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13篇
  免费   131篇
  国内免费   52篇
医药卫生   1696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118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64篇
  2019年   105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59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61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9篇
  2008年   54篇
  2007年   52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33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了解血液肾透析患者由于随意自我药疗造成肾损伤,进行肾透析治疗的情况。方法:选取我院门诊2005年12月107例血液肾透析患者,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根据国家ADR监测中心制定ADR标准,肯定50例。50例肾透析患者自我药疗涉及药物构成比前3位:冠心苏合丸(58%)、复方降压片(14%)、龙胆泻肝丸(6%),用药时间0.5~37年不等。自我药疗的原发病未见好转,全部肾损伤病例留有后遗症。结论:随意自我药疗对血液肾透析患者存在潜在危险性。  相似文献   
82.
探讨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为有机化学实验教学进一步发展、完善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32P-磷酸铬(32P胶体)在肺癌手术中组织间照射对淋巴道隐匿性转移灶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对73例肺癌患者采用手术切除肿瘤并配合32P胶体间质注射,并以同期同病种单纯手术治疗58例为对照,观察术后32P胶体在体表动态分布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不同病理类型各组术后锁骨上淋巴结(SCL)转移率及1、3和5年生存率。结果:手术 32P胶体组及对照组均无手术死亡。两组淋巴结阳性率及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性差异(χ2=0.003~1.696,P>0.05)。手术 32P胶体组术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低于单纯手术组(χ2=4.507~5.348,P<0.05,P<0.01)。手术 32P胶体组和单纯手术组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82.2%、56.2%和38.7%;77.6%、41.7%和25.5%。其中1年的生存率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659,P>0.05);3和5年组间生存率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χ2=4.207、3.997,P<0.05)。结论:32P胶体在肺癌切除术中间质注射是一种安全、有效杀灭隐匿性转移灶以控制术后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并可以延长病患生存期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4.
介绍了实施研究生创新计划的目的、意义及其主要内容;简要回顾了实施该计划以来取得的阶段性成果;提出并讨论了实施创新计划中值得重视的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85.
头孢克洛致手关节红肿疼痛1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璐  李丽华  侯疏影 《中国药师》2007,10(6):535-535
患者女,30岁。因咽喉肿痛于2006年1月28日来院就诊,诊断为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伴有发热,T38.7℃。给予头孢克洛(希刻劳,苏州礼来制药有限公司,批号:051027) 250mg po,tid,,连服3d,症状减轻,体温恢复正常,血WBC 6.0×10~9·L~(-1)。第4日晨起,发现左手指各关节红肿、发热、疼痛。怀疑类风湿性关节炎,检查类风湿因子阴性,其它实  相似文献   
86.
患者,女,56岁,因反复尿路感染入院治疗,检查T 36.8℃,HR 76次/min,BP 120/80 mmHg,神志清楚,呼吸平稳,心肺听诊无异常;WBC 10.8×10~9·L~(-1),G 80.15%;尿淡黄色,微  相似文献   
87.
心衰的基因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向江  马依彤  刘璐 《新疆医学》2007,37(1):99-102
心力衰竭是临床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当前针对病理生理变化的药物治疗只能部分缓解症状和降低死亡率。近年来随着冠心病急性期死亡率的下降和人口老龄化,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率增加了2倍以上,不良预后与恶性肿瘤相当。目前随着载体技术、转基因技术的发展、完善,以及应用导管或外科手术进行在体心脏基因转移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成功实践,使得基因介入治疗心力衰竭成为可能。本文将介绍基因治疗在心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8.
在护理专业的理论课程设置中,化学作为一门基础课占有重要的位置。在讲授化学理论的同时,还应注重其与护理专业的联系,强化实验教学,加强学生动手能力的锻炼,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  相似文献   
89.
17-丙烯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AAG)是一种热休克蛋白90(HSP90)抑制剂,能够靶向性抑制肿瘤源性的HSP90,使其效应蛋白即多条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关键调节蛋白降解,从而使细胞生长、分化受抑制,引起细胞凋亡,抑制肿瘤生长。大量试验证明,17-AAG是一种独特的靶向性治疗肿瘤的药物,能有效抑制多条维持肿瘤增殖和生存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临床Ⅰ-Ⅱ期试验显示该药具有良好的药理作用特征。此外,它还能和放疗、传统化疗药物联合应用协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制备出高效价的抗志贺毒素ⅡA1亚单位(STX2A1)的单克隆抗体。方法以重组GST-STX2A1融合蛋白作为免疫抗原,免疫BALB/c小鼠,运用细胞杂交瘤技术制备,以天然STX2毒素为筛选抗原,采用间接ELISA法筛选产生针对STX2A1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以体内诱生法产生腹水,并采用Protein A-Sepharose柱对其纯化,快速定性试纸鉴定McAb的Ig亚类,采用间接ELISA相加实验鉴定抗原识别表位。结果获得3株产生针对STX2A1的单克隆抗体细胞株STX2-1A3、STX2-1E10、STX2-3A7,Ig亚类分别为IgG1λ型、IgG1κ型和IgG3κ,亲和力常数分别为5.76×109、1.21×109和3.97×108。结论成功制备3株稳定分泌抗STX2A1的杂交瘤细胞株,产生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好,亲和力高,能与天然STX2A亚单位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