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5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31.
先证者(Ⅳ13)男,44岁,汉族.从30岁左右开始出现听力下降,38岁开始使用助听器,偶尔出现耳朵疼痛.纯音测听结果显示其耳聋为混合性耳聋,左耳的听力为75分贝,右耳的听力为74分贝,属于重度耳聋.鼓室导抗测量显示有鼓室积液和中耳粘连.除耳聋之外,不伴随其他症状,临床诊断为非综合征性耳聋.  相似文献   
32.
以四株不同型别的致病性钩端螺旋体DNA为模板进行聚合酶链反应(PCR),建立了钩端螺旋体快速检测方法。在此基础上,先后对流行期15例早期疑似血清进行PCR快速检测,结果7例阳性,与经防疫部门及临床确诊的7例患者完全符合,阳性率为100%。而常规方法(显微镜凝集试验)只检出5例阳性。结果表明,PCR用于钩端螺旋体病的早期诊断,快速、准确。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钩端螺旋体@范钦@曹东林@刘静宇  相似文献   
33.
34.
聚合酶链反应快速检测钩端螺旋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早期、快速、准确地诊断钩端螺旋体病(钩体病),本研究利用PCR技术,以问号钩体螺旋体(钩体)高度保守基因的一段序列为引物,对广东省近年流行的4个血清型的典型株进行了扩增,并对1997年7~9月清远市钩体病流行期15份早期血清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一、材料与方法:1.菌株:问号钩体4种血清型(赖型、犬型、秋季型和波摩那型)标准菌株由广东省卫生防疫站提供。2.钩体DNA提取:钩体培养物离心后,加1%SDS及终浓度40μg/ml的ProtinaseK于37℃水浴裂解菌体,以等体积酚:氯仿抽提3次,然后以等体积异丙…  相似文献   
35.
钩体病是由钩端螺旋体(简称钩体)引起的一类季节性人畜共患病。该病型别较多,临床症状复杂,危害较大。自从1886年Wed医生首次报导本病以来,各国学者在钩体病原学、病理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及疫苗的研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迅速,特别是八十年代后,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许多新方法用于钩体病的研究,取得了许多成果,如在钩体的系统分类、遗传特性、致病机理等方面的成绩,为疾病的快速检测及流行病学防治提供了一些简便、可靠的方法。目前主要用于钩体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技术有:DNA限制性酶切图谱分析、分子杂交、分子克隆及聚合…  相似文献   
36.
吐法源于《内经》,嗣后,历代医家均有发展,但善用吐法者还应首推金代大家张子和先生,笔者刍议如下。一、运用吐法的目的 1.吐法祛邪速:吐法是祛邪的重要手段之一,能将病邪一涌而出,故取效甚捷。 2.邪在上吐“顺”:病邪在上焦,特别是有形之邪阻于胸膈,且有上逆之机者,宜因势  相似文献   
37.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既往多以内服药为主治疗,中医外治法无论在挫急救危,抑或预防发作,都有显著效果,现将临床常用的中医外治八法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38.
自拟胃安汤治疗胃脘痛刘静宇,王学孔笔者自1986年以来,运用自拟胃安汤治疗胃脘痛,疗效满意,现介绍如下:1方药组成生百合30g,台乌药10g,炒杭芍30g,生蒲黄(布包)12g,炒灵脂12g,大甘松24g,白檀香12g,生甘草9g。清水浸泡,微火轻煎...  相似文献   
39.
先证者(Ⅴ10)男,18岁。生后2个月发现患儿眼球左右摆动。右眼视力为0.08,左眼视力为0.10,双眼矫正视力均为-10.0D→0.2。双眼呈水平性眼球震颤,无中间带,无快慢相,向各方向转动无变化。伴有弱视、近视和斜视(外斜约35°)。精神紧张时眼球震颤频率加快,遮盖一只眼检查视力时摆动频率增加更为显著;精神放松时,摆动频率明显降低。无代偿头位。前后房、虹膜色素分布正常。眼底:双眼视盘边界清楚,血量走行正常,黄斑部无明显色素,中心反射未见。视网膜正常,晶状体透明,眼角膜薄,无法手术治疗,诊断为先天性特发眼球震颤。家系调查:该家系6代共44人…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刘学勤教授运用纵横二法治疗胃病的经验。方法:分析刘老几十载治疗胃病的经验,并结合典型病案进行总结。结果:刘老治疗胃病时,纵则注重调整气机的升降,用辛开苦降的自拟验方"胃平汤"治疗胃脘痞满、纳呆、恶心、呕吐、嗳气等症。横则注重协调肝胃关系,用疏肝和胃的自拟验方"疏肝和胃汤"治疗肝气横逆犯胃之胸胁苦满、胃痛、腹胀、嘈杂、泛酸等症。结论:刘老采用纵横二法治疗胃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