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2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患者,女性,59岁,农民.因上腹部不适伴纳差、乏力、黑便10余天,于2010年10月18日入本院消化内科.患者10余天来,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伴解黑便多次,柏油样,量约1 000 mL,伴有头昏、乏力、纳差,有恶心、呕吐1次,为胃内容物,无呕血,无畏寒、发热,无皮肤发黄,无皮肤瘀点、瘀斑,无咳嗽、咳痰.当地卫生院就诊,予以静脉输液治疗5天(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改善不明显,体质量减轻约10 kg,为进一步诊治来本院.门诊胃镜、腹部B型超声等检查,以胃癌伴出血,肝癌?收住入院.既往有肝炎病史30余年,无结核、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入院查体:T:36.5℃,P:92次/分,R:20次/分,BP:19.5/13.3 kPa(146/100 mmHg).神志清,精神软,重度贫血貌.皮肤巩膜无黄染,锁骨上淋巴结未及.气管居中,双肺呼吸音尚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92次/分,律齐,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D湖地区水污染与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灰色系统分析方法.结果建立了D湖饮水区人群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灰色系统预测模型,包括恶性肿瘤死亡率的GM(1,N)模型MR(t+1)=(9.998 7E1+5.000 1E2+10.899 4E3+1.111 4E4+165.102 9).e-0.007 0t-9.998 7E1-5.000 1E2-10.899 4E3-1.111 4E4和相关因素的GM(1,1)模型群E1(t+1)=-46.946 8e-0.005 8t+52.121 4,E2(t+1)=4.611 4-4.566 4e0.001 5t,E3(t+1)=1.138 9-1.121 2e0.006 5t,E4(t+1)=554.586 7-549.800 6e0.001 6t,并对其2000~2010年的肿瘤死亡率进行了预测性评价.结论在2000~2010年,D湖饮水区人群的恶性肿瘤死亡率将呈缓慢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3.
γ—刀环境辐射探测及防护措施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γ-刀使用的201个^60Co放射源其活度最高可达223480GBq,使用时应考虑其安全性及可靠性。虽然γ-刀本身有较为严格的防护措施,然而背景辐射和辐射渗漏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准确掌握治疗室内周围环境的辐射状况及其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步设计实验,测量出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在开机与关机两种情况下,治疗室内及周围环境的背景辐射与辐射渗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量患者在接受γ-刀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颈部所接受的漏射线的剂,并探讨对颈部的防护措施。结果表明:治疗室内的辐射率约在10-130000μGy/h;周围环境约为0.18-0.63μGy/h,符合我国现行的《放射防护条例》的规定。许多患者颈部所接受的漏射线的剂量超过50mSv,需对其进行防护。可选择铅和含铅材料作为防护材料。  相似文献   
24.
由于γ-刀使用的201个60Co放射源其活度最高可达223480GBq,使用时应考虑其安全性及可靠性。虽然γ-刀本身有较为严格的防护措施,然而背景辐射和辐射渗漏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准确掌握治疗室内及周围环境的辐射状况及其变化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步设计实验,测量出γ-刀立体定向放射治疗中,在开机与关机两种情况下,治疗室内及周围环境的背景辐射与辐射渗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测量患者在接受γ-刀治疗的整个过程中,颈部所接受的漏射线的剂量,并探讨对颈部的防护措施。结果表明治疗室内的辐射率约在10~130000μGy/h;周围环境约为0.18~0.63μGy/h,符合我国现行的《放射防护条例》的规定。许多患者颈部所接受的漏射线的剂量超过50mSv,需对其进行防护。可选择铅和含铅材料作为防护材料。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究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下鼻甲骨折外移术三种不同术式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4年7月收治的98例慢性肥厚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完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其中A组行鼻内窥镜下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B组行鼻内窥镜下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并选择2010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病历存档可查的120例行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为C组,对比三组临床疗效。结果 A组、B组临床总有效率(96.15%,86.96%)较C组(92.50%)无明显变化(p>0.05),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5.76%,6.51%)明显低于C组(13.33%),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慢性肥厚性鼻炎者行下鼻甲骨折外移术及下鼻甲粘膜下部分切除术临床安全性明显优于传统下鼻甲部分切除术,值得临床积极借鉴。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光子治疗因盐酸吡硫醇静脉注射引起血管外渗的临床价值及护理对策。方法将36例因盐酸吡硫醇静脉注射发生血管外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光子治疗)和对照组(硫酸镁湿敷),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4%)高于对照组(61.1%);治愈时间[(4.3±2.6)d]短于对照组[(6.1±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光子治疗应用于因盐酸吡硫醇静脉注射引起的血管外渗,具有效果好、治愈时间短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鼻腔后段出血的治疗方法。方法:对鼻腔后段出血的89例患者在鼻内窥镜下行微波治疗。结果:出血部位依次为下鼻道后段40例,鼻中隔后部29例,后鼻孔缘11例,鼻腔顶部9例。89例患者中一次治愈84例(94.4%),二次治愈5例(5.6%)。患者出院后随访6个月,其中2位患者失访,其余均未见再出血。结论:鼻内窥镜下微波治疗鼻腔后段出血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