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13篇
  免费   554篇
  国内免费   378篇
医药卫生   11945篇
  2024年   73篇
  2023年   272篇
  2022年   269篇
  2021年   226篇
  2020年   234篇
  2019年   266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219篇
  2015年   248篇
  2014年   522篇
  2013年   540篇
  2012年   581篇
  2011年   635篇
  2010年   664篇
  2009年   580篇
  2008年   572篇
  2007年   580篇
  2006年   574篇
  2005年   520篇
  2004年   489篇
  2003年   453篇
  2002年   418篇
  2001年   387篇
  2000年   294篇
  1999年   232篇
  1998年   222篇
  1997年   183篇
  1996年   169篇
  1995年   160篇
  1994年   171篇
  1993年   109篇
  1992年   97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58篇
  1987年   47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36篇
  1982年   28篇
  1981年   31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0篇
  1975年   3篇
  1965年   4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991.
不完全性Carney三联征临床病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arney三联征是Carney发现并报道的一组临床综合征[1],我们在收集整理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过程中发现2例符合Carney报道的病例,现结合文献,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92.
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手术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外伤性癫痫的临床特点、致痫灶位置与脑软化灶的关系和手术疗效.方法 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2月至2006年4月共手术治疗难治性外伤性癫痫患者13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8例患者致痫灶位于外伤软化灶周围(2~7 cm);5例为颞叶癫痫,其中4例为颞叶内侧型(3例受伤时年龄1.5~5岁,术后病理显示海马胶质细胞增生)、1例为颞叶外侧型.13例患者均在皮层电极监测下行手术治疗,4例同期行颅骨修补术.经2~5年随访,总手术有效率92.3%,优良率84.6%. 结论 外伤性癫痫致痫灶常位于软化灶周围;小于5岁的重型颅脑损伤易导致海马硬化;难治性外伤性癫痫的手术疗效较好,一经诊断,应积极进行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993.
背景: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可以克服异体干细胞移植治疗的局限性,但目前对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模型mdx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性及肌分化潜能研究未见报道。 目的:拟建立体外分离培养mdx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观察其成肌分化能力。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学体外观察,于2006-01/07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病学实验室完成。 材料:4~6周龄纯系雄性mdx鼠10只,购自美国Jackson实验室,饲养于中山大学北校区动物实验中心。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兔抗鼠MHC抗体为Chemicon公司产品。 方法:全骨髓法体外分离mdx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差速贴壁法纯化扩增,胰酶+EDTA消化传代。取传至第3代的细胞,按1×104/孔接种于24孔板,置于含两性霉素B、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胎牛血清的DMEM培养基中向肌细胞方向诱导分化,2周后更换为不含两性霉素B、但添加马血清的DMEM培养基继续培养2周。 主要观察指标: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表面标志、生长曲线及成肌诱导分化。 结果:原代培养24 h后,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约80%贴壁生长,第3代细胞多呈梭形,形态比较均一。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表达CD29和CD44等间质类细胞的表面分子,不表达CD11B和CD45等淋巴造血细胞的表面分子。接种后第一两天细胞处于潜伏期,第3天细胞增殖旺盛,进入对数生长期,至第4天细胞数增长一倍,第5天进入平台期。两性霉素B诱导后细胞有少量死亡,停用后更换马血清促进细胞成肌,7~10 d可见有肌管样细胞形成,免疫荧光染色可见肌管样细胞呈MHC阳性,DAPI复染后可见肌细胞内有多个细胞核。 结论:在两性霉素B与马血清依次诱导条件下,体外可成功分离培养基因缺陷mdx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证明其具有成肌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994.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染色体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25例肝细胞癌染色体DNA异常情况,并与临床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 25例肝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染色体DNA拷贝数的扩增或缺失,较为常见的染色体DNA异常是+1q(72%)、+1p(64%)、+2q(48%)、+2p(48%)、+5q(48%)、+Xq(48%)、+7q(44%)、-4q(48%)、-16p(48%)、-8p(40%)、-17p(36%);相关分析显示+17p、+18p、-8p、-13q、-11q、-8q染色体异常事件与临床指标部分相关。结论肝细胞癌存在明显的染色体异常,部分染色体异常事件是非随机性的,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995.
肘关节损伤后容易发生关节僵硬,除了解剖因素外, 长时间制动也是导致肘关节僵硬的重要因素之一[1].肘关节功能障碍影响整个上肢的功能活动,给患者的工作、生活和学习等都带来极大不便.我们于2006年3月-2008年3月间,对肘关节周围骨折术后、软组织损伤制动而导致的关节活动度受限的42例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可调型肘关节矫形器治疗,疗效显著,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96.
互叶白千层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布鸣  董晓敏  黄艳  林霄  卢文杰  牙启康 《中草药》2011,42(7):1282-1284
目的 研究互叶白千层Melaleuca alternefolia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重结晶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其结构.结果 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鉴定了11个化合物,分别为:n-tricontyl-4-cinnamate (1)、槲皮素(2)、山柰酚(3)、白桦脂酸(4)、没食子酸(5)、没食子酸乙酯(6)、β-谷甾醇(7)、原儿茶酸(8)、胆甾醇(9)、三十二醇(10)、吉达酸(11).结论 除化合物5、7外,其他9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除化合物4外,其他10个化合物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997.
卢瑞丽 《新中医》2011,(2):70-71
目的:观察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不安腿综合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20例,治疗组给予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对照组给予氯硝西泮治疗。4周为1疗程,连续服用2疗程。观察2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0.0%,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加减治疗不安腿综合症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COPS3基因的表达对骨肉瘤细胞系HOS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COPS3 mRNA的慢病毒表达载体(Lenti-COPS3si)和阴性对照载体(Lenti-NC),并将其感染高表达COPS3基因的人骨肉瘤细胞系HOS.实时定量PCR检测COPS3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测定COPS3的蛋白表达;噻唑蓝(MTT)比色法检测HOS细胞的增殖能力;迁移实验检测HOS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和转染Lenti-NC的阴性对照组相比,转染48h后Lenti-COPS3si组COPS3 mRNA和蛋白的表达均明显降低,转染48h后,Lenti-COPS3si组HOS细胞的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5).迁移实验结果显示,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的迁移能力下降(P<0.05).结论 慢病毒载体Lenti-COPS3si可以特异性抑制骨肉瘤细胞系HOS中COPS3的表达,并显著降低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此技术有望成为抑制骨肉瘤生长和转移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999.
目的总结肺肉芽肿性病变的CT影像特点及鉴别诊断方法。方法对40例经病理检查确诊为肺肉芽肿性病变患者的CT影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灶部位:左肺21例、右肺35例。25例单发、15例多发。病灶直径为1.0~6.0 cm不等。病灶形态:不规则状团块影24例、圆形或类圆形块影8例、结节状影8例。病灶边缘:不清楚26例、清楚14例。CT扫描病灶呈均匀性强化25例,呈不均匀性强化15例。此外4例合并纵隔淋巴结肿大,5例合并胸腔积液。结论肺肉芽肿性病变的CT影像学特点复杂多样,诊断时需仔细分析图像特点并结合病史和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染色体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运用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检测25例肝细胞癌染色体DNA异常情况,并与临床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25例肝癌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染色体DNA拷贝数的扩增或缺失,较为常见的染色体DNA异常是+1q(72%)、+1p(64%)、+2q(、48%)、+2p(48%)、+5q(48%)、+Xq(48%)、+7q(44%)、-4q(48%)、-16p(48%)、-8p(40%)、-17p(36%);相关分析显示+17p、+18p、-8p、-13q、-11q、-8q染色体异常事件与临床指标部分相关。结论肝细胞癌存在明显的染色体异常,部分染色体异常事件是非随机性的,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并与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