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27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检测小鼠脑海马组织中HIF-1α在急性重复缺氧条件下的变化,探讨缺氧预适应过程中HIF-1α活化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小鼠缺氧0次(H0),1次(H1),4次(H4)后取海马组织,应用Northern blot、protein chip、EMSA对HIF-1α mRNA、核蛋白质含量及HIF-1DNA结合活性进行测定。结果与H0组相比,H1组HIF-1α mRNA显著升高,而H0组和H4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蛋白质含量及HIF-1DNA结合活性在H0组、H1组、H4组中依次增加(P<0.05)。结论HIF-1α蛋白质的含量及HIF-1DNA结合活性增加与缺氧预适应小鼠获得脑保护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2.
大鼠脊神经节神经元对其中枢突与外周突刺激的反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细胞内记录技术在大鼠腰骶段脊神经节(DRG)记录到68个单位,其中对刺激坐骨神经和背根,盆神经和背根,坐骨神经、盆神经和背报以及时侧背报发生反应的单位分别为33、11、16和8个;同侧坐骨神经、盆神经和背根刺激诱发反应的传导速度分别平均为36.80±17.86m/s(x±s,下同);36.76±17.66m/s和32.11±16.39m/s.刺激一侧背根,在对侧脊神经节记录到短、长和短长潜伏期兼有的单位分别为3、2和3个.结果提示:大鼠脊神经节神经元具有分叉的外周突和中枢突;两侧脊种经节神经元之间存在交互支配.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本实验用甲醛复制的内脏炎症痛模型,经腹腔注射给予蛋白激酶C抑制剂氯丙嗪(CP),通过行为学方法观察其在内脏炎症痛中的作用。方法:实验选用成年健康Wistar大鼠,随机分3组: 单纯甲醛直肠致炎组(F);腹腔内注射生理盐水组(F+NaCl);腹腔内注射CP组(F+CP)。记录3组大鼠的疼痛行为反应,致痛后以15 min为1个时间段,共记录8个时段,计2 h,分别计算疼痛分数。结果: F+NaCl组与F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F+CP组与F组相比在前90 min内有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蛋白激酶C可能在甲醛致内脏炎症痛感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4.
NO是兼有细胞间第二信使和细胞毒性作用的气体性神经活性物质。过量NO是导致神经细胞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应用大鼠脊髓磁控过半夹损模型,在施加NOS抑制剂L-NAME和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条件下,手术后8周内动态观察行为学、电生理学和形态学变化.结果表明;损伤后1周,后肢行为能力逐渐增强,其中抑制剂组恢复速度较快、程度也较好,可记录到恢复的下行性脊髓诱发电位,在空洞形成和脊髓萎缩程度方面抑制剂组也均明显轻于对照组,抑制剂组未见NOS表达;但对照组伤后NOS阳性神经元渐增,至4周时达较高水平.后渐降并伴有损伤区不断扩大,神经元尼氏体移位、减少或消失。结果提示;神经损伤可诱导NOS表达,NOS抑制剂L-NAME对脊髓损伤的修复有促进作用,其机制可能与NO介导的神经毒性受阻有关。  相似文献   
45.
大鼠脊孤束—背索突触后神经元的荧光双标记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孟卓  吕国蔚 《解剖学报》1993,24(3):288-290,T012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探讨缺氧耐受形成中脑内一氧化氮 ( NO)减少的机理。方法 :采用高压液相 Acc Q·Tag柱前衍生法测定缺氧耐受形成中小鼠脑内 L-精氨酸含量 ,双波长分光光度法测定缺氧耐受形成中小鼠脑内一氧化氮合成酶 ( NOS)活性。结果 :L-精氨酸 :1次缺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有升高的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 ;2 ,3,4次缺氧组比 1次缺氧组明显下降 ( P<0 .0 5) ;2 ,3,4次缺氧组比正常对照组有下降的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 ;1次缺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NOS活性显著升高 ;4次缺氧组与 1次缺氧组比有下降趋势 ,但无统计学意义 ( P>0 .0 5)。结论 :脑内 L-精氨酸含量减少及 NOS活性增加的抑制 ,导致脑内 NO合成减少 ,促进了缺氧耐受性的形成。  相似文献   
47.
氯化钴预处理对缺氧预适应小鼠缺氧耐受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氯化钴对缺氧预适应小鼠缺氧耐受的影响。方法用氯化钴(CoCl2)处理小鼠,观察小鼠在重复缺氧中缺氧耐受时间的变化及其离体海马脑片缺氧时群峰电位(PS)消失时间的变化。结果CoCl2预处理小鼠的缺氧耐受时间不随缺氧次数的增加而增加,缺氧耐受性显著增高,CoCl2预处理小鼠离体海马脑片缺氧时群峰电位消失的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长,但明显低于预适应组。结论小鼠CoCl2预处理激活缺氧诱导因子-1(HIF-1),可对脑产生保护作用,但其机制可能不同于由急性重复缺氧获得的缺氧耐受机制。  相似文献   
48.
外泌体是细胞经过一系列调控形成并可分泌到细胞外的膜性囊泡,其可以携带核酸、脂质和蛋白质进行细胞间的物质传递和信息交流。研究显示,外泌体微RNA(miRNAs)可参与脑正常的生理过程,也参与损伤修复等病理过程。缺血性卒中是世界范围内的严重致残、致死性疾病,卒中神经损伤或神经保护进程中涉及到众多分子变化,而外泌体中的miRNAs可能参与这些变化,成为缺血性卒中神经损伤或保护的生物标志物和潜在的治疗靶点。本研究通过对外泌体miRNAs在缺血性卒中神经损伤及保护中作用的综述,为缺血性卒中的诊断和潜在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49.
躯体与内脏或体表与脏腑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祖国医学和现代医学均争相问鼎的一个前沿课题。祖国医学的体表与脏腑相关理论已沿袭几千年,现代医学的躯体内脏相关学说也已经历100多年,但其神经基础,特别是细胞基础一直处于推理阶段,缺少有说服力的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重症头痛双颈总动脉、双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特征及其与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效果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门诊重症头痛病人30例为治疗(T)组,和非头痛病人30例做对照(C)组,以DIASONICS,SPEC-TR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SGB前,及T组阻滞后5分钟(T5)的双侧颈总动脉和双侧椎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量(FLOW),阻力指数(RI),峰值流速(PKV),时间平均流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