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1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618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充血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死亡率较高.  相似文献   
92.
心率变异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率变异(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虽然早已被认识,但在心血管临床实践中还是常常被忽视。心脏病学家通过长期的临床观察早已认识到心脏不规则的跳动,例如,心房颤动和室性异位激动等是一种病理表现,提示心脏自身的节律调节机制受到了损害,而这在许多种心脏疾患中是不良的预后指标。近些年来,临床医生惊奇地发现,除了心脏不规则跳动外,心脏窦性心律的绝对规则跳动也揭示心脏的节律调节功能受  相似文献   
93.
双心室同步起搏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适应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该病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是具有较高死亡率的严重疾患,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死于心力衰竭。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症状主要由于左心室扩大、心功能减退、心输出量减少造成,相当一部分患者往往合并房室传导或心室传导延迟,进一步加重心力衰竭。  相似文献   
94.
李凡  华伟  米新陵 《中国美容医学》2011,20(10):1580-1581
目的:观察强脉冲光联合三乙醇胺乳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的临床疗效。方法7:5例激素依赖性皮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用强脉冲光治疗,1次/月,期间三乙醇胺乳膏外涂面部2,次/天;对照组3:7例,单纯外用三乙醇胺乳膏,2次/天。两组均应用抗组胺药口服3个月,3个月后判定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78.95%和54.05%,疗效有显著差异(χ2=5.24,P〈0.05)。结论:强脉冲光联合三乙醇胺乳膏治疗激素依赖性皮炎疗效满意,联合作用明显,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5.
心律失常是严重危害人民生命健康的心血管疾病,特别是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心房颤动(房颤)等,不仅危害大,且发病人数众多。据国内相关资料显示,我国每年发生心脏性猝死的人数超过50万,其主要原因是快速室性心律失常。而房颤是导致脑卒中及心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我国的发病人数在800万以上。此外还包括缓慢性心律失常及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等。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长期右心室心尖部(RVA)起搏对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7年6月至1998年11月,92例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首次植入双腔起搏器的患者。对照组共有45例患者入选。起搏器植入术前行12导联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检查,术后随访时记录未起搏的心电图和超声心动图。结果传统双腔起搏组患者平均心室累积起搏比例为(90.1±4.0)%,平均随访时间为(3.3±0.5)年。起搏组患者自身QRS时限由术前(874-9)ms增加到随访时的(94±10)ms(P〈0.001)。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由(464-3)mm增加到(50±4)mm(P〈0.001),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由0.63±0.04降低到0.57±0.05(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起搏器植入时老龄(〉65岁)(OR3.41,95%CI1.07~10.90,P=0.04)、长期RVA起搏(OR3.91,95%CI1.10~13.89,P=0.03)和冠心病史(OR7.33,95%CI1.09~50.29,P=0.04)是QRS时限增宽(〉7ms)的独立预测因素。对照组各指标随访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RVA起搏可能引起自身QRS时限增宽,提示RVA起搏引起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和/或心室肌传导功能损害。起搏器植入时老龄、RVA起搏和冠心病史是自身QRS时限增宽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97.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起搏器脉冲发生器更换原因,探讨如何避免或减少起搏器非正常更换,使患者获得安全和可靠的起搏治疗. 方法:1977-01-01至2006-12-31间我院共计791例患者更换1 023台起搏器.在1976~1985年、1986~1995年及1996~2005年更换起搏器的台数分别为297台、489台及237台.根据病史、体检,心电图、起搏器程控检查和术中测试等,判断起搏器更换原因.正常更换定义为:电池耗竭和(或)达厂家建议且使用5年及以上. 结果:正常更换共计757台,占74.0%;其它非正常更换原因:电池提前耗竭、起搏系统感染、厂家召回、提前"升级"更换分别占18.8%、3.8%、2.3%、及1.1%.在1976~1985年、1986~1995年及1996~2005年置入的起搏器中,非正常更换占总例数的比例分别为56.9%;10.4%和19.4%;在较早前10年间(1976~1985年)非正常更换率比1986~1995年、1996~2005年明显高(P<0.001).在近10年间置入的起搏器中,厂家召回、电池提前耗竭、起搏系统感染、提前"升级"更换分别占10.1%、5.1%、3.4%和0.8%. 结论:起搏器更换最常见原因为正常电池耗竭,其他非正常原因依次为电池提早耗竭,厂家召回,起搏系统感染和提前升级.  相似文献   
98.
目的观察丽珠肠乐及莫沙必利治疗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临床疗效。方法将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住院的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对照组仅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丽珠肠乐及莫沙必利口服治疗,疗程1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治疗后出血、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腹水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丽珠肠乐及莫沙必利治疗慢加急性(亚急性)肝衰竭临床疗效显著,预后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髓质混合性病变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肾上腺皮髓质混合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9例患者中,16例术前均有高血压,2例表现为高血压和血浆皮质醇、尿香草扁桃酸增高,3例表现为高血压、低血钾和血浆醛固酮、尿香草扁桃酸增高。对CT扫描显示有影像学改变的一侧肾上腺在后腹腔镜下行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肾上腺皮髓质混合性病变。术后随访3—48个月,14例治愈,5例于术后1a内复发,其中3例再次行对侧肾上腺部分切除后治愈。19例中,病理诊断为肾上腺皮髓质同时增生18例,肾上腺皮质腺瘤并髓质增生1例。结论肾上腺皮髓质混合性病变临床表现多样,对于既有皮质醇增多症表现,又有儿茶酚胺症表现的患者,应考虑肾上腺皮髓质混合性病变的可能。患侧肾上腺全切或部分切除术是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0.
住院患者发作心室颤动临床特征10年资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心脏专科医院内发作心室颤动(室颤)的复苏预测因素.方法 分析10年院内室颤患者复苏成功与失败组的资料.结果 入选201例患者共计209例次室颤发作,男性132例.主要基础疾病为冠心病(66.5%)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占52.9%.Ⅳ级(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占59.7%,且该组患者复苏成功率最低(45.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存存严重心功能不全,无低钾作为室颤发作的诱因以及复苏时用肾上腺素预示复苏失败率分别升高1.7倍(95%CI1.3~2.2),2.9倍(95%CI 1.9~4.3)和25倍(95%CI 11.5~55.1).在AMI亚组分析中可见AMI24 h内发作室颤最多(56.9%),且相对于其他时间段发作窜颤患者的复苏成功率最高(71.0%);另外以右冠状动脉为梗死相关血管的患者发作室颤前多出现心动过缓(88.9%),而左前降支为梗死相关血管则多见心动过速(66.7%).结论 院内室颤患者主要基础疾病为冠心病,尤其是AMI;心功能越差发生率和院内病死率越高;非低钾诱发及抢救中应用肾上腺素都预示着低除颤成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