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0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目的应用西格玛(σ)性能验证对甲状腺激素检测项目进行性能评价,结合质量目标指数(QGI)查找导致部分项目性能不佳的原因,为提高甲状腺激素项目的质量提供整改方向。方法收集该实验室2017年室内质控和参加原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室间质评(EQA)的数据,以我国行业标准和生物学变异导出的"适当"总允许误差(TEa)为质量目标,将实验室长期质控累积变异系数(CV)作为估计值,甲状腺激素检测项目EQA的百分差值作为实验室的偏倚估计(Bias),使用医学信息网提供的软件操作,分别计算σ值和绘制σ性能验证图,评价检验项目并设计质量控制方案。计算QGI值,查找导致性能不佳的主要原因,指导质量改进。结果不同质量目标有不同的σ值、不同的质控方案及不同的改进措施。结论应用6σ度量分析室内质控、室间质评数据能更全面有效地评价甲状腺激素项目的性能指标,有助于实验室发现问题,采取措施,持续改进检验质量。  相似文献   
92.
93.
  目的  了解武汉市洪山区流动儿童营养素摄入及膳食结构状况,进行膳食营养干预并评价干预效果,为改善流动儿童营养健康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和社区干预方法,抽取武汉市洪山区某流动儿童较集中的小学三至六年级学生,随机分为干预组(218名)和对照组(222名),基线调查后,对干预组进行以“营养课堂”和知识讲座为主的膳食干预,干预时间为2个月,同时对干预组看护人也进行干预。  结果  基线时,两组流动儿童营养素摄入不足,尤其是钙、硒、维生素B1、维生素B2的摄入达标率均低于5%;蔬菜类、奶类及奶制品的摄入达标率不足5%。干预后,膳食营养素方面,干预组流动儿童能量、三大宏量营养素、钙、维生素A、维生素C摄入量均高于干预前及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22~8.65,2.62~8.46,P值均 < 0.05)。膳食结构方面,干预后干预组谷薯及杂豆类摄入达标率由55.5%增加至68.8%,畜禽肉类摄入达标率由45.9%增加至56.4%,同时也均高于对照组(56.3%,44.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29~13.25,4.39~14.13,P值均 < 0.05)。  结论  流动儿童存在营养素摄入达标率低、膳食结构不合理的情况。今后可多开展面向流动儿童的营养教育,通过营养课堂、知识讲座等多种形式,同时对儿童及家长开展营养教育,有效改善流动儿童膳食结构及其他营养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10~15岁儿童与其父母亲膳食模式的相关性,为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通过因子分析确定儿童及其父母亲的膳食模式,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研究儿童与其父母亲膳食模式的关联性。结果筛选出10~15岁儿童数据,经筛选和匹配后,共得出2035组儿童-父亲-母亲研究数据资料。共提取出4种膳食模式,分别为高蛋白模式、肉类模式、素食模式和油脂模式。儿童的四种膳食模式得分与其父母亲的四种膳食模式得分均呈正相关(P<0.001),其中儿童与其父母亲的肉类模式得分相关程度最大(r儿童-母亲=0.72;r儿童-父亲=0.66),其次是素食模式(r儿童-母亲=0.50;r儿童-父亲=0.51)和高蛋白模式(r儿童-母亲=0.50;r儿童-父亲=0.41)。结论 10~15岁儿童与其父母亲的膳食模式具有相关性,但与每种膳食模式的相关程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95.
向兵 《疾病控制杂志》2007,11(4):395-396
伤害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疾病,是一个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儿童是伤害的高危人群,而我国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对伤害的认知程度尚未见报道。本文旨在通过调查分析托幼机构工作人员对伤害的认知现状,为我国托幼机构的健康教育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6.
张杰  沈文彬  向兵 《人民军医》2006,49(11):653-654
1996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收治系统性红斑狼疮(SLE)13例,均伴有SLE肺或其他部位的病变。现回顾性分析其胸部CT征象。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13例中,男1例,女12例;年龄11~56岁,平均36岁。病史2个月~5年。所有病例均符合美国风湿病学会1982年修订的SLE诊断标准,且均合并狼疮性肺部病变。部分病人同时合并其他脏器损伤,其中肾脏受累4例,中枢神经系统3例,皮肤12例,心脏2例,合并狼疮性关节炎2例。  相似文献   
97.
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内皮素水平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群芳  吴红梅  向兵  张燕玲 《临床荟萃》2001,16(11):483-484
目的 :探讨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 ET- 1、NO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放免分析法、硝酸还原酶法分别测定 38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和 30例正常老年人的血浆 ET- 1、NO水平。结果 :无血管并发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浆ET- 1水平 (5 7.2 1± 2 9.5 4) ng/ L较正常老年人 (4 1.71± 11.33) ng/ L显著升高 ,有血管并发症 (137.70± 5 3.72 ) ng/ L 较无并发症者显著升高 (P均 <0 .0 0 1)。无血管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 NO水平 (12 4.18± 5 1.15 ) μmol/ L较正常老年人 (6 9.36± 2 5 .44 ) μmol/ L 显著升高 ,有血管并发症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血浆 NO水平 (4 7.19± 16 .93) μmol/ L较无并发症者和正常人显著降低 (P<0 .0 0 1)。结论 :ET与 NO在老年糖尿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8.
随着维甲酸和三氧化二砷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治疗中的运用,APL得到了更好的治疗,目前通过多药联合治疗,APL的5年存活率已达到70%左右.但APL患者在初发的时候往往存在严重的出凝血机制障碍,这是APL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如何早期鉴别APL患者并发DIC和原发纤溶亢进,正确指导治疗和节约医疗费用有着重要作用.我们通过测定活化的蛋白C(APC)和抗凝血酶Ⅲ(AT-Ⅲ),同时结合D-二聚体和其他常规凝血指标检测,探讨其应用价值,为临床APL的这两种凝血异常的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99.
谢晓英  郭勇  向兵 《华西医学》2014,(4):616-619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难治性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疗效,研究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对难治性ITP患者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水平的影响。方法2009年2月-2013年2月,将22例难治性ITP患者按入院号顺序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药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先予甲泼尼龙及静脉免疫球蛋白滴注,血小板值迅速上升后联合使用2~3种不同组合的免疫抑制剂;单药组先予甲泼尼龙及静脉免疫球蛋白滴注,血小板上升后接受1种免疫抑制剂治疗。维持治疗3~6个月,结束治疗后随访6~24个月。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PAIG水平。结果联合治疗组显效6例,良效2例,进步1例,无效2例,对照组显效0例,良效2例,进步1例,无效7例,两组治疗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96,P=0.005)。两组对象治疗后PAIG水平均明显降低,联合治疗组治疗后PAIG水平明显低于单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治疗难治性ITP疗效较好,且能明显降低患者的PAIG水平。  相似文献   
100.
酷似恶性组织细胞病的淋巴瘤(附6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酷似恶性组织细胞病(malignant histiocytosis,MH)的淋巴瘤之临床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对曾确诊MH的6例患者临床、实验室有关指标进行分析;对尸检、活检病理标本采用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HE染色和EB病毒(epstein-barr virub,EBV)原位杂交(EBER-ISH)。结果:6例患者临床、实验室及细胞形态学酷似MH特征。尸检示:恶性细胞侵袭广泛,多中心分布不均匀。免疫表型分析:CD45RO+、CD3c+、CD20-、CD68-,提示恶性细胞属T细胞来源而非组织细胞来源。同时所作3例EBER-ISH均为阳性反应。结论:酷似MH的淋巴瘤其恶性细胞多来源于T细胞。EBV感染可能与发病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