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74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41.
心脏瓣膜置换术中自体血回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玉妍  刘琴湘 《广东医学》2008,29(6):961-962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术自体血回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将40例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中的患者分为A,B两组,A组为观察组,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B组为对照组,不采用自体血液回收机,对两组患者麻醉前、停体外循环时、术毕、术后24h的静脉血,进行凝血四项指标的检测及血常规检查,并记录术后24h胸腔引流量和库血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库血用量、胸腔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术前相比,术后所有患者PT,APTT,TT明显延长,FIB和血小板数量下降。结论体外循环下心脏瓣膜置换术自体血回收对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与自体血回输量有关。  相似文献   
42.
许春雷  刘琴湘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2026-2028
目的:观察0.75%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在输尿管镜下碎石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择期输尿管镜下碎石患者9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硬膜外阻滞麻醉,0.75%罗哌卡因10~15mL分次注药;Ⅱ组为腰-硬联合麻醉,0.75%罗哌卡因1.5mL;Ⅲ组为腰-硬联合麻醉,0.75%布比卡因1.5mL。术中连续监测NIBP、ECG、HR、SpO2,调节控制麻醉平面T6以下,并记录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情况及麻醉效应,观察围术期不良反应。结果:0.75%罗哌卡因用于腰-硬联合麻醉较单纯硬膜外麻醉起效更快犤(2.1±1.0)minvs(8.0±2.4)min,P<0.05犦,麻醉镇痛满意,与布比卡因相似(P>0.05),而对运动的阻滞比布比卡因弱(P<0.05)。结论:0.75%罗哌卡因腰-硬膜外联合阻滞用于输尿管镜碎石术安全、可靠,效果确切。  相似文献   
43.
三种神经阻滞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疗效对比观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比较星状神经节,膈神经,第4颈椎椎间孔3种神经阻滞方法治疗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西医结合治疗无效、持续4 8h顽固性呃逆患者12 0例随机分为A、B、C3组:A组:星状神经节阻滞(n=4 0 ) ,B组:膈神经阻滞(n=4 0 ) ,C组:第4颈椎椎间孔阻滞(n=4 0 ) ,3组病例全部采用1%利多卡因,0 .375 %布比卡因合剂10 ml,于注药后10 min按优、良、好转、无效四级评价治疗效果。结果:星状神经节阻滞优良率90 % ,膈神经阻滞优良率80 % ,第4颈椎椎间孔阻滞优良率75 % ,总有效率A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 .0 5 )。结论:3种神经阻滞方法均能完全有效地阻滞膈神经、迷走神经、颈交感神经,降低膈神经的应激性,中断和减轻呃逆发作。星状神经节阻滞安全可靠,效果更优良。  相似文献   
44.
1.1 对象 我院1999—09-2004—06先心病要幼儿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1日龄~2岁,平均1.29岁,体重3.5~10kg,平均7.78kg。疾病种类:室间隔缺损合并肺高压15例,房缺7例,房缺合并缩窄性心包炎1例,法乐氏四联症5例,右室流出道肿瘤1例,室间隔完整型肺动脉闭锁1例。术前合并肺炎心衰需强心、利尿、抗感染治疗5例。  相似文献   
45.
目的研究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应用及其效果评价。方法择期LC手术患者40例,随机等分为两组。两组均以异丙酚2mg/kg,维库溴胺0.12mg/kg、瑞芬太尼2μg/kg按顺序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麻醉维持:试验组(R组)经静脉持续微泵泵注瑞芬太尼0.05~0.1μg/(kg.min)和异丙酚4~8mg/(kg.h);对照组(C组)以1%~2%异氟醚持续吸入维持麻醉。记录麻醉诱导前、气腹前、气腹后5min、气腹毕和术毕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和清醒程度及不良反应。结果R组呼之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明显低于C组(P<0.05),OAAS评分明显高于C组(P<0.05)。与诱导前比较,R组SBP、DBP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变化,HR在气腹前、气腹后5min、气腹毕、术毕明显减慢(P<0.01);C组在气腹后5minSBP、DBP明显增高(P<0.01),HR在气腹后5min、气腹毕明显增快(P<0.05或P<0.01)。组间比较,R组SBP、DBP在气腹后5min明显低于C组(P<0.01);HR在气腹前、气腹后5min、气腹毕、术毕明显低于C组(P<0.05或P<0.01)。R组术后恶心呕吐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瑞芬太尼-异丙酚全凭静脉麻醉用于LC手术,具有麻醉效果满意、血液动力学稳定、苏醒快速、术后恶心呕吐率低、无空气污染等优点。  相似文献   
46.
瑞芬太尼与丙泊酚联合用于无痛人工流产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通过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两组麻醉效能及其对呼吸、循环的影响和不良反应,探讨无痛人工流产术用药的合理配伍.方法 选择120例早孕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A组瑞芬太尼0.3μg/kg单次缓慢注药30s后接微泵输注丙泊酚6~8mg/(kg·h);B组芬太尼1μg/kg单次推注接微泵输注丙泊酚6~8mg/(kg·h);C组单纯丙泊酚1mg/kg接微泵输注丙泊酚6~8mg/(kg·h).三组均待病人睫毛反射消失后开始手术,吸宫结束时停用丙泊酚,并观察术前、扩宫时、吸宫时和手术结束时SBP、DBP、SPO2、HR值,观察手术时间、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的时间、体动及术后宫缩情况.结果 A组诱导时间明显缩短,呼吸抑制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B组唤醒时间及定向力恢复时间明显延长(P<0.01),C组术后宫缩痛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 丙泊酚复合0.3μg/kg瑞芬太尼麻醉效果确切,术后宫缩痛明显缓解,清醒质量高,为人工流产安全有效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47.
胸部椎旁间隙神经阻滞 (Thoracic paravertebral nerveblock,TPNB)是将药物注射到胸部椎旁间隙达到阻滞相应的神经根的作用 ,从而产生满意的镇痛效果。近年来 ,TPNB被广泛应用于胸腹部手术镇痛、术后镇痛及各种慢性疼痛治疗。本文对 TPNB的解剖、操作方法、镇痛效果、药代动力学、副作用和并发症等进行综述。1 解剖和镇痛机制胸部椎旁间隙是位于肋骨头和肋骨颈之间的潜在楔形间隙 ,其后壁是肋横突韧带 ,外侧为肋间膜后壁 ,前面为壁层胸膜 ,底部为椎体的后侧面、椎间盘和椎间孔。椎旁间隙中有脊神经 (肋间神经 )及其背侧支、交通支和…  相似文献   
48.
目的 对比研究芬太尼、氯胺酮在小儿术后静脉镇痛的安全性、有效性和适用性.方法 40例ASA Ⅰ~Ⅱ级小儿术后病人随机分为F(fentanyle),K(ketamine)两组,F组应用芬太尼,0.3μg·kg-1·h-1,K组应用氯胺酮80μg·kg-1·h-1,两组均采用PCA泵给予静脉自控镇痛,对比分析两组病人的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在镇痛效果VAS,镇静程度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副作用K组高于F组.结论 芬太尼与氯胺酮在小儿术后自控静脉镇痛中安全性高、有效性好,氯胺酮不良反应发生率较芬太尼高.  相似文献   
49.
88例心脏瓣膜置换体外循环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体外循环的管理经验。方法 择期心脏瓣膜病变患者88例,其中女性55例,男性33例,年龄11~55岁,体重27~73kg,心功能Ⅱ~Ⅳ级。均在气管插管全麻、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使用Sarns 7400型体外循环机,预充液中加入晶体液、胶体液、全血或浓缩红细胞等成分,使体外循环中红细胞比容维持在25%左右,心肌停跳液使用晶体冷停跳液和4:1含血晶体停跳液。结果 体外循环阻断时间平均为77.38±19.63min,转流时间平均为120.41±32.47min,尿量平均为757.82±116.52mL,低血压20例,需要超滤12例,血尿6例,心脏复跳时出现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或室颤共15例,需要除颤10例。术后死亡7例,其中4例死于心功能衰竭,2例死于肾功能衰竭,1例死于多器官衰竭。结论 心脏瓣膜置换手术体外循环应加强重要脏器的保护,合理选择预充液和人工肺,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及酸碱,水电解质平衡。  相似文献   
50.
新斯的明是一种胆碱酯酶抑制剂,研究表明椎管内应用新斯的明能抑制胆碱酯酶,激动胆碱能神经,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脊髓背侧灰质第5层的毒蕈碱受体发挥毒蕈碱样作用,抑制脊髓背根区P物质释放,同时诱导脊髓背根区一氧化氮的合成从而产生剂量依赖性抗伤害刺激与镇痛作用。硬膜外新斯的明不仅在脊髓水平起作用,而且具有外周和脊髓上位中枢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局部相应的脊髓节段,而鞘内新斯的明在脊髓水平有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与吗啡相似,其镇痛时间、强度与吗啡没有明显差异。动物实验和临床实践证明硬膜外注入新斯的明对脊髓血流、神经组织学、行为神经功能等均无影响。硬膜外腔应用新斯的明最突出的副作用是恶心、呕吐。本文就硬膜外腔新斯的明的镇痛机制、临床应用及毒副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