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患者男, 33岁,因患多发性跖疣 1年余曾在多家医院经激光、冷冻治疗无效,皮损逐渐增多而来本院就诊。患者 3年前曾因跖疣经激光、中药、针灸等治疗后治愈 (具体不详 )。先后给予复方碘酊加维 A酸软膏、足叶草酯酊 (疣脱欣 )、 5-氟脲嘧啶软膏外用等治疗,未见显效。遂停止治疗约 2月余。检查见左足 5趾及跖部大小不一 (针头到绿豆大小 )、成簇或孤立分布的褐色或红棕色斑丘疹、丘疹共 13个,且多位于皱褶部位或受压部位。其中大拇趾 皮损有 6处。以质量分数 0.05‰雷公藤甲素软膏外用 6处大拇趾皮损并封包 3 d,其余患处只外用不封包;…  相似文献   
12.
雷公藤叶中二萜化合物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叶中分离出九个二萜化合物,经物理常数测定、化学反应、以及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雷公藤内酯酮(triptonide,1)、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2)、雷公藤内酯二醇(tripdiolide,3);雷醇内酯(triptolidenol,4)、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16-hydroxytriptolide,5)、雷公藤氯内酯醇(tripehlorolide,6)、雷藤内酯三醇(triptriolide,7),以及新化合物雷公藤内酯二醇酮(tripdiotolnide,8)和13,14-环氧9,11,12-三羟雷公藤内酯(13,14-epoxide 9,11,12-trihydroxytriptolide,9)。新化合物的生物活性正在研究。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中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f.)叶及根中分离出16-羟基雷公藤内酯醇(16-hydroxytriptolide,L2).根据光谱(UV,IR,1H-NMR,13C-NMR,2d-NMR及MS等)数据分析,推定其化学结构为L2,并通过X-射线晶体分析确定了其结构和构型。该物是一个新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抗炎、免疫抑制和雄性抗生育作用。  相似文献   
14.
作者用二硝基氯苯(DNCB)对黑素瘤进行免疫治疗。首次致敏用20微升的3%DNCB(2.4-二硝基氯苯)丙酮溶液贴敷48小时。二周后所有致敏病人用20微升0.66%DNCB 丙酮溶液作斑试。他们都显示接触性皮炎。然后开始治疗,每周用3%DNCB 软膏贴敷患部48小时。作者共治疗7例黑素瘤。第一例为女性,44岁,患多发的皮内转移黑素瘤,是于2年前切除原发损害后很快发展。用 DNCB 敷贴治疗6个月,所有皮损逐渐变小,最后消失。在治疗过程中无新的转移,随访3年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15.
通过HCl对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的12-C进行选择性亲核进攻,将雷公藤植物中分离获得的雷公藤内酯醇(triptolide)和雷公藤内酯酮(triptonide)结构,改造为具有强抗炎、免疫抑制和雄性抗生育活性的雷藤氯内酯醇(tripchlorolide)。并通过二维NMR谱和选择性远程DFPT等图谱分析,归属了雷公藤内酯醇、雷公藤内酯酮和表雷公藤内酯醇(epitriptolide)NMR谱的全部碳和氢的信号。  相似文献   
16.
雷公藤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雷公藤制剂近年来在国内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它明确而特有的药理作用和临床疗效引起各方面的注意。现将有关雷公藤实验和临床研究资料综述如下。一、植物资源雷公藤为卫矛科雷公藤属植物Tripterygium  相似文献   
17.
从雷公藤中分离出一种新成分—雷藤内酯二醇(简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的根及叶中分离出一种新单体.该单体为白色簇状结晶,mp 260~262℃,是经柱层析分离,并以甲醇重结晶而得.根据其化学反应、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质谱、核磁共振氢谱、核磁共振碳谱、二维核磁共振相关谱等数据分析,推定其化学结构为(Ⅰ).此  相似文献   
18.
雷公藤中雷藤氯内酯醇(T4)的分离与结构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A new compound named tripchlorolide was isolated from Total Glucosides (T II) extracted from the woody part of the root of 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 f. Tripchlorolide (T4) was obtained as white needle-like crystals, mp 256-258 degrees C. Its molecular formula is C20H25O6Cl. The structure of T4 was elucidated on the basis of spectral (UV, IR, MS, FTMS/SCI, 1H-NMR, 13C-NMR, 1H-1H cosy, 13C-1H cosy) analyses, X-ray and chemical evidence. In preliminary pharmacologic assay, tripchlorolide showed definite anti-inflammatory actions and strong immunosuppressive and antifertile activities, the potency of the latter being 100 times stronger than that of T II.  相似文献   
19.
雷公藤甲素与雷公藤单体(T4)斑贴试验的初步结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雷公藤具有抗炎、免疫抑制和免疫调节等作用,在临床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并取得较好的疗效.但是雷公藤制剂口服不良反应较多.主要有胃肠道反应、月经紊乱、骨髓抑制等.我们观察了雷公藤甲素和雷公藤单体(T4)斑贴试验的初步结果,为开发雷公藤外用制剂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