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医药卫生   106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肺动脉高压(PulmonaryhyPer-tensionPH)是先天性心脏病常见的合并症。PH在形成的过程中,可引起一系列的复杂的肺血管结构的改变,通常称为肺血管重构(rcmedcl.ing)ul。研究证实,pH中有数种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影响肺血管重构问,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cndothe-lialpothfaCtofVEGF)含量增加l’]。v互GF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产生。是一种特异的内皮细胞分裂原,有强大的促内皮增殖作用,促血管生成作用t‘]。本研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先心病的病人血清VEGF含量,进行研究探讨。1.材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42.
对生物支架材料进行表面修饰以期能提高其再内皮化,从而为临床提供一种理想的移植替代物是目前研究的热点[1].检测修饰方法的可靠性和牢同性的研究,大多是在体外模拟体内血流的环境进行,体内检测的报道尚少,而直接建立动物模型进行检测具有更好的直观性.  相似文献   
43.
背景:一些基础研究成果对于新生血管形成和内皮祖细胞的自动募集机制已做出了合理的解释,体外培养的内皮祖细胞可分化为成熟的内皮细胞,有助于血管内皮修复。目的:拟建立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周血获取内皮祖细胞的方法。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7-08/2008-04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完成。材料:外周血来源于2007-10/12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胸外科收治的15例法洛四联症患儿,安静状态下末梢氧饱和度为(78.0±5.0)%。方法:采用Ficoll密度梯度离心法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以含体积分数为0.2的胎牛血清、4mg/L牛脑垂体提取物、2mmol/L谷氨酰胺、100U/mL氨苄青霉素、100g/L硫酸链霉素的M199培养基进行体外诱导分化,调整细胞密度为2×109L-1,接种至预铺人纤维连接蛋白的6孔培养板,置于37℃、体积分数为0.05的CO2饱和湿度条件下,贴壁法纯化培养10d。主要观察指标:细胞形态和生长情况,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FITC标记的荆豆凝集素双荧光染色鉴定结果,vWF、CD34及CD31免疫组化鉴定结果,PE标记CD133抗体与藻蓝蛋白标记KDR抗体免疫荧光鉴定结果,透射电镜观察内皮祖细胞特征细胞器。结果:接种后0.5h细胞贴壁生长,培养第7天形成典型的细胞集落,第14天呈铺路石样外观,细胞数量级可达108。培养第10天,贴壁细胞中70%呈Dil标记的乙酰化低密度脂蛋白/FITC-UEA-Ⅰ双阳性,为正在分化的内皮祖细胞;vWF、CD34及CD31免疫组化染色均呈阳性表达;PE标记CD133抗体呈红色荧光,藻蓝蛋白标记KDR抗体呈蓝色荧光。透射电镜可见内皮祖细胞特征性幼稚线粒体及Weibel-Palade小体。结论:实验成功从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外周血中分离培养并获取高纯度的内皮祖细胞,且在体外稳定快速扩增。  相似文献   
44.
通过对深圳市阳光之路生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开发研制的改性甲壳素生物修复膜(商品名:AmPoSaTM安普舒TM医用创面修复膜,以下简称甲壳素生物修复膜)进行的临床应用观察,验证了甲壳素生物修复膜对于小儿心脏外科手术切口,感染伤口,溃疡伤口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甲壳素生物修复膜对于多种伤口具有促进止血,抑菌,促进愈合,减轻疤痕的作用,同时无刺激,无过敏,无毒性,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45.
异体气管移植去抗原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移植段气管去除上皮细胞和腺体细胞后异体、异位移植排斥反应的强弱。方法25只雄性SD大鼠作为供体,制备新鲜移植段气管、冷冻移植段气管和去上皮细胞移植段气管。取制备的新鲜移植段气管40个平均分为4组,分别用0、0.1、0.3和0.5mg/ml的蛋白酶溶液,4℃浸泡12h,根据镜下移植段气管上皮细胞和腺体细胞脱落情况及软骨细胞破坏程度确定蛋白酶的最佳浓度。另取30只雄性SD大鼠作受体,均分成3组,分别为:新鲜气管移植组(A组)、冷冻气管移植组(B组)及去上皮细胞移植组(C组),n=10。行左上腹旁正中切口,提出大网膜包绕各移植段气管,于21d后取出移植段气管,行组织学观察及淋巴细胞浸润测定。结果0.3mg/ml蛋白酶能去除移植段气管上皮细胞及腺体细胞,而对软骨细胞无明显损坏。异体植入大鼠腹腔的3组气管软骨均成活,血运建立,其中A组管腔内有肉芽组织,出现坏死、实变;B组有少量肉芽组织;C组管腔内无肉芽组织。A、B、C3组淋巴细胞浸润分别为29.16±2.69、15.17±2.19和11.56±0.87个/Hp,A组与B、C组比较及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斥反应强弱为:A组>B组>C组。结论0.3mg/ml蛋白酶,4℃,浸泡12h的移植段气管,能完全脱上皮细胞和腺体,对软骨细胞基本无损伤,与冷冻法比较去抗原作用更好。一期异体大网膜包裹异位移植后,血运重建且移植段气管成活。  相似文献   
46.
牛颈静脉经不同方法交联改性后的免疫原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牛颈静脉带瓣管道经不同方法交联后免疫原性的变化。方法:将牛颈静脉随机分为4组(n=10):多聚环氧化合物(PC)交联组、染料介导光氧化(DMP)交联组、戊二醛(GA)交联组及新鲜牛颈静脉对照组。制备牛颈静脉匀浆,与完全福氏佐剂混合制成复合乳剂抗原,免疫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双向免疫扩散法测定兔血清抗体滴度。取新鲜牛颈静脉免疫的兔血清,采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 )体外检测交联后的牛颈静脉组织匀浆的抗原组分。结果:免疫印迹显示新鲜牛颈静脉组织有特异性重复出现的阳性条带,经PC,DMP交联处理的牛颈静脉均未出现明显阳性条带,经GA交联处理的牛颈静脉中1例出现阳性条带,但无特异性重复出现的条带 ,各交联处理组间免疫原性无明显差异。 结论: PC,DMP及GA交联处理的牛颈静脉可有效地灭活其免疫原性,适合临床应用要求。  相似文献   
47.
体重6kg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低体重婴儿室间隔缺损(V SD)的外科治疗适应证、手术技术及围术期处理。方法148例体重6kg以下(体重3.5~6.0kg,平均5.3 kg)V SD患者中,V SD位于膜周部105例,动脉瓣下25例,肌部流出道9例,肌部流入道8例,肌小梁部1例。其中合并房间隔缺损(A SD)或者卵圆孔未闭39例,动脉导管未闭(PDA)17例,二尖瓣关闭不全(M I)9例,中度以上肺动脉高压(PH)52例。148例患者均在中度低温、中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行V SD修补术和合并畸形矫治,V SD补片修补85例,直接缝合63例;其中施行小切口心脏不停跳手术23例。结果手术死亡6例,手术死亡率为4.1%(6/148),其中2例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1例术前严重营养不良术后全身衰竭死亡,2例术中发现合并主动脉弓中断,1例合并二尖瓣反流行二尖瓣成形效果不佳。2例V SD残余分流(1~2mm);2例Ⅲ°房室传导阻滞应用临时心表起搏器起搏,均在术后5 d内恢复窦性心律。术后住院时间6~15d(平均8d)。随访142例,随访时间4个月~6年,2例残余分流(2mm),1年后杂音消失,心脏超声心动图示V SD已愈合,无分流;心功能Ⅰ~Ⅲ级,生长发育良好。结论随着外科技术提高及设备的更新,低体重婴儿V SD的手术治疗安全、效果良好;对合并复杂畸形的婴儿患者手术疗效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48.
无支架四叶牛心包二尖瓣交界缝合缘宽度设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探讨无支架四叶牛心包二尖瓣交界缝合缘的合适宽度。方法 把经戊二醛鞣制后的牛心包试片测厚、切断后按距切断缘不同宽度缝合 ,用软组织生物材料实验机进行单向静载拉伸试验 ,测定其最大负荷、极限抗张强度及断裂延伸率。根据不同的缝合缘宽度分为四组 ,即 1mm宽缝合缘组、2mm宽缝合缘组、3mm宽缝合缘组、4mm宽缝合缘组。结果  2mm、3mm及 4mm宽缝合缘组试片的平均最大负荷分别为 (10 .5 6± 1.95 )N、(13.5 7± 3.2 7)N和 (15 .71± 3.86 )N ;平均极限抗张强度分别为 (6 .88± 1.2 9)mPa、(8.2 5± 2 .5 8)mPa和 (8.94± 2 .0 5 )mPa ;断裂延伸率 (2 9.95± 4 .11) %、(33.31± 5 .0 2 ) %和(33.0 7± 3.73) % ;比 1mm宽缝合缘组试片的平均最大负荷 (7.0 5± 1.4 0 )N、平均极限抗张强度 (4 .6 2±1.0 8)mPa及断裂延伸率 (2 4 .11± 4 .4 0 ) %均明显提高 (均P≤ 0 .0 1) ,3mm组、4mm组的平均最大负荷及 4mm组的平均极限抗张强度亦高于 2mm组 (P <0 .0 5 ) ,其余组之间的各项检测值无差别。结论 根据其生物力学特性无支架四叶牛心包二尖瓣交界缝合缘的宽度至少应大于 1mm ,一般以 2mm为宜。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法乐四联症(TOF)相关基因的表达变化.方法使用Biostar'80s型人类基因表达谱微阵列初步筛选TOF和室间隔缺损患者右心室心肌的差异表达基因.结合初筛实验、网上孟德尔人类遗传数据库及心脏基因表达数据库的查询结果,遴选补充至500条目标基因.应用3张定制的1000点人类基因微阵列,双重点样,分别筛选TOF(组)25例、不伴有先天心脏畸形的引产胎儿(FETAL组)5例、右室双出口(组)5例、室间隔缺损(组)15例患者,检测右心室流出道肌肉中的差异表达基因,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技术验证微阵列结果.结果用Biostar 80s微阵列发现186条差异表达基因,用定制微阵列则分别发现104条(TOF/FETAL)、13条(TOF/右室双出口)和315条(TOF/室间隔缺损).剔除结果可能不可靠者(179条),根据差异表达特征,将剩余基因归人14个相关基因群.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证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型胶原α2链蛋白与Ⅲ型胶原α1.链蛋白3个基因的差异表达与微阵列结果相一致.结论应用基因微阵列技术进行高通量并行分析,可确定与TOF相关的基因表达谱.胶原家族成员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可能与TOF的发生发展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0.
目的:讨论左上腔静脉左心房异位引流的病变特点及其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2005年5月至2008年12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小儿心脏外科8例左上腔静脉左心房异位引流患儿的临床资料,年龄6~168(54.6±55.1)月;体质量6~29(13.1±7.7)kg。结果:8例患儿均合并有心内畸形,其中部分型房室间隔缺损4例,包括冠状静脉窦口闭锁1例; 室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梗阻、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和房间隔缺损各1例。术前确诊者1例,术中确诊者5例,术后2例因顽固性低氧血症再次手术而确诊。3例采用心房内转流,5例采取心外管道分流手术,无死亡病例。结论:左上腔静脉左心房异位引流术前容易漏诊,提高认识和术中仔细探查可提高诊断率。异位引流的左上腔静脉处理方法取决于发现的时间和手术医生的个人经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