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0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本研究旨在检测geminin和cdtl在初诊急性白血病(AL)患者外周血或骨髓细胞中的表达水平,并进一步探讨其在AL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采用SYBR Green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SYBR-RT-PCR)技术,检测初诊AL患者外周血或骨髓细胞geminin和cdtl mRNA的表达.结果表明:13例ALL初诊患者外周血中有10例孪蛋白(geminin)和cdtl 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76.92%;14例AML初诊患者外周血中有9例表达阳性,阳性率为64.29%;而正常对照组中无阳性表达(0/10).ALL和AML初诊患者骨髓细胞中geminin和cdtl mRNA表达(ALL:108.06±67.34,52.37±35.16;AML;62.66±58.69,26.68±22.29)均高于对照组(11.81±2.83,7.32±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34例初诊AL患者骨髓细胞中geminin和cdtl mRNA的表达呈明显的正相关(r=0.55,p<0.01).结论:geminin与cdtl在初诊AL患者中表达增高,且两者在AL骨髓细胞呈正相关,其过度表达可能在AL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拟清热解毒中药白芍、槟榔、生大黄、茯苓、黄芩各12g,黄连、甘草各10g,银花32g,木香15g,加水600ml,煎成300ml,温度保持在30~40℃,用普通灌肠器以35~50滴/min速度滴入直肠,治疗护理急性菌痢60例。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中西医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手足口病患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并给予适当的护理。结果:205例手足口病患者全部治愈,无一例死亡。结论:中医治疗和护理手足口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脐血 CD34+细胞体外扩增前后生物学特征及 HOXB4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分离新鲜人脐血单个核细胞(MNC),应用免疫磁珠分选系统(MiniMACS)分选CD34+细胞,在含细胞因子组合FL+SCF+TPO+IL-3的IMDM+10%FBS培养基中体外培养2周,分别于培养第0、7、14天计数有核细胞( nucleated cells ,NC)数,流式细胞仪分析CD34+细胞比例,RT-PCR检测HOXB4基因的表达变化。并取第0天与第7天的细胞于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14 d,光镜下计数造血干/祖细胞集落形成数目。结果经MiniMACS分选,CD34+细胞比例由分选前的(1.1±0.25)%升至(83.17±8.67)%,CD34+细胞回收率为(72.90±8.75)%。体外培养第7天与第14天CD34+细胞的比例分别降至(4.8±0.64)%与(0.6±0.27)%(P<0.05);NC和CD34+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扩增7 d与14 d的NC数、CD34+细胞数分别较第0天扩增(76.2±14.9)倍、(254.0±48.85)倍与(3.9±0.69)倍、(1.8±0.64)倍,不同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经过14 d半固体培养,扩增7 d的造血干/祖细胞集落形成数目是未扩增的3.75倍( P<0.05)。 RT-PCR检测HOXB4基因在第0天的CD34+细胞中高表达,但其表达量随着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P<0.05)。结论细胞因子组合FL+SCF+TPO+IL-3可有效扩增造血干/祖细胞,培养第7天较第14天的CD34+细胞扩增倍数高,但CD34+细胞表型在体外培养过程中迅速下降,与CD34+细胞自我更新能力相关的HOXB4基因的表达水平也随体外培养时间的延长而下降。  相似文献   
15.
16.
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检测了52例正常人和11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血清β2微球蛋白含量,正常人为1.74±0.65mg/L,急性白血病患者为2.94±1.20mg/L。两者之间有显著差异(t=6.88,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β2微球蛋白为3.18±1.28mg/L,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为2.66±0.91mg/L,前者高于后者(t=4.85,P<0.01)。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β2微球蛋白含量与白血病细胞浸润程度有关,而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各亚型之间也有一定差异。因而,检测β2微球蛋白含量对诊断、鉴别诊断、病情估计、疗效观察,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分型,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化疗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探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化疗中对骨髓造血细胞的作用。②方法 随机选择AML化疗病人51 例,其中化疗后应用G-CSF治疗的27 例为治疗组,未应用G-CSF治疗的24 例为对照组,动态观察骨髓抑制期和恢复期的血细胞变化。③结果 治疗组骨髓抑制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意义(t= 2.32,P< 0.05)。两组缓解率和复发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χ2= 2.010,2.031,P> 0.05)。④结论G-CSF对化疗后骨髓的恢复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多发性骨髓瘤(MM)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情况,并探讨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对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影响.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测定30例正常人与79例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水平,并对MM病人不同临床分期,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前、后检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t=8.117、11.525,P<0.001).Ⅱ、Ⅲ期病人血清IL-6、TNF-α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期病人(F=.233、10.273,q=3.012~6.29,P<0.05).55例治疗有效的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下降(t=3.153、.361,P<0.01);治疗无效的22例MM病人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水平无明显差异(t=0.850、0.913,P>0.05).结论 血清IL-6、TNF-α的水平在MM病人中呈高表达,且与其临床分期有关;沙利度胺联合化疗可显著降低MM病人血清IL-6、TNF-α的水平;检测血清IL-6、TNF-α的水平可作为判断MM疗效及病情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19.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染色体核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不同病期染色体核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R显带技术对124例CML病人进行了常规染色体核型分析,并动态观察部分病人病程进展中染色体核型的变化.结果 124例病人中,Ph染色体阳性(Ph+)占93.55%(116/124),Ph染色体阴性(Ph-)占6.45%(8/124).Ph+病人中,94.83%(110/116)为典型Ph染色体易位,即t(9;22)(q34;q11);5.17%(6/116)为变异型Ph染色体.11.21%(13/116)的Ph+病人出现额外染色体,其中慢性期、加速期和急变期额外染色体的检出率分别为7.48%(8/107)、33.33%(1/3)和66.67%(4/6),加速期和急变期额外染色体的检出率明显高于慢性期(χ2=19.285,P<0.01).额外染色体以+8、2Ph、-21和i(17q)多见.个别病例同时存在多个异常克隆,多见于CML急变期.结论 CML 病人病程中继发额外染色体的异常改变与其病程进展密切相关,染色体核型分析对CML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①目的 观察体积分数0.02二甲亚砜(DMSO)联合第二信使效应剂(ThromboSol)对深低温保存浓缩血小板聚集功能影响。②方法 分别用体积分数0.02 DMSO、体积分数0.06 DMSO、体积分数0.02 DMSO+ThromboSol作为保存液,在-196 ℃冷冻保存浓缩血小板,并在冻存后1、3及6个月时分别取出复温,检测各组的血小板计数、二磷酸腺苷(ADP)和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聚集反应。③结果 冷冻1、3 及6 个月体积分数0.02 DMSO+ThromboSol组血小板计数、ADP及AA诱导的聚集反应结果与体积分数0.06 DMSO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意义(F=3.67~5.22,q=0.87~1.89,P>0.05),均高于体积分数0.02 DMSO组,差异有显著意义(q=3.43~4.26,P<0.05)。但与新鲜组相比,3组冷冻后各指标结果均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q=3.16~4.34,P<0.05)。④结论 在深低温保存浓缩血小板过程中第二信使效应剂的应用降低了DMSO的使用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