0.90,P>0.05;t=0.09~0.89,P>0.05;t=0.23~0.66,P>0.05;t=0.31~0.94,P>0.05).②不同程度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比较:与脊髓型颈椎病中重度组比较,脊髓型颈椎病轻度组IgG含量明显降低(t=0.02,P<0.05),而IgA、IgM和补体C3的含量基本相近(t=0.11~0.42,P>0.05).③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与正常人血清中免疫球蛋白含量的比较: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脊髓型颈椎病中重度组+轻度组IgG含量明显升高(t=0.00,P<0.01),而IgA、IgM和补体C3的含量基本相近(t=0.15~0.78,P>0.05).结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椎MRI测量指标反映出的脊髓受压迫程度与临床症状不一致,其自身免疫水平可能影响到日本骨科协会颈髓功能评分的高低,提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的轻重与自身免疫存在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77.
作者在运用非手术疗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具有植物神经紊乱表现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笔者在治疗的过程中不仅发现非手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重要性,而且更重要地认识到临床表现复杂的脊髓型颈椎病,其采用的非手术疗法也各不相同,要因人因病情而异。近二十多年来,笔者用非手术疗法包括推拿手法和药物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合计有一千余例,已经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效果,为非手术疗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78.
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肯定,但治疗后突出的椎间盘是否还纳在医学上一直存有争议.多数学者认为突出的髓核不能还纳或吸收.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统计分析了手法治疗前后CT或MRI图像上髓核的变化情况,论证了手法治疗可以还纳突出的髓核,但还纳的比例少,且受到者年龄、病情和手法类型等条件的限制.本文并对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髓核还纳的机制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79.
脑血管意外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治疗了28例脑血管意外(以下简称CVA)患者。通过Carr-Shep-herd评估可见疗效十分明显。出院时,11例无需帮助可独立行走,13人可独立扶拐行走,4人在他人帮助下可扶拐行走,上肢功能恢复不理想。我们认为争取尽早开始康复治疗、正确指导和患者及其家属的积极参与对预后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0.
调查安徽体工第二大队全部17名手枪射击运动员,男11人,女6人,年龄18~31岁。专项训练2~7年,14人有岗上肌和(或)岗下肌萎缩的体征,其中6人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