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0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7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分析新疆阿勒泰地区艾滋病的流行状况,为今后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艾滋病疫情直报系统中的数据,分析2006—2013年阿勒泰地区艾滋病疫情状况。结果 2006年1月—2013年12月底,阿勒泰地区共报告艾滋病感染者/患者90例;按现住址随访管理艾滋病感染者/患者共计109例,其中感染者(HIV)81例,患者(AIDS)28例;死亡14例;男性75例,占68.8%,女性34例,占31.2%;以20-49岁年龄组病例数最多,占89.9%;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64.2%,其次为静脉吸毒、占17.4%,不详占11.9%,其他占6.4%。结论新疆阿勒泰地区艾滋病疫情呈现低流行,但近年来疫情发展迅速,应加大监测和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开展以健康教育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遏制艾滋病疫情的流行与蔓延。  相似文献   
12.
13.
产质粒介导AmpC酶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相关耐药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安徽省35所医院2005年随机月份临床分离402株大肠埃希菌产质粒介导AmpC酶及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揭示其相关耐药机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三维试验筛选产AmpC酶株;多重PCR检测产质粒介导AmpC酶菌株,对产质粒介导AmpC酶菌株用PCR方法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1类整合子基因盒插入序列和主动外排系统acrAB-tolC基因。结果检出产质粒介导AmpC酶菌株28株(7.0%),其中2株经测序证实为新的质粒ampC基因型(GenBank登录号分别为EF054895,EF417572)。产酶菌株对12种常用抗菌药物,除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全部敏感外,对其他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率均高于非产酶株。28株产酶菌株中有23株表现为多重耐药,20株检测出各型ESBLs基因,21株扩增出Ⅰ类整合子基因盒插入序列,20株主动外排系统acrAB-tolC基因阳性。结论产质粒介导AmpC酶大肠埃希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普遍,同时存在多种耐药机制,其中以产生灭活酶和Ⅰ类整合子介导的耐药机制为主。对产酶株临床经验用药可选用碳青霉烯类、阿米卡星及第四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1 病例介绍例 1,病历号 :2 0 0 0 - 0 718,4 4岁 ,因经量增多 3月 ,感头晕、疲乏 ,检查发现子宫增大如妊娠 4月大小而入院手术 ,术中见子宫增大如妊娠 4月 ,双附件未见明显异常 ,行子宫次全切除。大体标本见 :次全切除子宫 13cm× 13cm×8cm,切面前后壁肌间各见一肿物 ,前壁肌  相似文献   
15.
副卵巢1例     
1 病例报告患者 ,女 ,2 5岁 ,2 0 0 0年 6月 2 5日以停经 4 1+ 4 周宫内孕入院。因羊水过少行腹膜内剖宫产术 ,手术顺利 ,术中见左输卵管有泡状附件一个 ,0 .5 cm× 0 .5 cm×0 .5 cm大小 ,卵巢表面见一有蒂的肿物 ,遂摘除卵巢表面肿物及输卵管泡状附件。病理检查 :肉眼见肿物灰白色蒂长 0 .3cm,大小 0 .6 cm× 0 .5 cm× 0 .3cm,表面光滑 ,切面灰白 ,质硬。镜下见肿物结构与正常卵巢相同 ,外被以单层生发上皮 ,内为皮质、髓质 ,有卵泡 ;蒂结构为血管、纤维结缔组织 ,细胞呈蜕膜样改变 ,见图 1。病理诊断 :左副卵巢 ;左输卵管泡状附件 ;4 1…  相似文献   
16.
对我院 1 988年以来的 5例临床、病理误诊为幼年性喉乳头状瘤的喉尖锐湿疣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文献回顾 ,认为忽视病史是小儿喉尖锐湿疣误诊为幼年性喉乳头状瘤的主要原因。1 临床资料5例患儿均为女性 ,年龄 2 .5~ 1 3岁 ,以声音嘶哑为主要表现 ,其中 2例伴呼吸困难 ;检查均见声带多发性乳头状、疣状肿物。临床均诊断为幼年性喉乳头状瘤 ,其中 4例病理诊断支持。后发现 2例 (5岁以下 )患儿的母亲在妊娠分娩时曾被诊断为外阴尖锐湿疣 ,2例(1例 9岁 ,1例 1 3岁 )患儿口腔、外阴等患有尖锐湿疣 ,由于这些病史的发现并经重新复习病理切片后对此…  相似文献   
17.
蒲黄杂质控制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蒲黄为常用中药,但商品中除蒲黄花粉外,非药用部分杂质常达50%以上,影响药材质量。为保证质量,我们在蒲黄杂质控制方面进行了初步探讨。一、实验材料蒲黄1号购于河南省民权县药材公司;蒲  相似文献   
18.
甲型与戊型肝炎的临床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甲型肝炎(甲肝)与戊型肝炎(戊肝)的临床特点。方法 用ELISA法对755例肝炎患者进行甲,乙,丙,戊,庚型肝炎的病原学检测,结果 甲肝和戊肝的检出率分别是11.1%和9.7%,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两者在发病年龄,病程,总胆红素及与其他肝炎病毒的重叠或混合感染率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结论 与甲肝相比,该地区戊肝同样常见,戊肝具有发病年龄较大,黄痘较深,  相似文献   
19.
在志贺菌痢疾治疗中加用磷霉素钠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志贺菌痢疾治疗中加用磷霉素钠的疗效。方法 将确诊为志贺菌痢疾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应用磷霉素钠+丁胺卡那霉素治疗,B组应用磷霉素钠+氟哌酸治疗,C组单用氟哌酸治疗,比较各组病状控制和细菌清除情况。结果 A、B、C组治疗3天,症状控制率分别为88.0%、93.9%和50.0%,A、B组明显优于C组(P<0.01)。治疗后1天A、B、C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52.0%、55.4%和与丁胺卡那霉素联用或与氟哌酸联用治疗志贺菌痢疾能有效控制症状和清除细菌,且可缩短疗程,从而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各临床指标与妊娠结局的关系及预防患者产后出血的干预分析,并通过卡前列素氨丁三醇预防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加强对高危妊娠产后出血的预防,有效降低子痫前期患者的死亡率。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1月期间我院有宫缩乏力性子痫前期患者120例,观察分析其各临床指标及妊娠结局,并随机选取正常孕妇30例作为正常组进行比较;子痫患者120例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静脉滴注催产素20U,同时宫体注射催产素20U;实验组产妇在胎儿娩出后静脉滴注催产素20U,同时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250μg。采取两独立样本t检验的统计学方法,分别对两组术中、术后2h及术后24h平均出血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子痫患者和正常组患者在FBG、TC、TG、LDL和HDL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子痫患者SBP、DBP、CRP和β2微球蛋白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子痫患者早产、产后出血、新生儿体重异常、胎膜早破和产后感染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对照组与实验组相比较,其术中、术后2h及术后24h出血量均减少,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CRP及β2微球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妊娠者,其测定可以作为判断疾病轻重的指标,为早期检测及治疗子痫前期提供依据。且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可有效预防子痫前期患者产后出血,而单纯应用缩宫素疗效欠佳,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