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8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340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术后疼痛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无张力疝修补术是近年来开展的新技术,因其具有符合人体解剖结构、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目前已逐渐成为成年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首选方法。作者2000年3月~2007年3月已为230例患者进行了该术式,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将临床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2.
目的探讨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的评估方法及其与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218例良性终末期肝病患者,在移植肝恢复血液灌注后1h采取外周静脉血,测定丙氨酸转氨酶浓度(定义为基础肝功能),同时采用组织气体分析仪测定肝组织的氧分压,并取肝组织活检,计算水变性及坏死细胞百分比,分别对上述3项指标进行评分,再根据各指标得分之和将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划分为5级(0~Ⅳ级),统计围手术期(术后2周内)、术后近期(术后2周至1个月)、术后中远期(1个月以上)的患者死亡率。结果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0级者157例(A组),死亡7例(4.5%),71.4%(5/7)死于术后3-6个月;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Ⅰ级者25例(B组),死亡5例(20.0%),80.0%(4/5)死于术后2周至3个月;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Ⅱ级者23例(C组),死亡5例(21.7%),80.0%(4/5)死于术后2周至3个月;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Ⅲ级者8例(D组),死亡7例(87.5%),85.7%(6/7)死于术后1个月内;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评为Ⅳ级者5例(E组),全部死亡,80.0%(4/5)死于术后1个月内。A组各期死亡率明显低于B组、C组(P〈0.05)和D组、E组(P〈0.01);B组、C组间各期死亡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C组各期死亡率均低于D组、E组(P〈0.05)。结论基础肝功能、组织氧分压以及水变性和坏死细胞百分比三项指标可基本反映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缺血-再灌注损伤评级达Ⅲ~Ⅳ级者术后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43.
目的观察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复灌早期细胞增殖与Cyclin D1表达的影响,探讨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54只SD大鼠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和假手术组(SO),利用肝原位部分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复灌后0、1、2、4 h取材,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肝细胞Ki67抗原表达,同时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IR组相比,在复灌后0、1 h,IP组肝细胞Ki67表达率明显增高[(28.86±6.34)%比(19.40±5.35)%,(46.82±9.80)%比(22.40±5.08)%,P<0.05],同时可见IR组复灌后2h Cy- clinD1蛋白始有表达,而IP组在复灌开始时即有表达。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促进肝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早期细胞增殖与Cyclin D1的表达,可能是其对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4.
原位肝移植术后肾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原位肝移植(OLT)受者肾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其相关因素。方法:20例因肝硬化行OLT患者,分别于术前、术后7d,30d,6个月及1年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CDFI)测定肾动脉血流阻力指数(RI)、测定血清肌酐(Cr)值,并与10例正常人进行对照。 结果:术后早期OLT受者RI与血清Cr在均升高(P<0.01),至术后1年可逐渐恢复正常(P>0.05)。结论:原位肝移植术后肾血流动力学大都在1年内恢复正常,术前肾的异常及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可导致术后肾功能不全,但术后长期的肾功能改变则主要与环孢菌素(CsA)等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45.
本文总结了38例内窥镜止血无效的肝硬变门脉高压患者,其中28例为肝炎性肝硬变,6例为血吸虫性肝硬变,4例为胆汁性肝硬变。手术方法为:在胃小弯侧显露冠状静脉,结扎向门静脉汇入的两支静脉,头侧端注入α-氰基丙烯酸正辛酯加钽粉(简称TH胶),将钳夹区静脉栓塞。本组2例为预防性栓塞,22例急诊栓塞,14例择期手术。除2例于术后24小时内死亡,36例生存。34例随访1~2年后曲张静脉不复存在,32例随访12年,未再发生大出血,复诊有食道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蛋白酶抑制剂-乌司他丁(urinary trypsin inhibitor,UTI)和氧自由基清除剂(N-2-mercapto-propionyl glycine,MPG)在鼠肝缺血再藻注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Wistar雄性大鼠28只,随机分为A、B、C、D四组:A为空白对照组,B为I/R组,C为MPG组,D为UTI组,B、C、D碱组分别缺血60min后,均再灌注30min、60min、24h、72h,A、B、C、C四组在30min、60min、24h、72h检测AST、ALT、LDH以及鼠肝的光镜和电镜切片,计算各组生存率。结果:D组AST、ALT、LDH明显低于B组(P<0.05),C组则高于B组(P<0.05);光镜和电镜形态学损伤程度由轻到重依次为D、B、C;术后3d存活率分别为:A组100%,B组42.86%,C组0,D组85.71%。结论:乌司他丁(UTI)能有效减轻、改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MPG则加重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7.
乌司他丁在肝移植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研究乌司他丁 (UTI)在肝移植手术期中的作用。方法 :在 1999年 8月~ 2 0 0 0年 12月对 2 9例各种终末期肝病施行 31例次肝移植 ,本组术前 3天及术后 7d分别应用UTI。对照组为 1995年以来施行的 36例未用UTI肝移植组。两组分别观察血、尿淀粉酶、HCT、IL - 2、BUN、Cr、ARDS、胸水、腹水等指标。结果 :用药组较对照组术后近期各种并发症、病死率明显减少。结论 :UTI具有抗手术侵袭、减少炎性介质释放、稳定细胞膜等效应 ,并因而减少肝移植术后并发症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48.
赵杰  明英姿  牛英  叶启发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20):3078-308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的原因、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本院28例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28例患者中确诊细菌感染47例次(47%),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23例次,真菌17例次,结核杆菌5例次,卡式肺囊虫2例次,6例次未找到明确病原菌.感染的中位时间为移植术后79.50 d,平均时间为移植术后84.64 d;感染时间分布为:术后3个月之内14例,3~6个月10例,6个月之后4例.28例肺部感染患者中并发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16例,其中13例行机械通气治疗,12例治愈.本组28例患者中,共治愈24例,死亡4例.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感染多发生于术后半年尤其是3个月内,病情发展迅速,发展为ARDS后治疗难度加大,预后差,感染病原体多样,确诊困难,影像学检查意义非常必要.早期联合抗细菌、抗病毒、抗真菌及抗支原体治疗,及时调整免疫治疗方案,有低氧血症表现时需无创鼻导管/面罩吸氧,加强营养及患者自身抵抗力,适时予以呼吸机辅助砰吸是救治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肋弓下腹膜后腔无肝素开放切取活体供肾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本院2003年5月~2008年5月期间行肋弓下腹膜后腔134例无肝素切取供肾(无肝素组)及82例肝素抗凝切取供肾(肝素抗凝组)效果.结果 2组均成功切取活体肾,手术时间110~200 min,热缺血时间10~20 8,2组移植肾后各有一例出现肾功能延迟恢复(DGF).2组供肾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肝素组出血少.结论 肋弓下腹膜后腔无肝素开放切取活体供肾方法安全可靠,供肾质量好.出血少.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病人接受肠外营养(PN)支持后,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及其变化机制.方法测定20例急性重型胰腺炎病人PN支持前后的过氧歧化酶(SOD)和脂质氧化酶(LPO)活性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PN支持后,SOD值平均升高18.7%(P<0.05),LPO值下降19.4%(P<0.05),20例病人均治愈.结论PN支持能帮助损害机体的氧自由基(OFR)的清除,能增强病人抗氧化损伤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