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57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清醒状态下采用浅颈丛阻滞麻醉行颈内静脉穿刺的临床应用。方法:将106例需行颈内静脉穿刺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以2%利多卡因2~5mL用5号针头在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静脉交叉处上方1cm处行浅颈丛阻滞麻醉然后行颈静脉穿刺;对照组46例则以2%利多卡因5mL于颈内静脉穿刺部位行局部浸润麻醉,然后行颈静脉穿刺。结果: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85.0%,而对照组一次穿刺成功率69.57%(P〈0.05);而在痛疼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实验组为2.26±0.91,对照组为3.82±1.66。结论:在清醒患者行颈内静脉穿刺中,浅颈丛阻滞麻醉比局部浸润麻醉的方法穿刺成功率高,镇痛效果好,是一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手术的创伤和术后疼痛是伤害性刺激,可引起机体应激反应,可导致“全身应激反应”,而过度的应激反应是引起术后并发症的关键因素,从而影响机体自主性和免疫系统,导致一系列的术后紊乱。而甲状腺手术后病人,因为疼痛有碍吞咽、咳嗽,再加上特殊的术后半坐体位,对术后的恢复、提高术后病人的生活质量均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及时有效地控制术后疼痛不仅可减轻病人主观感觉上的痛苦,而且能更适宜地调节机体的应激反应,减轻免疫抑制。笔者就有关甲状腺切除术后镇痛的临床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核酸是一切生物细胞的基本成份 ,对生物体的生长、发育、繁殖、遗传及变异等重大生命现象起着主宰作用。它分为DNA(脱氧核糖核酸 )、RNA(核糖核酸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核酸产品实际上是核酸 (DNA、RNA)的降解产物 ,经化学或酶的方法分解成核苷酸、核苷、碱基等混合物 ,在国外称之为核酸类物质 ,核酸及其降解产物在人体上具有广泛重要的生理功能。现将适应人群的肝损伤、降血脂、免疫调节与抗衰老等有关情况 ,综述如下。1 适应人群2 0 0 1年 2月 2 2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保健学会就“中国核酸类物质应用和健康相关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14.
脑血管病死亡率、致残率高,现尚无理想的方法,我们从1999年12月~2001年3月对62例脑血管病人应用核酸6个月以上,进行随访观察,效果满意,核酸对脑血管病有较好的康复作用,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吴国远 《广西医学》1999,21(4):774-775
侧卧位行气管内插管在一般情况下不作为常规使用。但是在紧急情况或特殊病例采用侧卧位行气管内插管,有助于抢救病人以及对特殊病例的麻醉处理。作者于1990年以来对侧卧位行气管内插管18例均获得成功,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全组18例,男8例...  相似文献   
16.
17.
芬太尼透皮贴剂对晚期癌症患者镇痛疗效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对晚期癌症患者镇痛疗效.方法 选择86例晚期癌症疼痛患者进行了为期2年的治疗观察.结果 芬太尼透皮贴剂对晚期癌症患者镇痛的总的有效率为88.37%,显效率达52.32%.结论 芬太尼透皮贴剂对晚期癌症患者可减轻疼痛,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我们从2001年9月~12月,对30例慢性肝炎病人应用珍奥肝泰胶囊2个月,进行一年的随访观察,效果良好,对慢性肝炎有康复作用,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嗜铬细胞瘤围手术期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嗜铬细胞瘤的临床资料,总结围手术期的治疗经验。结果:13例嗜铬细胞瘤中12例术前治疗准备充分,成功切除,术中术后处理得当,安全渡过围手术期;1例术前准备不够充分,术中死亡。结论:术前严格的降压、适当的扩容和处理并发症。术中严密的监测控制血压心率,术后及时的处理并发症是嗜铬细胞瘤治疗成功的三个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20.
吴国远  吴运斌 《医学文选》2006,25(3):573-573
1临床资料患者女,36岁,54 kg。入院检查:CT诊断为右侧胸腔壁巨大肿瘤,直径52cm×48 cm,拟行剖胸探查下肿瘤切除术。术前用药阿托品0 5 mg,巴比妥钠0.1 g肌肉注射。入室后开放静脉,麻醉诱导采用静脉注射咪唑安定5 mg、哌替啶100 mg、丙泊酚100mg、琥珀胆碱100 mg,纯氧驱氮后借麻醉咽喉镜明视下插35号双腔气管导管,由于患者声门狭窄,未能插入35号双腔气管导管,考虑术前诊断为胸腔壁肿瘤,而改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