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9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45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观察内毒素血症时肝窦内皮细胞(LSECs)中CD14蛋白合成和CD14 基因的表达,以及CD14蛋白在内毒素介导LSECs激活中的作用. 方法经尾静脉注入脂多糖(LPS,E coli O111B4)5mg/kg,建立大鼠内毒素血症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0(对照组)、3、6、12、24h活杀取材.用兔抗鼠CD14抗体和异硫氢酸荧光素(FITC)标记的羊抗兔IgG对LSECs进行孵育后,流式细胞仪测定LSECs的平均荧光强度(MFI)及FITC阳性细胞数;用原位杂交法测定LSEC中CD14 mRNA的表达.用原位胶原酶灌注法分离大鼠LSECs,用不同浓度LPS(0、0.01、1、10、100μg/ml)刺激LSECs.并用CD14抗体阻断LSECs的 CD14蛋白后,再用不同浓度LPS(0、0.01、1、10、100μg/ml)刺激LSECs.测定LPS介导LSECs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及CD14抗体对LSECs细胞因子分泌的影响. 结果内毒素血症大鼠3、6、12和24h 时LSECs的MFI明显增加;FITC阳性细胞数也明显增多,分别为54.32%、65.83%、85.61%和45.65%,与对照组的4.45%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原位杂交显示,内毒素血症大鼠LSECs中CD14 mRNA的表达明显增强,而对照组CD14 mRMA无阳性表达.LPS组TNF-α的含量(pg/ml)分别为54.49±6.02、84.65±10.16、206.54±23.55、349.87±39.47和365.76±40.31;CD14阻断组TNF-α的含量(pg/ml)分别为55.93±6.95、63.32±7.81、85.34±9.72、112.75±13.54、198.66±21.54;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LPS组IL-6的含量(pg/ml)分别为103.34±12.52、187.39±20.31、243.87±27.83、289.51±30.15、298.53±31.94;CD14阻断组IL-6的含量(pg/ml)分别为104.37±11.49、125.02±13.58、164.59±19.47、183.47±20.17、221.76±26.43;两组间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 结论内毒素血症时LSECs能合成CD14蛋白及表达CD14基因;抗CD14抗体对LPS诱导LSECs TNF-α和IL-6的分泌有抑制作用;CD14蛋白的表达在内毒素介导LSECs激活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 (MODS)有较高的死亡率。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共收治老年急性肠梗阻并发MODS患者 2 4例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981年 1月~ 2 0 0 0年 1 2月重庆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外科共收治 65岁以上急性肠梗阻手术治疗患者 1 3 2例 ,并发MODS 2 4例 (1 8.2 % ) ,男 1 7例、女 7例 ,平均年龄 72岁。病因 :大肠肿瘤 9例 ,嵌顿疝 7例 ,肠粘连 6例 ,肠扭转 2例。并发症 :慢性支气管炎 1 7例 ,高血压 9例 ,冠心病 5例 ,糖尿病6例 ,慢性肾功能不全 2例 ,频发室性早搏 1例。术前伴低钾血症 1 4例 ,低钠血症 5例 …  相似文献   
13.
正慢性胰腺炎(CP)是各种病因引起的胰腺实质损伤,胰腺组织纤维化和内、外分泌功能出现不可逆改变的慢性炎性疾病。CP的并发症使其临床症状加重,胰腺实质明显纤维化或炎性增生改变,并可出现假性囊肿、胆道梗阻、十二指肠梗阻、胰源性门静脉高压等并发症~([1])。随我国饮酒人群的增加及生活、饮食习惯的改变,CP的发病率逐年增加~([2])。目前CP仍是  相似文献   
14.
胆囊内瘘是胆道系统少见的并发症之一,因其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率低。手术仍是胆囊内瘘的主要治疗方式,但术中易造成邻近脏器损伤,术后亦可能出现胆瘘、肠瘘等多种并发症。腹腔镜下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疼痛轻等优点,已成为治疗胆囊内瘘的一种发展趋势。就胆囊内瘘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腺病毒载体因其独持的优势,在肝细胞肝癌(HCC)基因治疗的研究中应用广泛。HCC基因治疗包括自杀基因、免疫基因、抑癌基因、反义基因和多基困联合治疗等。本文就腺病毒载体的结构、特点、构建、在HCC的基因治疗中的应用和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胰十二指肠切除是治疗胰头及壶腹周围良、恶性疾病的一种复杂的手术方式。随着手术技术的改进和术后管理的提高,已经使胰腺切除术后死亡率减少到5%以下,然而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却改变很小,仍然在30%-40%范围。术后胰瘘依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捆绑式胰肠吻合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吻合方式,能改变术后胰瘘的发生。胰管支撑引流可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生长抑素及其类似物的应用也可减少术后胰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剂量心得安与川芎嗪联用预防肝硬变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EVB)复发的疗效、副反应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在用药前后采用血管插管法对8只肝硬变犬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检测.在临床上对治疗组(n=38,po心得安10 mg+川芎嗪50 mg,3次/d)和安慰剂组(n=36,服维生素B110 mg+维生素PP 50 mg,3次/d)进行前瞻性对照研究,随访2 a,并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监测其门脉系统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小剂量心得安与川芎嗪联用可使肝硬变犬WHVP,HVPG,Rpv及Ppv明显降低,对HR,MAP无明显影响.用药4 wk后治疗组患者Qpv,Qsv,Dpv,Dsv及Qaz均显著下降(分别为1439±494 vs1152±387,948±436 vs 529±362,1.43±0.25vs1.36±0.28,1.20±0.24vs0.85±0.16,0.94±1.18vs0.71±1.04,P<0.05/0.01);随访2 a,安慰剂组再出血率和死亡率均显著高于治疗组(P<0.05);临床上未见明显副作用.结论小剂量心得安与川芎嗪联用预防EVB复发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Bennett's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Bennett's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1994年1月以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Bennett's骨折46例.男37例,女9例;年龄18~72岁,平均22.8岁.新鲜骨折37例;陈旧性骨折9例.结果定期X片复查,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2.5个月,术后4~6个月取出内固定物.根据拇掌腕关节的局部症状、体征,拇对掌、外展、内收等活动、X线表现及TAM系统评定:优:34例,为73.91%;良:10例,为21.74%;差:2例,为4.35%.优良率为95.65%.结论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Bennett's骨折,复位、固定可靠,治愈率高,并发症少,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关节镜辅助"C"型臂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在关节镜监护下辅助"C"型臂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1999~:2003年治疗32例胫骨平台骨折,均为新鲜闭合性骨折,按Schatzker分型Ⅰ型5例,Ⅱ型8例,Ⅲ型14例,Ⅳ型2例,V型2例,Ⅵ型1例.合并半月板损伤8例,交叉韧带损伤7例,侧副韧带损伤4例.在关节镜监护下辅助"C"型臂进行小切口复位内固定术,在镜下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8个月~3年,全部患者无切口及关节感染,2例出现皮缘坏死.所有患者骨折均在3~5个月愈合,按相关标准评定疗效,总优良率87.5%.结论:关节镜监护下辅助"C"型臂下微创手术治疗胫骨平台骨折,具有损伤小、复位满意、能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伤及术后功能恢复快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检测桥本甲状腺炎患者甲状腺组织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CD54)的表达和离体的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在不同刺激因子作用下CD54表达水平的变化.方法 对41例桥本甲状腺炎组织采用免疫组化S-P法染色,图像分析系统对染色强度进行定量分析测定CD54在甲状腺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和表达面积.经过分离培养的甲状腺细胞,在不同浓度IL-1β和NaI干预下,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CD54表达的变化.结果 桥本甲状腺炎CD54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其阳性面积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离体的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细胞CD54表达水平虽然较正常对照高,但并无显著差异;桥本甲状腺炎细胞在不同干预因素下CD54表达水平都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IL-1β干预下,发现高水平的IL-1β可以使正常甲状腺细胞CD54的表达明显升高,但桥本甲状腺炎甲状腺细胞对IL-1β的敏感性更强,低剂量的IL-1β可以显著增加CD54的表达,加入NaI后CD54表达明显增加.结论 CD54在桥本甲状腺炎中的升高可能是一种继发反应,与IL-1β和NaI有关,在桥本甲状腺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