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8篇
医药卫生   13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01.
102.
目的 探讨中青年人脑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86例15~45岁的脑出血患者,分析其病因、出血部位和危险因素.结果 有明确病因者63例,其中高血压病31例,动静脉畸形15例,海绵状血管瘤5例,动脉瘤3例,Moyamoya病3例,星形胶质细胞瘤1例,髓母细胞瘤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白血病2例,肾病综合征1例;病因不明者23例.出血部位分别是基底节出血35例,脑叶出血31例,脑干出血9例,小脑出血11例.最常见的危险因素是高血压病(36.05%)和高甘油三酯血症(34.88%).结论 高血压病和脑血管畸形是中青年人脑出血的常见病因,出血部位有助于病因诊断;高血压病、高甘油三酯血症是常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3.
目的探讨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患者治疗前后的脑部MRI表现及其与临床表现的相关性。方法分析50例初诊儿童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其中20例随访复查脑部MRI,15例经青霉胺治疗后回顾性分析,然后把MRI资料与临床表现作相关分析。结果根据首次脑部MRI表现将患者分成3组:第1组(n=23):脑部MRI正常;第2组(n=15):脑部MRI表现双基底节区T1高信号;第3组(n=12):脑部MRI表现基底节区T2高信号。3组患者在中位年龄、神经系统表现和Child-Pugh肝功能分级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驱铜治疗后,随访复查脑部MRI发现,临床治疗效果与脑部MRI的影像变化之间密切相关(P<0.01)。结论3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脑部MRI表现与临床表现呈明显相关性,治疗后也呈密切相关,故脑部MRI检查对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与疗效评价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丹参对活化蛋白 1(AP 1)在缺血性脑损伤中的影响及其神经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采用颈动脉负压分流法制备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 ,用EMSA法和组织化学法观察海马CA1区AP 1的DNA结合活性以及神经元形态改变。结果  (1)缺血再灌 3h ,丹参能不同程度的增加AP 1的结合活性 ,其中R6 0组较NS组明显增强 (P <0 0 5 ) ,R3 0组也有增强 ,活性由假手术组的 2 8倍增加为 3 0倍 ,但较NS组无显著性差异。同时RSM能不同程度的减轻再灌 72h和 7d的神经元损伤 ,CA1区存活细胞数目较NS组明显增加 (P <0 0 5 )。结论 丹参能明显提高缺血后海马CA1区AP 1的DNA结合活力 ,丹参的神经保护作用可能与其调节AP 1的DNA结合活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5.
脂质沉积性肌病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质沉积性肌病 (lipidstoragemyopathy ,LSM)是一组由于肌肉长链脂肪酸代谢障碍 ,致使脂质在肌纤维沉积引起的疾病。本病罕见 ,1972年Engel等[1] 首次报道 ,近几年国内报道也有所增多 ,本文总结 6例LSM ,并做如下分析。1 临床资料1.1 例 1  1999年 7月 ,我科收治LSM患者 1例 ,男 ,34岁 ,进行性四肢无力、酸痛 10个月 ,加重 16d。10个月前无诱因出现四肢无力、酸痛 ,下肢重于上肢 ,活动劳累后明显 ,休息后可缓解。病情呈进行性加重 ,渐伴咀嚼困难、抬头费力、下蹲不能站立。近16d症状明显加重 ,不能…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大鼠脑出血后脑含水量变化及凝血酶与脑水肿的关系。方法 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大鼠分为生理盐水组、脑出血组、凝血酶组。以自体血、凝血酶注入大鼠尾状核,建立脑出血模型,采用干湿重法观察脑水肿情况。每组每时相(4h ,12h ,2 4h ,4 8h ,72h ,7d)各6只大鼠。结果 在4h、12h、2 4h、4 8h、72h脑出血组和凝血酶组脑含水量比生理盐水组高(P <0 .0 5 ) ,而7d这个时相点各组间无明显差异(P >0 .0 5 )。脑出血组与凝血酶组脑含水量各时相间无明显差异(P >0 .0 5 )。结论 大鼠脑出血早期(4h)引起明显脑水肿,其高峰时间为2 4~4 8h ,3天后水肿开始消退,7天后逐渐趋于正常,其中凝血酶在脑水肿中起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参数临界压(CP)与中静脉血液脂蛋白浓度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脑血管血液动力学分析仪(CV-300)检测155例健康体检者的脑血管临界压(CP),并随访84例受检者的血清脂蛋白浓度,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结果:脑血管临界压与血清量固醇、三酰甘油、和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B-100呈正相(P〈0.05~P〈0.01),左右侧及性别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脑血管临界压与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讨移植转染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BDNF)基因的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宿主脑缺血区的基因表达情况,以及对神经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 将pcDNA 3.1-BDNF转染到大鼠MSCs中,并检测其表达情况。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梗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PBS移植组、MSCs移植组和转基因MSCs移植组,每组均8只。将PBS悬液、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标记的MSCs悬液、BrdU标记的转基因MSCs悬液分别移植到PBS移植组,MSCs移植组和转基因MSCs移植组大鼠的纹状体缺血区半暗带,对照组不移植。移植后1~30 d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 NSS)并相互比较。移植后30 d,检测各组大鼠脑缺血区BDNF、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w,NSE)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 大鼠脑缺血区移植转基因MSCs 24 h后,检测到BDNF的表达。移植后1 d各组NSS评分无显著差异,移植后7、14、21、30 d均显示转基因MSCs移植组低于其他组。移植后30 d, 转基因MSCs组BDNF阳性细胞数较MSCs组明显增多;NSE、GFAP阳性细胞数较其他组显著增多。结论: 大鼠脑缺血区移植转基因MSCs后表达基因产物,同时其表达的NSE、GFAP蛋白增加,对宿主的神经损伤具有修复作用。转染BDNF基因的MSCs移植是治疗脑缺血性疾病的可行途径。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为探讨糖皮质激素、细胞毒剂及抗凝药治疗老年和老年前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 对78例患进行了疗效观察。结果 本组病人治疗后完全缓解率34.6%,部分缓解率38.5%;血清肌酐升高不是治疗禁忌证,但应密切观察,治疗后20d内无缓解倾向则应停用;伴有肉眼血尿应慎用;存在糖耐量降低,在配合降糖药同时仍可治疗。结论 糖皮质激素对老年和老年前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治疗完全有效。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构建适宜的黄柏提取工艺操作空间,优化黄柏水提工艺。方法 以小檗碱提取率、黄柏碱提取率、绿原酸提取率、干膏率为关键质量属性,运用鱼骨图结合Plackett-Burman设计筛选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和提取次数为关键工艺参数。通过Box-Behnken设计建立工艺统计模型,分别采用指标叠加法和Monte Carlo法两种设计空间算法多目标综合比较,建立提取工艺的设计空间并对不同达标概率进行验证。结果 在达标概率为0.9条件下最终确定黄柏提取工艺操作空间为提取2次,温度为87~95℃,时间为70~100 min。结论 在构建的工艺参数设计空间内黄柏提取工艺品质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