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20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1病例介绍 3例均为女性患者,均系注射“A型肉毒素”过量出现相关临床症状就诊。症状较重者为中年女性患者,43岁,两腋下注射“A型肉毒素”祛除腋臭,因剂量过大出现“头晕伴吞咽困难、气促1周”于2006-04-01入急诊抢救室。患者于2006-03-23于美容院注射肉毒素除腋臭过量,原有剂量应为300U分2次注射,患者一次性注射600U,3d后即出现心慌、头晕、吞咽困难等症状,在外院治疗效果不佳,转入我院。入院诊断为肉毒素中毒(追问病史确定为A型肉毒素)。入院后即给予建立静脉通道,利尿,大量补液,并积极联系抗肉毒毒素。患者由于乏力,吞咽困难,喝水出现呛咳,暂时给予禁食。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加入奥美拉唑40mg静滴抑酸治疗保护胃黏膜、静脉营养等对症支持治疗。由于患者呼吸情况尚好,能自主呼吸,未感胸闷、气促及呼吸困难,未予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等处理。经过积极联系,A型抗肉毒毒素(规格1万U/支)12支由兰州生物制剂研究所空运至我院,皮试阴性后使用静脉泵给予患者0.9%氯化钠注射液50mL加入2万U A型抗肉毒毒素。以2mL/h速度静脉持续泵入。治疗期间患者精神紧张,给予夜间安定10mg缓慢静推,保持其安静睡眠,降低机体耗能。白天嘱其卧床,避免活动以减少体内乙酰胆碱过多消耗。患者卧床,且有痰不易咯出,给予生理盐水5mL加入30mg沐舒坦,3次/d,雾化吸入,促进患者排痰,0.9%氯化钠注射剂100mL加入头孢呋辛1.5g,2次/d静滴预防肺部感染。患者睁眼困难,给予氯霉素眼药水预防眼部感染。患者仍诉乏力,吞咽困难,但头晕症状较前好转,转入EICU继续治疗,继续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50mL加入2万U A型抗肉毒毒素,以2mL/h速度静脉持续泵入,加用弥可保0.5mg肌肉注射营养神经治疗。给予能量合剂及氨基酸、脂肪乳等液体补充能量及营养,给予开塞露40mL纳肛通便。3d后患者症状改善,04-05患者主诉吞咽困难及头晕等症状进一步改善,给予抗肉毒毒素减量治疗,予以0.9%氯化钠注射液50mL加入1万U A型抗肉毒毒素,以2mL/h速度静脉持续泵入,其余治疗不变,因患者吞咽症状好转,嘱进流质饮食,加强营养支持治疗。04-07改A型抗肉毒毒素1万U肌肉注射维持。04-08患者症状完全缓解,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62.
不同指南指导下成功心肺脑复苏49例回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搏、呼吸骤停是临床上最紧急的危重症,病死率极高,如不及时抢救可迅速出现不可逆性的脑死亡.心肺脑复苏(CPCR)技术从诞生至今一直处于不断的修正和发展之中.1974年,美国心脏病协会(AHA)发表了第一个心肺复苏(CPR)指南,并分别于1980、1986、1992年进行了3次修订.2000年AHA联合国际复苏联盟(ILCOR)发表了第一个国际性CPR和心血管急救(ECC)指南.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急性脑卒中急性期一氧化氮(NO)和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与GCS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和生物素链亲和素ELISA法测定了90例急性脑卒中患者72h内血清NO、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对出血性卒中同时记录GCS及血白细胞(WBC)计数.结果不论卒中类型,全部患者血清NO均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随脑出血容积增大递减.脑梗塞及脑出血≤20ml组TNFα有增高趋势(P>0.05),其它各组均显著增高(P<0.01).全部患者IL-6及IL-8均显著增高(P<0.01).出血性卒中GCS>8分及GCS≤8分组IL-6、IL-8及血WBC均有显著差异,前者死亡率为3%(1/35),后者死亡率为64%(16/25).结论细胞因子参与了脑卒中急性期病理生理过程,细胞因子和白细胞早期增高预示病情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64.
盐酸戊乙奎醚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的早期干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受体选择性抗胆碱药盐酸戊乙奎醚在创伤导致的急性肺损伤早期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41例创伤后发生急性肺损伤的患者,随机分为盐酸戊乙奎醚治疗组(P组)和常规综合治疗组(C组).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动脉血气、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前降钙素原(PCT)等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 PaO2均逐渐升高,12、24小时PaO2和PaO2/FiO2与0小时相比均有改善(P<0.05),6小时P组改善优于C组(P<0.05),24小时PaO2/FiO2 P组改善优于C组(P<0.05).P组TNF-α、IL-8、CRP浓度比C组下降明显(P<0.05).两组PCT水平早期明显升高,患者预后不良,均发展为ARDS.24小时ARDS发生率P组为21.1%,C组为31.8%(P<0.05).结论 盐酸戊乙奎醚能够较早改善氧合,减缓急性肺损伤的进展,可应用于对创伤性急性肺损伤早期的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65.
丙泊酚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丙泊酚是一种新的短效的静脉麻醉药,体内代谢产物少,具有镇静抗氧化作用,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我们自2001年1月至2004年5月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患者应用丙泊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内毒素注射对创伤小鼠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影响.方法:60只小鼠以双侧股骨骨折及软组织挤压致伤,伤后次日静脉注射内毒素(1 ml/kg),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观察动物腹腔和肺泡巨噬细胞Ⅰa抗原的表达;测定血清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创伤后小鼠巨噬细胞Ⅰa表达明显降低,伤后第1日为最低水平,第7日恢复至接近正常.注射内毒素后巨噬细胞Ⅰa抗原表达降低更为剧烈,持续在较低水平,伤后7日仍显著低于伤前.伤后血清IL6含量显著升高,注射内毒素后升高更为显著.结论:内毒素能够显著加重创伤后巨噬细胞抗原提呈功能的紊乱.  相似文献   
67.
还原型谷胱甘肽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谷胱甘肽 (Glutathione)是谷氨酸、半胱氨酸、甘氨酸组成的三肽物质。存在在众多的组织器官中 ,分为动物型与植物型两种。还原型谷胱甘肽 (GSH)是主要的活性状态 ,大约占95 % ;氧化型谷肽甘肽 (GSSG)是非活性状态 ,约占 1 %。内源性谷胱甘肽主要存在于胞浆内 ,由γ -谷氨酰半胱氨酸合成酶和谷胱甘肽合成酶催化合成。GSH含有巯基 (-SH)是其发挥主要功能的基团 ,含γ -谷氨酰胺以维持GSH分子的稳定性 ,避免被蛋白酶水解。人体内的许多生化反应都是酶催化反应 ,这些酶大部分以巯基作为活性基团 ,巯基的状态决定了酶活性的激活与抑制。G…  相似文献   
68.
本研究旨在探讨bcl 2和bcl xL 在干扰素 (IFN) γ诱导的胰腺癌细胞系ASPC 1细胞凋亡过程中的表达情况。一、材料与方法ASPC 1细胞系于含体积分数为10 %胎牛血清DMEM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将细胞浓度调整至 1× 10 9个 /L ,无血清培养 2 4h。向培养基内加入IFN γ(终浓度 1× 10 6U/L)。继续培养 ,分别于 6、12和 2 4h收集细胞进行检测。以不加IFN γ的培养皿为对照组。收集的细胞洗涤后用荧光染料碘化丙啶 (PI)染色 ,然后进行流式细胞分析。细胞凋亡数量以凋亡细胞的百分数表示。bcl 2和bcl xL …  相似文献   
69.
经颈内静脉途径采用自动活检枪的肝活检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低和适应证范围广的特点。我院自 1 997年 1 0月至 1 998年 6月采用经颈内静脉肝活检术对 1 0例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 40次肝活检 ,现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1 .资料 :对 1 0例晚期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患者进行 40次经颈内静脉肝活检术。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2 7~ 6 0岁 ,平均年龄 41± 8岁。所有患者均有多次出血病史 ,入院时伴有中重度腹水。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6 1 2± 32 6g/L ,血小板 2 1± 1 2× 1 0 9/L ,总胆红素 2 9 2 8± 1 2 6 4μmol…  相似文献   
70.
百草枯中毒致大鼠肺损伤病理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测定百草枯(Paraquat)中毒后大鼠的半数致死量(LD50),并建立一种比较可靠、稳定的肺纤维化动物病理模型。方法:SD大鼠共96只,雌雄各半。50只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给大鼠一次性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百草枯溶液,计算并确定1、2周的半数致死量;确定半数致死量后,另备46只SD大鼠,仍为雌雄各半,其中28只作为中毒组,选取18 mg/kg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给药,18只作为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无菌等渗盐水,每天观察大鼠中毒症状,并于1、3、5、7、14、21、28、35和42 d分别处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大鼠,进行肺组织的病理学观察。结果:大鼠腹腔注射百草枯溶液1和2周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8.27和17.29mg/kg;95%的可信区间分别为16.61~20.09和15.99~18.67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18 mg/kg剂量的百草枯溶液后,大鼠在不同时间段出现了典型的中毒症状,肉眼及光镜下观察到百草枯中毒致大鼠急性肺损伤及纤维化病理的演变过程。结论:百草枯对大鼠具有很强的毒性,选择适当剂量的百草枯溶液染毒,不仅可减少实验用鼠量降低实验耗材,还可导致大鼠肺出现典型的纤维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