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6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29篇
医药卫生   3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2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01.
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引起哮喘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0岁,孕(33±6)周,G2P0(怀孕2次、生产0次),于2007年11月27日来我院做产前检查,发现胎儿偏小,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上海华源长富药业,批号07081706)静滴,约15min后,患者出现咽喉不适、发热、心悸、气急、气喘不能平卧、大汗淋漓等不适症状。测体温38.9℃,心率96次·min^-1,血压128/80mmHg(1mmHg=0.133kPa),律齐,双肺闻及散在哮鸣音。立即停滴该药物,吸氧,密切观察病情。约半小时后,症状减缓,患者能平卧,双肺哮鸣音不明显,继续吸氧,饮水休息,随后好转。  相似文献   
102.
不同产地牛膝种子生活力及形态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考察不同产地牛膝种子的萌发特性,为选取优良种源提供依据。方法:比较不同产地牛膝种子的萌发率、萌发势、萌发指数和活力指数,以及种子的外部形态,并测定种子的相对电导率;采用显微拍摄成像系统观察并分析种子的外部形态的差别。结果:产自河南博爱和河北安国的牛膝种子的萌发率、萌发势及萌发指数较高,表现出了较高的生活力。结论:河南博爱和河北安国2个产地的牛膝种子品质较优。  相似文献   
103.
李晓琳  王敏  刘红彦  黄璐琦  王飞  吴志刚 《中草药》2008,39(8):1251-1253
目的比较道地产区不同品种地黄中多糖的量。方法苯酚-硫酸比色法,线性范围5.3~106.0μg/mL(r=0.999 7)。结果以葡萄糖计,北京1号、大红袍、红薯王、北京2号、9302、狮子头、金状元、85-5地黄中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12.73%、10.04%、8.32%、7.10%、4.87%、4.11%、2.48%、1.58%。结论不同品种地黄中多糖的量差异明显,其中以北京1号中多糖的量最高。  相似文献   
104.
树突状细胞介导的肿瘤免疫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DC)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关系,在这个方面最引人注目的研究工作是应用抗原或抗原多肽在体外冲击致敏DC,然后将之回输或免疫接种至荷瘤宿主,进行免疫治疗。随着DC对肿瘤抗原处理、递呈及识别的分子基础以及DC作用机制的进一步阐明,推动了以DC为基础的肿瘤免疫治疗的发展。DC抗肿瘤疫苗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5.
目的:了解某部队驻地环境对战士静脉血细胞各种参数的影响。方法:对该部队2011年底入伍的688名战士(男641名,女47名)在入伍体格复检时空腹抽取静脉血用KX21N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常规测定;1年后追踪到其中527名战士(男486名,女41名)采用相同方法测定血常规,观察比较血细胞各参数的变化。结果:在驻地服役1年后战士静脉血中血细胞各种主要指标均发生显著改变,其中RBC、HGB、HCT和RDW较刚入伍时显著升高,而WBC、PLT、MCV、MCH、MCHC、MPV和PDW较入伍时明显降低,且这些变化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正常人静脉血中血细胞各种参数除了由人种、性别、年龄等因素决定外,还受到机体所处环境因素的影响,因此从平原低海拔地区的战士来到驻地生活一段时间后,血液中血细胞各参数会因机体代偿性反应而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探讨传统心肌酶谱四项(CK、CK-MB、LDH、AST)检测在诊断急性心肌梗塞(AMI)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入住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经临床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于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80例作为对照组,于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经离心分离出两组血清,并运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两组CK、CK-MB、LDH、AST进行测定,对比两组检测结果以及AMI患者相关性分析。结果:(1)观察组患者CK、CK-MB、LDH以及AST(单位:U/L)的浓度值分别为(766.7±55.4)、(73.1±17.2)、(332.3±112.2)、(152.5±77.6);正常对照组上述四个指标分别为(92.1±15.5)、(11.9±5.3)、(155.7±33.2)、(28.1±6.6)。两组均各指标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2)CK、CK-MB、LDH、AST升高程度与AMI范围呈显著的正相关性(P<0.01)。结论:传统心肌酶谱检测能够较准确地诊断AMI,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7.
目的调查成年癫痫患者的婚育状况,有助于了解和提高癫痫患者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当面或电话对2002年6月至2012年6月在我院门诊或住院部求诊的730例成年癫痫患者婚育情况进行调查,内容包括患病后癫痫患者是否结婚、是否离异、是否生育、对婚姻生活满意度、病情控制情况等。结果入组癫痫患者患病后约68%结婚,男性占88.1%,女性占73.5%。约68.5%的癫痫患者有生育,约16.2%癫痫患者有离异。病情控制良好的患者的结婚率、生育率比发作频繁癫痫患者明显偏高,且对婚姻满意度较高。结论婚育状况是成年癫痫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控制发作,良好的婚姻生活有助于提高癫痫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8.
<正>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是指各种原因使二尖瓣叶在心脏收缩时向左心房脱垂,导致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原发性二尖瓣脱垂综合征是一种先天性结缔组织疾病,确切病因目前尚不明了,可见于马凡综合征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其多发生于女性,以14~30岁女性居多,超声心动图多表现为后叶脱垂。部分二尖瓣脱垂患者可继发于风湿或病毒感染,以前叶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定向分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 取SD大鼠四肢骨骨髓,分离培养BMSCs,应用2、5、10、15 μg/L TGF-β1对第2代BMSCs定向诱导,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诱导后4周BMSCs结蛋白(desmin)、α-横纹肌肌动蛋白(α-SCA)、心肌肌钙蛋白T(cTnT)及心肌连接蛋白43 (Cx43)的表达情况。根据cTnT心肌源性特异性标记物的阳性率分析心肌样细胞的转化率;应用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技术,检测诱导后4周BMSCs α-SCA、cTnT的表达;以半定量RT-PCR方法在诱导后7、21和28d检测心肌转录调节因子(GATA4)和心肌特异性α-肌球蛋白重链(α-MHC)的表达。结果 1.不同浓度TGF-β1 诱导后的BMSCs,其形态在不同的时间段存在差异。15μg/L组和2μg/L组诱导7d的BMSCs形态变化不明显,与对照组类似,随后则逐渐转变成长柱形;5μg/L组诱导后的BMSCs 于7d时形态已转变成类长柱形,28d时细胞体积则变小,呈条索状排列;10μg/L组诱导后的BMSCs类似于5μg/L组,但细胞数量相对较少。2.不同浓度TGF-β1 诱导4周后的BMSCs均可见desmin、α-SCA及Cx43的阳性细胞,其中5μg/L组的阳性率均最强。各诱导组与对照组desmin、α-SCA及Cx43的阳性率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 <0.05)。3.各诱导组cTnT均有阳性表达。根据cTnT阳性率计算出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在5μg/L组最高,显著高于2μg/L组(P =0.028) 和15μg/L组(P =0.000),但与10μg/L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 >0.05)。此外,各诱导组的心肌样细胞转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4.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技术检测结果显示,经TGF-β1诱导4周的BMSCs α-SCA和cTnT蛋白均定位于细胞质且呈共表达。5.RT-PCR结果显示,GATA-4于诱导后7d弱表达,21d表达增强,28d表达减弱;α-MHC在诱导后7d不表达,21d弱表达,28d表达明显。结论 TGF-β1可以诱导BMSCs获得心肌分化表型,最佳诱导浓度是5μg/L。  相似文献   
110.
近年我国食品毒理学得到迅速的发展,在保障食品安全和人类生命健康、维护环境友好与生态平衡、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食品相关的毒理学评价程序、指南及管理法规得到更新和完善;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体系初步建立;细胞毒理学方法、毒理组学技术等已成为食品毒理学的重要研究工具;在人群流行病学调查中,以生物标志物为手段的检测研究成为食品毒理学研究的一个热点;采用转基因小鼠模型进行致癌性研究具显著优越性;体外替代法研究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本文拟就近年来我国食品毒理学研究与应用的进展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