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医药卫生   18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中国3个城市社区人群脑卒中死亡及其类型分布特征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分析我国脑卒中死亡类型分布特征。方法 采用设平行对照的社区人群脑卒中危险因素综合干预研究 ,在长沙、北京和上海 3个城市社区 30万人群中 ,对 14 0 7例脑卒中死亡病例进行分型诊断。结果 脑卒中死亡病例中因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和难分类型卒中死亡的分别占 6 0 .6 %、38.7%和 0 .7%。各年龄组出血性卒中死亡比例均在 5 0 %以上 ,出血性卒中在起病后 2 8d内 (特别是 2 4h内 )死亡比例显著高于缺血性卒中 (P <0 .0 5 )。结论 出血性卒中仍是卒中死亡的主要原因。以防治高血压为重点的脑血管病综合措施对降低脑卒中的死亡已起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2.
长沙市中老年社区人群高血压的流行病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老年城市居民高血压的流行情况.方法 1997年在长沙市进行35岁以上社区人群血压的随机抽样调查. 结果长沙市35岁以上居民高血压的患病率为32.25%、在男女性之间无差异;高血压患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升高;不同职业、不同劳动强度人群之间高血压患病率存在差异.结论长沙市中老年社区人群中近三分之一的人患有高血压病,不同职业和不同劳动强度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不同.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人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脑梗死患者血管病变关系的可能机制。方法选择首发脑梗死患者101例,根据实验室检查结果分为HCMV阴性组(59例)、HCMV阳性组(42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的HCMV抗体阴性者40例为对照组。检测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HCMV抗体、脂联素、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比较3组IMT、脂联素、IL-6水平。结果HCMV阳性组患者的IMT与其他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脂联素较其他2组明显降低(P<0.01);IL-6较其他2组明显升高(P<0.01);脂联素与IL-6呈负相关(r=-0.455,P<0.001);IMT与IL-6呈正相关(r=0.339,P<0.001)。结论HCMV感染可能通过升高血清IL-6水平,降低脂联素水平,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从而诱发脑梗死。  相似文献   
94.
目的 进一步明确肿瘤坏死因子超家族第4成员(TNFSF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在无症状颈动脉易损斑块中的作用,以及对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早期预警的意义。方法 利用颈动脉超声筛选无脑卒中症状和体征的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510例(病例组),以及性别年龄匹配的无颈动脉易损斑块的健康体检人群485例(对照组),采用TAQMAN-PCR方法检测TNFSF4基因SNP rs3850641、rs3861950基因型。结果 两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TNFSF4基因rs3861950位点CC/TT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7.1%/57.8%和2.8%/67.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5.28,P< 0.000 1);C/T等位基因频率两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9.13,P=0.003;OR=1.41,95%CI:1.12~1.76)。TNFSF4 基因rs3850641位点AA/GG基因型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68.7%/3.4%和64.8%/31.4%,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3,P=0.42);A/G等位基因频率两组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χ2=1.47,P=0.225;OR=1.16,95%CI:0.92~1.46)。结论 TNFSF4基因SNP位点rs3861950可能与中国湖南省人群颈动脉易损斑块形成的发生密切相关。TNFSF4基因多态性可参与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95.
先证者男,42岁,因“右侧肢体无力1年余”于2005年4月8日就诊于我院门诊。患者于2004年3月20号晨醒后感右侧肢体无力,讲话不清楚,无饮水呛咳。在当地医院诊断脑梗死,给予疏血通等治疗,于发病第6天完全恢复正常,其后继续服用阿司匹林100mg/d和中药3个月。2004年11月30日晨醒后再次感右侧肢体无力,并头昏、恶心,右手麻木。当地医院诊断脑梗死,给予阿司匹林及其他治疗后头昏及右侧肢体无力明显好转,右手麻木未见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6.
我国三城市社区人群开展干预9年脑卒中死亡率的变化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探索适合国情的社区人群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有效预防措施。方法在脑卒中高发城市北京、上海、长沙三个市区约 30万人群中开展社区综合性干预研究 ,其中约半数设为对照人群。结果开展加强干预 9年 ,干预社区男性脑卒中死亡率下降了 49.5% ,女性下降了 1 6.0 % ;男女合计年龄调整死亡率下降了 53.6%。同期对照社区男女死亡率也分别下降了 1 7.6%和 34.4%。干预社区 9年平均死亡率为 99.3/ 1 0万 ,对照社区为 1 1 6.1 / 1 0万 ,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0 .0 1 )。在干预社区 50岁以上高龄组死亡专率逐年下降的同时 ,35~ 45岁组死亡率却显示出上升趋势。结论在人群中开展经常化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 ,同时采用积极控制高血压为主的干预措施可明显降低脑卒中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97.
应用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5例均在起病72h内接受此药治疗,观察了用药前及用药后各个时点上神经功能缺损状态,结果表明:东菱精纯克栓酶治疗急性脑梗塞具有疗效启动快、疗程短、效果明显、副作用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98.
对长沙市居民中社区人群连续5年死亡资料进行前瞻性观察分析,发现心血管疾病死亡率为281.95/10万,脑血管病死亡率为208.81/10万。在死亡的脑血管病中,出血性占61%,缺血性占31%。在实施干预措施后的第四、五年,脑血管病死亡率比干预前分别下降了47%和76%,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对脑血管病危险因素进行干预和加强对社区人群脑卒中防治知识的宣教能有效地降低本地区脑血管病死亡率。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脑梗死患者过氧化小体增殖剂激活型受体γ(PPARγ)mRNA表达变化及其与血清IL-6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序贯收集2002年7月至2003年1月在我院神经内科就诊的、发病3 d以内的、符合试验入选标准的脑梗死患者32例,同时收集相匹配的同期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用RT-PCR法测定两组对象空腹周围血淋巴细胞PPARγ mRNA表达情况,放免法测定血清IL-6水平。结果脑梗死患者和正常对照组PPARγ mRNA表达值分别为0.24±0.05和0.84±0.07,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血清IL-6浓度为(352.1±31.7)pg/ml,正常对照组为(135.4±18.3)pg/ml,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脑梗死患者PPARγmRNA表达和血清IL-6水平呈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432,P=0.014。结论发病3 d内脑梗死患者周围血淋巴细胞PPARγmRNA表达下调,并与血清IL-6水平呈负相关,提示:PPARγ可能参与脑缺血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调查中国四城市社区医务人员的脑卒中相关知识水平情况.方法 在北京、上海、长沙及成都采用简单随机方法各选择两个社区,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医务人员进行脑卒中相关知识水平调查.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及脑卒中危险因素、早期症状及其他卒中相关的预防或治疗知识.结果 共完成480份调查问卷.①社区医务人员对调查的8项脑卒中危险因素知晓率依次为年龄74.4% (357/480),性别64.0% (307/480),种族64.6%(310/480),家族遗传史77.5% (372/480),高血压93.1%(447/480),吸烟81.9%(393/480),糖尿病87.5%(420/480),血脂异常91.0%(437/480).②脑卒中常见症状中对肢体无力或麻木知晓率最高为96.9%(465/480),对头晕、目眩、步态不稳的知晓率最低为79.0%(379/480).③社区医务人员脑卒中知识积分受其文化程度(=5.808,P<0.01)和年龄(=2.217,P=0.027)影响.结论 四城市社区医务人员总体脑卒中知识水平需要提高,应定期对其进行脑卒中相关知识的培训,尤其是对文化程度和年龄偏低的人员应加强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