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1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与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115例有明确病理诊断的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通过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确定术前外周血NLR及PLR预测术后生存的最佳截点,以此将患者分为低NLR和高NLR组以及低PLR和高PLR组,分析NLR及PLR与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评估术前外周血NLR及PLR对患者术后生存的影响。结果 115例患者中获得随访107例,失访8例,随访率为93.0%。随访患者中27例死于喉鳞状细胞癌,80例生存。根据ROC曲线计算出PLR、NLR的临界值分别为139.79和2.83。107例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4.8%,其中低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2.7%;高P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6.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低N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81.8%;高NLR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5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3)。单因素分析显示,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的预后与患者的T分期、有无淋巴结转移、NLR水平和PLR水平有关(P均<0.05)。多因素分析显示,PLR水平以及NLR水平为影响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P均<0.05)。结论 PLR和NLR可能是影响声门型喉鳞状细胞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52.
外伤后听力损失的评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准确评定外伤后听力损失程度的方法。方法:测试主诉外伤后听力下降的85例、97耳的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ABR)及40Hz听觉相关电位(40HzAERP),并综合分析测听结果。结果:97耳均测试出真实听力,其中反应真实23耳(23.71%),夸大性聋58耳(59.79%),伪聋16耳(16.49%)。结论:采用多种听力学检查方法综合评估能鉴定伤耳的真实听力。  相似文献   
53.
目的:分析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精细化耳鸣检查结果,探索其特点并尝试给予单次多元复合声治疗,初步分析其疗效。方法:以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耳鸣门诊的68例以耳鸣为第一主诉的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详细的病史采集、精细化听力检查、耳鸣匹配,填写耳鸣残障(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量表,并尝试给予单次多元复合声治疗,初步判定其疗效。统计分析患者性别、年龄、耳鸣主调声频率、耳鸣主调声响度、残余抑制试验(residual inhibition test,RI)、THI量表等各因素内部分布情况及特点。结果:在68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33:35;年龄12~77(平均46)岁;耳鸣主调以高频为主,其中最常见耳鸣主调声频率为5 993 Hz和8 000 Hz;治疗后耳鸣减轻者35例(51.5%),耳鸣消失者7例(10.3%),总体有效率61.8%。耳鸣声治疗初步研究提示,声治疗疗效与残余抑制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主观性耳鸣患者耳鸣主调集中于高频,精细化听力检查可以发现常规纯音测听发现不了的隐匿听力损失。患者RI试验结果与耳鸣多元复合声治疗效果相关,而性别、年龄、平均听阈水平、耳鸣主调声响度、THI量表等因素与患者耳鸣多元复合声治疗效果无关,约60%的患者通过多元复合声治疗达到短期减轻耳鸣的效果。从长远的耳鸣康复来看,需要制订长期的声治疗方案,再进一步研究其疗效。  相似文献   
54.
目的 探讨喉癌颈淋巴结超声表现与颈淋巴结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58例声门上型喉癌患者手术资料,统计颈淋巴结的超声表现以及相应的转移情况,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①转移与未转移的最大淋巴结长径分别为2.30±0.82、1.46±0.59,短径分别为1.58±0.63、0.67±0.26,长短径比值分别为1.46±0...  相似文献   
55.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DCD4在鼻-鼻窦鳞状细胞癌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3例患者鼻-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PDCD4蛋白表达水平,观察鼻-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中PDCD4蛋白表达情况与相应的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PDCD4蛋白在癌旁正常组织中呈高表达,在鼻-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中呈低表达或缺失。PDCD4的蛋白表达水平与肿瘤的病理分级相关,肿瘤分化程度越高,PDCD4蛋白表达越高。与患者的性别、年龄、临床分期及是否有淋巴结的转移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PDCD4可能与鼻-鼻窦鳞状细胞癌组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PDCD4有望成为鼻-鼻窦鳞状细胞癌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56.
目的:观察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症(IBS)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痛泻要方加味治疗,对照组予洛派丁胺治疗,两组均治疗4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4.0%、对照组78.0%,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单项症状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痛泻要方加味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优于洛派丁胺。  相似文献   
57.
单纯疱疹病毒1型与Bell麻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单纯疱疹病毒1型(HSV-1)能够在宿主感觉神经节内长久潜伏,在某些因素的刺激下再次激活,从而引起各种疾病.关于Bell麻痹的病因一直有很多争论,自McCormick在1972年提出HSV感染假说以来,学者们在基础和临床等方面进行了广泛研究,近年来通过分子生物学和动物模型的研究,大多数学者同意HSV-1感染是Bell麻痹的主要病因之一,其机理可能是由于潜伏在膝状神经节的HSV-1激活造成的面神经炎.  相似文献   
58.
59.
目的了解邹城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病强度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治规划和评价实施效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4—2017年邹城市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结果邹城市2014—2017年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053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27.42/10万,发病数居前5位的镇街分别是太平镇(1260例)、钢山街道办事处(1245例)、石墙镇(947例)、城前镇(911例)和千泉街道办事处(739例),发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其它感染性腹泻(53.89/10万)、肝炎(50.11/10万)、手足口病(40.70/10万)、肺结核(29.16/10万)和流行性腮腺炎(21.28/10万),传染病传播途径顺位为肠道传染病、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及自然疫源性疾病。结论邹城市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呈现逐年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