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1篇
  免费   74篇
  国内免费   27篇
医药卫生   170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5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93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21篇
  2006年   95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73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诊断房间隔缺损的最佳显示方位和切面。方法 将可视化心脏与多平面TEE进行对照研究,确立多平面TEE诊断房间隔缺损的最佳方位和常用切面。结果 食管中下段0°方位四腔心切面是原发孔缺损的最佳显示切面;4 5°方位的双心房切面及13 5°方位的卵圆窝切面是观测继发孔缺损的最佳显示切面;90°方位的上、下腔静脉入口切面是观测静脉窦型缺损的最佳显示切面,上述方位和切面是可清晰显示各型房间隔缺损的的位置和大小。结论 可视化心脏与多平面TEE进行对照研究所确立的多平面TEE最佳方位和常用切面,简化了多平面TEE诊断房间隔缺损的操作过程,缩短了检查时间  相似文献   
82.
可视化肝脏横断面解剖与MR影像对照研究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应用数字化可视人体肝脏薄层横断面结构形态学信息,为人体肝脏断层影像学的识别与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选取可视化人体数据集的肝脏连续横断面图像进行解剖形态学观察,与其相对应的MR图像对照研究,并完成计算机三维重建.结果在可视化肝脏横断面与其相对应的MR图像上,清晰显示肝内管道系统主支的走行分布特点,三维重建图像能清晰显示肝内管道空间结构特征,并明确肝内管道主支在肝脏横断面的最佳显示平面.结论通过对肝脏横断面解剖结构的探讨,可视化肝脏能够完整而精确地反映出该区域复杂的解剖学结构特点,为肝脏疾病的影像定性诊断及影像辅助定位治疗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3.
噬菌体裂解法对涂片阴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噬菌体裂解法对涂片阴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 15 7例临床诊断为涂片阴性肺结核患者的314份痰标本同时应用噬菌体裂解法和改良罗氏 (L—J)法检测 ,对照分析结果。结果  15 7例涂片阴性肺结核、噬菌体裂解法检出阳性 6 1例 ,阳性获得率 95 .3% (6 1/ 6 4 ) ;L—J法检出阳性 2 8例 ,阳性获得率 4 3.8% (2 8/ 6 4 )噬菌体裂解法和涂片法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314份涂片阴性疾标本。噬菌体裂解法检测阳性率 36 .9% (116 / 314 ) ,显著高于L—J法 15 .6 %(4 9/ 314 ) ,两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噬菌体裂解法检测的报告时间为 2天 ;改良罗氏培养的阳性报告时间平均为2 8.7天。阴性报告时间为 5 6天。结论 噬菌体裂解法检测涂片阴性肺结核。与改良罗氏法相比 ,具有更高的检出率 ,可以简便、快速地检测结核分支杆菌、全程只需 2天 ,对现代结核病控制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4.
目的 评价普瑞巴林添加治疗部分性癫(癎)发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多中心平行设计添加治疗的方法,确诊为有部分性癫(癎)发作的225例癫(癎)患者,被随机分配入普瑞巴林治疗组(114例)与安慰剂组(111例).在6周前瞻性基线期后,采用灵活剂量的普瑞巴林(150~600 mg·d-1)添加治疗成人部分性癫(癎)发作.主要疗效指标:部分性癫(癎)发作28 d-反应率.次要疗效指标:部分性癫(癎)发作28d-减少率、临床疗效评价、16周内癫(癎)无发作和发作减少率≥50%的病例比例、第13~16周癫(癎)无发作和发作减少率≥50%的病例比例以及临床疗效总评量表评分;并观察研究药物的安全性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普瑞巴林组部分性癫(癎)发作28 d-反应率(-40.24±37.88)%,显著高于安慰剂组(-22.84±37.61)%(F=15.063 9,P=0.000 l).普瑞巴林组和安慰剂组的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为60.53%和47.75%,组间无显著差异;但普瑞巴林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安慰剂组高(45.61% vs 23.42%,P=0.000 7),主要不良反应有头晕、嗜睡、视物模糊、乏力等.结论 普瑞巴林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安慰剂组.普瑞巴林作为部分性癫(痈)发作的添加药物有确定的疗效,安全耐受性较好,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5.
目的 探讨发作间期脑电图在难治性内侧颞叶癫(癎)(medial temporaJ lobe epilepsy,MTLE)术前评估以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28例难治性内侧颞叶癫(癎)手术患者术前评估资料及术后随访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统计前颞区发作间期放电(in-tedctal epileptic discharges,IEDs)棘波次数,区分单侧放电(≥90%的IEDs局限于一侧)与双侧放电、单侧优势(双侧独立IEDs在每侧均<90%,且一侧独立IEDs≥75%),并将其与发作期脑电图,MER结构异常以及术后结果比较.结果 发作间期放电(IEDs)明确单侧者比有双侧放电表现为IEDs单侧优势者显示更好的预后;对于有海马硬化(hippocampal sclemsis,Hs)的患者,与IEDs一致均有满意的手术效果.结论 术前发作间期脑电图有助于MTLE的术前定位以及预后评价.  相似文献   
86.
目的:了解兴奋性氨基酸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关系。方法:选取NMDA受体4个亚单位基因附近的微卫星标记,对20个精神分裂症受累同胞对家系共83个个体作基因分型,其中男43名,女40名,患病同胞对20对40例。采用受累家系成员法(ASP)对分型资料进行连锁分析。结果:NMDA受体亚单位基因NMDAB2A位点16p13.2附近的微卫星标记D16s3075的优势对数值(LOD值)为0.81,NMDAR2B位点12p12附近的标记D12s1617的LOD值为0.47,其余位点附近的10个微卫星标记与前2个标记一样,其LOD值均未达到提示性连锁的阈值(LOD=2.2)。结论:未能肯定NMDA受体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连锁关系,但亦不能排除该基因与精神分裂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7.
目的研究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探讨其在颅脑创伤的伤情判断和影像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361例临床典型颅脑减速伤患者的颅脑CT影像资料,结合致伤病史及临床资料,总结归纳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结果颅脑减速伤损伤的主要特点为:撞击部位头皮损伤、颅盖骨折、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和脑挫裂伤,对冲部位硬膜下血肿、颅底骨折和脑挫裂伤;颅骨骨折以撞击部位多见,硬膜下血肿以对冲部位多见,蛛网膜下腔出血主要位于脑底部及脑挫裂伤区;额、颞叶严重对冲伤是常见颅脑减速伤的重要特征。结论根据颅脑减速伤的损伤特点,结合致伤病史或颅脑CT表现,可为临床颅脑减速伤伤情的快速判断与救治、CT扫描及诊断、创伤事故原因的评判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了解睾丸网腺癌的发病和临床特点,提高其早期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分析1例睾丸网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对睾丸网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术前诊断为左睾丸鞘膜积液、左睾丸肿瘤待排,遂行左高位睾丸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诊断为睾丸网腺癌。免疫组化:AFP(-),PLAP(-),CK(+),CD30(-),CK20(+)。术后CT示肝内多发转移瘤、左肾和左肾上腺转移改变。结论睾丸网腺癌是原发于睾丸网纵膈的恶性肿瘤,极为罕见,其临床表现独特,基本治疗是根治性睾丸切除术辅以根治性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放疗和化疗效果欠佳。该病预后差,文献报道5年生存率仅为13%。  相似文献   
89.
目的 建立臂丛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立体显示臂丛的组成和走行.方法 选取首例中国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第4颈椎上缘至第4胸椎上缘的连续薄层断面图像.运用3D-DOCTOR软件,在P4微机上分割重建臂丛、脊髓、锁骨、锁骨下动静脉和腋动静脉等解剖结构并立体显示.结果 在薄层断面上连续观察了组成臂丛的神经根、干、股、束的位置,成功重建并立体显示了臂丛的组成及其与锁骨、血管等解剖结构的位置关系,建立了臂丛神经的三维可视化模型.结论 中国数字化人体数据集能够提供完整精确的臂丛神经薄层断面数据,在此基础上分割重建的臂丛三维可视化模型,真实的显示了臂丛神经的组成、走行及其与邻近结构的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90.
目的 为临床上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及外科手术方案选择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 采用中国首例女性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中有关上纵隔部位的连续图像,上下追踪,逐层观察其二维形态结构在连续图像上的变化,找出其重要结构在不同层面上的位置关系,并选用关键断层与相应的CT或MRI图作比较并在断层平面上进行必要的数据测量.结果 各断层图像上能清晰显示主动脉弓及分支、肺动脉干及分支、上腔静脉及属支、气管和支气管、食管、胸导管、淋巴结等结构及其相互毗邻关系.结论 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可以较好地提供完整而精确的上纵隔结构解剖学断面数据,该区域的薄层断面解剖学研究可为上纵隔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和外科手术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