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香附为莎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莎草Cyperus rotundusL.的干燥根茎,性平,味辛,微苦、微甘,具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的功效.本文对历代中医药著作中香附炮制的记载,近代对香附的炮制方法、炮制前后化学成分变化、炮制前后药理药效变化等进行综述,并对其研究的不足和研究方向提出了探讨,以期为进一步研究香附的规范化炮制、香附炮制的机理以及香附的临床用药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2.
目的:按照七个地理区划,对我国高等学校跨校开课分互认情况进行分析,为促进跨区域间资源共享、探索协同育人新模式、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基于我国七大地理区划的部分省、直辖市或自治区,采用互联网和数据库查询等方式获取数据源,调研、整理跨校开课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采取的解决措施。结果:我国七大地理区划高校间跨校开课的高校规模、课程资源数量、执行年份、运维现状具有较大的差异;课程类别较相似,主要是以通识类课程为主;平台建设具一定差异,在高等教育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由自建平台转变为依托较成熟的课程平台建设集成化平台。结论:教育技术信息化推动和催化了高校间跨校开课的步伐,高校间跨校开课有利于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有助于提高优质课程资源的使用率,更加符合新时代学生的学习特点,更能满足其学习需求,可以在推进教育公平的同时,助力新时代高质量本科人才的培养。  相似文献   
23.
筛选丹参面膜的主要辅料.方法 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以聚乙烯醇( PVA)与羧甲基纤维素钠( CMC - Na)用量比及甘油、无水乙醇用量为考察对象,以成膜时间和膜外观评价进行综合评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建立指标与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经效应面法预测最佳参数并进行验证.结果最佳辅料质量分别为PVA1788/...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二母颗粒的止咳、化痰药效作用,为其剂型的改进提供试验依据。方法:采用浓氨水致小鼠咳嗽反应试验和小鼠呼吸道酚红排泌试验,观察受试药物的止咳、化痰作用。结果:二母颗粒高剂量组及二母散对照组均可显著减少小鼠2min内的咳嗽次数(P<0.01),其中二母颗粒高剂量组和二母散对照组可明显延长小鼠咳嗽反应潜伏期(高剂量组P<0.01,散剂组P<0.05),提高小鼠呼吸道酚红的排泌量(P<0.05)。结论:二母颗粒与其传统制剂二母散均具有止咳、化痰作用,提示该剂型的改进具有可行性,为其临床应用奠定了试验基础。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汤液中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以揭示附子-甘草配伍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对比分析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量,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二阶光谱比较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的结构变化。结果 附子配伍甘草合煎过程中,附子中大量酯型生物碱被甘草成分复合而发生沉积,沉积物产生的机制初步确定为生物碱中叔胺N与甘草羧酸C=O发生缔合。结论 初步探析了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汤液中沉积物化学组分变化,有助于揭示附子-甘草配伍过程中化学组分变化及配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6.
高飞  傅超美  胡慧玲  王战国  彭伟  卢君蓉  盛菲亚  毛茜 《中草药》2013,44(20):2872-2877
目的 比较川木香煨制前后主要药效成分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在大鼠胃、小肠、结肠的吸收差异。方法 建立大鼠原位胃、小肠、结肠吸收灌注模型,HPLC-UV法测定给药后各灌注液中木香烃内酯、去氢木香内酯和酚红的量,获取川木香煨制前后主要药效成分在胃、小肠、结肠中吸收动力学参数。结果 川木香生品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在大鼠胃和小肠中的每小时吸收百分率较煨制品高(P<0.05),川木香煨制品中木香烃内酯和去氢木香内酯在结肠中的每小时吸收百分率较生品高(P<0.01)。结论 川木香煨制品中药效成分在结肠中吸收速度高于生品。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附子-甘草配伍前后汤液中沉积物的化学组成,以揭示附子-甘草配伍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对比分析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量,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二阶光谱比较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沉积物的结构变化.结果 附子配伍甘草合煎过程中,附子中大量酯型生物碱被甘草成分复合而发生沉积,沉积物产生的机制初步确定为生物碱中叔胺N与甘草羧酸C=O发生缔合.结论 初步探析了附子-甘草合煎前后汤液中沉积物化学组分变化,有助于揭示附子-甘草配伍过程中化学组分变化及配伍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8.
董自亮  卢君蓉  高飞  郑勇凤  胡慧玲  傅超美 《中草药》2013,44(13):1756-1760
目的 研究芍药苷微囊的制备工艺,并考察其体外释药特性.方法 以包封率、载药量为指标,采用复凝聚法制备芍药苷微囊,用Doehlert设计法对芍药苷的制备工艺进行优化,用HPLC法测定微囊在20 h内溶出的量并做释放度考察曲线,且采用电镜对其形态与粒径进行考察.结果 芍药苷微囊的囊材囊心比、搅拌速率及体系的pH值对微囊的包封率与载药量均有显著影响,当囊材囊心比为4.3∶1、搅拌速率为305 r/min、pH值为4.0时,制得的芍药苷微囊圆整光滑,无粘连,粒径均匀,包封率可高达83.81%,载药量为24.24%,囊径在200 μm以下,且有一定的缓释作用.结论 复凝聚法制备芍药苷微囊工艺简单、可靠,产品稳定性好;微囊作为一种新兴剂型,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9.
附子甘草配伍减毒增效作用机制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附子—甘草为中医常用药对,也是中药七情"相畏相杀"配伍规律之典范,近年来药学工作者对其作用机制研究较多。本文通过文献查阅,综述了近年来该药对的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医药理论,提出了一些新的研究思路,为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