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0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伤后24h内削痂对深二度创面局部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对深二度烧伤创面局部炎症反应以及组织进行性损害的影响。方法:12例烧伤患者深二度创面在伤后24h内削痂手术,每例患者实验创面分为3个研究区域,即手术前,手术后和未手术实验区,手术前标术取自削痂术前创面,而手术后和未手术实区标本则于伤后5-7d获取,采用组织培养和ELISA技术测定创面组织释放,IL-8的水平,并对创面组织中炎性反应和创面组织坏死程度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半定量分析。结果: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后,创面组织局部释放IL-8的水平虽较手术前有显著升高(P<0.01),但与未手术创面比较则呈现明显降低(P<0.001),此外,创面局部组织形态学观察显示,削闸手术后创面局部的炎症在反应较未削痂创面明显减轻(P<0.05),未手术创面除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外,坏死组织范围亦较削痂后创面明显扩大。结论:伤后24h内削痂手术可以改善创面局部的炎症反应,改善创面进行加深的发生,有利于深Ⅱ度烧伤创面愈合。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建立糖尿病大鼠深二度烫伤模型,研究创面愈合过程中血管化现象及其与创面愈合的关系.方法 60只清洁级SD大鼠,随即分为正常组(对照组,n=30)和以链脲霉素(STZ)诱导的速发型糖尿病组(糖尿病组,n=30).制备占总体表面积(TBSA)20%的深二度烫伤模型,分别取伤后1、3、7、10、14、21 d创面皮肤组织样本,行组织学观察并计算创面愈合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创面组织的血管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创面组织中CD31抗原表达,以了解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改变.结果 伤后14 d,糖尿病组大鼠创面愈合较对照组显著延迟,为(31.5±1.0)% vs(59.4±4.2)%(P<0.01).伤后1、3、7、14、21 d,糖尿病组新生血管化荧光密度值分别为1±0.1、7±0.8、12±1.4、15±2.1和17±1.8,对照组分别为8.5±0.5、35±1.5、60±3.0、72±3.4和72±3.4.各时间点糖尿病组创面血管化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1).各时间点两组创面组织中CD31抗原表达无显著差异(P>0.05),但糖尿病组大鼠仅少量血管内皮细胞周边有代表血管化的蓝色荧光微球.结论 糖尿病深二度烫伤难愈创面存在血供不良特征,表现为血管内皮细胞增殖活跃与血管化低下的分离现象,其本质是新生血管形成障碍.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为改善植皮区外观和功能 ,并同时减轻供皮区瘢痕增生。方法 :应用自制的无细胞真皮基质与薄的刃厚自体皮复合移植应用于 2例切削痂后的烧伤创面。结果 :未发现对复合移植物的排异反应。创面愈合后 ,大体观察发现移植网状自体皮的网状形式已变得不明显 ,自体小皮片的轮廓基本消失 ,均反应了愈合过程的特殊性。光镜和电镜观察发现复合移植区基底膜清晰、连续且完整等。与对照部位相比 ,复合移植区瘢痕增生减轻 ,未见明显挛缩 ,皮肤弹性较好。结论 :至少到目前为止的观察期 (3~ 4个月 )内 ,较薄的刃厚自体皮与无细胞真皮基质复合移植后外观和功能等同或优于单纯刃厚自体皮移植  相似文献   
104.
烧伤是常见创伤。深度烧伤创面极易感染、愈合时间长、过程复杂,愈合后可留疤痕,挛缩后可畸形和并发关节部位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研究烧伤创面愈合的机理,探寻常见烧伤创面愈合的途径,改善烧伤愈合质量,有重要的基础理论和临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5.
创面愈合是一个复杂的生物学过程。生长因子通过与其特异受体结合产生生物学效应,调控创面愈合过程。PDGF及其受体作用于炎症细胞、血管内皮细胞、表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在创面愈合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为了探讨内源性PDGF及受体在创面愈合中的作用,我们采用原位杂交和狭缝杂交技术观察了PDGF及其受体在烫伤创面愈合中的动态变化,为生长因子在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一、材料与方法1.动物模型制作与样本收集:清洁级SD大鼠48只,采用水浴法对大鼠背部造成10%体表面积浅Ⅱ度烫伤。伤后第1,3,5,7,10,14天收集创面及创缘皮肤样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