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12篇
  免费   740篇
  国内免费   271篇
医药卫生   14523篇
  2024年   207篇
  2023年   718篇
  2022年   482篇
  2021年   347篇
  2020年   357篇
  2019年   646篇
  2018年   796篇
  2017年   146篇
  2016年   392篇
  2015年   408篇
  2014年   860篇
  2013年   908篇
  2012年   1204篇
  2011年   1339篇
  2010年   896篇
  2009年   817篇
  2008年   767篇
  2007年   607篇
  2006年   545篇
  2005年   379篇
  2004年   294篇
  2003年   226篇
  2002年   192篇
  2001年   163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40篇
  1986年   22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22篇
  1980年   9篇
  1963年   11篇
  1962年   13篇
  1959年   13篇
  1957年   13篇
  1955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目的 探讨恶性萎缩性丘疹(Degos)病误诊为艾滋病的原因和诊断应该注意的问题.方法 收集1 例Degos病误诊为艾滋病的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其临床症状及诊断和误诊过程.结果 误诊原因主要是患者首发症状不典型,医患双方对Degos病缺乏认识,询问病史不详细.结论 感染科医务人员要在提高对艾滋病认识的同时,提高对其他皮疹性疾病的认识,对以腹痛、皮疹、发热就诊的患者要详细询问病史并做相应的检查,以免漏诊及误诊.  相似文献   
992.
糖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学和细胞分子两个水平,观察糖康对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并探讨其具体作用机制,为糖康防治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复制糖尿病模型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糖康高、中和低剂量组和达纳康组,每日灌胃,定期检测大鼠体重和非空腹血糖。第12周末,消化铺片法观察视网膜微血管病理和形态学改变。Western blot检测NF-κB亚基P65在细胞核内的含量。RT-PCR检测其下游靶基因Bax和IL-1β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呈现较多的无细胞毛细血管条索数(约为正常组的12.16倍)。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无细胞毛细血管条索数明显减少(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NF-κB蛋白表达明显上调(P〈0.01),各治疗组NF-κBP65蛋白在视网膜组织的表达不同程度降低,以糖康高剂量组最为显著。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视网膜Bax和IL-1β的mRNA表达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视网膜Bax和IL-1β的mRNA表达均不同程度降低,以糖康高剂量组最为显著。结论糖康能够明显抑制糖尿病大鼠视网膜组织NF-κB活性及其下游靶基因Bax和IL-1β的表达水平,通过多途径、多靶点拮抗视网膜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保护视网膜组织,延缓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93.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细胞周期期素1(CyclinD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分析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二者与乳腺癌临床各参数间的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VEGF和CyclinD1在60例乳腺癌、21例非典型增生、10例正常对照组石蜡包埋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VEGF、CyclinD1的表达在乳腺癌组、非典型增生组及正常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轻度非典型增生组与中重度非典型增生组间VEGF阳性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VEGF的阳性表达与年龄、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腋淋巴结转移情况、ER、PR情况无关(P>0.05).CyclinD1的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乳腺癌组织VEGF和Cyclind1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0.289,P<0.05).结论 VEGF和CyclinD1在非典型增生及乳腺癌中的异常表达提示其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联合检测VEGF和CyclinD1有可能成为乳腺癌早期诊断及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994.
恶性实体瘤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恶性实体瘤合并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的临床特点和诊治方法。方法对22例恶性实体瘤合并DIC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综合分析。22例恶性实体瘤合并DIC的患者中以肺癌(27.3%)和消化道肿瘤(31.8%)多见。结果肝素治疗者的存活率为81.8%(9/11),非肝素治疗者的存活率为9.1%(1/11),肝素治疗者与非肝素治疗者相比,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2例DIC患者中死亡12例,病死率高达54.5%,其中4例死于肺栓塞,1例死于颅内出血,7例死于多器官衰竭。结论去除原发病是DIC治疗的关键,治疗中注意防止DIC的诱发因素,如化疗、放疗、感染,早期肝素抗凝治疗有望提高DIC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995.
目的 探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1日~2009年9月21日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乳腺外科所行新疆首批45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病例资料.结果 全组45例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病例中,成功检出42例,3例未检出,检出率为93.3%,准确率为100%.前哨淋巴结活检阳性率为13.3%.假阴性率为0.结论 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具有取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术的潜力.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改良Davis法闭合复位联合后路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伴有或无神经症状的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年1月~2007年6月,对50例伴有或无神经症状的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施行术前辅助改良Davis法闭合复位联合后路切开、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撑开、复位、固定并椎板减压或不减压治疗.评估手术前后骨折复位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全部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32个月,伤椎前缘高度及脊柱后凸角度(Cobbps角)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按ASIA神经损伤评分标准进行评定,A 级4例,B 级3例,C级3例,D级11例,E级29例.无断钉、断棒等并发症.结论 改良Davis法闭合复位联合后路手术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伴有或无神经症状的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满意,可获得理想的伤椎复位,重建脊柱稳定性,并能达到有效的脊髓减压及改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997.
目的 探讨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骨髓巨核细胞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血液科住院的260例ITP患者的预后与初诊时骨髓涂片巨核细胞的数量、原始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数的关系.结果 初诊时骨髓巨核细胞计数越多,预后越好,初诊时骨髓原始幼稚巨核细胞比例越高,预后越好.结论 初诊时骨髓巨核细胞的数量、原始幼稚巨核细胞百分数与ITP预后有密切关系,可作为早期判断ITP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常规(CF)、三维适形(3DCRT)和调强(IMRT)放疗治疗食管癌的近期疗效及放疗反应.方法 选择2006年9月~2008年1月我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中行单纯放疗的患者共149例,其中采用常规放疗68例(CF组),三维适形放疗45例(3DCRT组),调强放疗36例(IMRT组),均采用6MV X线照射,2.0 Gy/次,5 次/周,总剂量为60~66 Gy、分30~33次、40~45 d完成,比较3组的近期疗效及放疗反应.结果 CF组、3DCRT组和IMRT组有效率分别为70.6%、91.1%和91.7%.CF组与3DCRT组和IMRT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各临床分期近期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组1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55.4%、70.5%和69.4%;3组2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30.8%、50.0%和58.3%;3组1年生存率分别为75.4%、84.1%和83.3%;3组2年生存率分别为33.8%、54.6%和58.3%.3DCRT组+IMRT组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较CF组高(P<0.05),放射性肺炎发生率CF组较IMRT组+3DCRT组高(P<0.05),骨髓抑制反应3DCRT组+IMRT组较CF组轻(P<0.05).结论 3DCRT和IMRT方法能提高食管癌的临床疗效,放射反应均可耐受.  相似文献   
999.
普罗帕酮是一种抗心律失常药,主要用于预防或治疗室性或室上性早博、室性或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症及其伴发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房扑、房颤等.过量后可导致严重的心律失常甚至心跳骤停,尽快的心肺复苏对预后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002年7月~2008年5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胃肠外科诊疗的11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治疗方式将患者分为2组:手术组(手术+辅助治疗)和非手术组(单纯辅助治疗).结果 手术组7例病人均行腹会阴联合切除术,术后平均生存22个月;最长存活80个月;非手术组4例采用免疫加中药等治疗,平均存活7个月.11例均获得随访,无失访者,随访时间4~60个月.结论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差,治疗以手术根治及腹股沟淋巴结清扫为主,非手术治疗生存周期短,预后差,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生存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