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3篇
医药卫生   207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51.
血红素加氧酶(HO)是血红素降解的起始酶和限速酶,其主要功能是代谢血红素成为一氧化碳、胆绿素及铁离子。HO—1是HO的一种同工酶,为诱导型HO。HO-1及血红素代谢产物具有抗炎、抗氧化、抗凋亡、扩张血管等生理作用。HO-1作为一种重要的应激蛋白,在急性肾脏损伤、肾小球肾炎、肾间质纤维化等肾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保护作用,有效地调控其表达有可能成为预防和治疗相关疾病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52.
目的:观察含白蛋白透析液(albumin dialysis,AD)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临床疗效,并与血液灌流(hemoperfusion,HP)作比较。方法:19例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MODS患者,在一般治疗基础上,联合应用血液净化治疗:9例行AD,以4000ml质量浓度4%白蛋白溶液作透析液,封闭循环使用,10例行HP。观察患者的意识恢复清醒时间、胆碱酯酶(ChE)恢复时间、阿托品的总用量、病死率及治疗前、后平均动脉压(MAP)、血小板计数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变化。结果:AD组患者意识恢复清醒时间、ChE恢复时间、阿托品的总量、病死率低于HP组(P〈0.05),治疗后AD组,MAP上升、TNF-α下降与HP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小板无明显下降,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优于HP组。结论:白蛋白透析治疗急性重度有机磷中毒合并MODS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羟苯磺酸钙对肾小球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的影响和对糖尿病肾病的保护作用.方法:左肾切除后单次腹腔注射50mg·kg-1链脲佐菌素制备糖尿病大鼠模型,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组、羟苯磺酸钙治疗组(100 mg·kg-1·d-1)和正常对照组.用RT-PCR及Western印迹的方法检测12周后ICAM-1、VCAM-1表达的改变.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及治疗组ICAM-1、VCAM-1表达增加(P<0.01);而治疗组ICAM-1、VCAM-1表达显著低于糖尿病组(P<0.01).结论:羟苯磺酸钙可抑制糖尿病大鼠ICAM-1和VCAM-1的表达,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4.
羟苯磺酸钙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观察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衰)的治疗作用,探讨该药对肾脏的保护机制,从而初步评价其治疗慢性肾衰的应用价值。方法 临床观察部分:选取131例慢性肾衰患者,分为两组:①治疗组73例,在常规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羟苯磺酸钙胶囊0.5g.3次/d;②对照组58例,采用常规综合治疗,观察8周内两组患者肾功能的变化。动物实验部分:建立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模型,设立假手术组、5/6肾切除组以及羟苯磺酸钙组,治疗12周后观察大鼠肾功能以及残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临床观察部分:治疗2周后,患者血肌酐(Scr)即明显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上升,并维持至第8周;血尿酸(UA)治疗后明显降低。动物实验部分:12周后,与5/6肾切除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组大鼠肾功能改善,残肾组织病理改变明显减轻。结论羟苯磺酸钙能够抑制肾脏纤维化的进展,改善肾脏功能,任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方面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5.
目的:评价国产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在呼吸系统和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中,以日本产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商品名:倍司特克)作对照药进行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试验药和对照药的用法均为每次1.0g,静脉滴注,每日2次,疗程7—10d。试验组和对照组可供意向性治疗(intention-to-treat,ITT)分析的病例分别为71例、68例,可供符合方案数据(perprotocol population,PP)分析的病例分别为68例、64例。结果:ITT人群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88.7%和86.8%,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6%和7.4%;PP人群中,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2.7%和92.2%,细菌清除率分别为96.7%和94.6%。两组数据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ITT分析与PP分析结果一致。结论:国产注射用盐酸头孢甲肟与日本产注射用头孢甲肟同是治疗临床常见细菌性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阿斯匹林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的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用链脲佐菌素诱导糖尿病大鼠动物模型,给予阿斯匹林10 mg.kg-1.d-1治疗共6周。测定尿白蛋白排泄量、Ccr、肾组织光镜和电镜检查了解组织形态,肾组织免疫组化检查观察阿斯匹林对糖尿病大鼠肾脏皮质TGF-β1表达影响。结果治疗6周后,阿斯匹林治疗组糖尿病大鼠的Ccr下降,尿白蛋白排泄量无明显下降,光镜下和电镜下系膜区基质增生明显减轻,肾脏皮质肾小球系膜区TGF-β1免疫染色强度比未治疗明显减轻(P<0.05)。结论阿斯匹林对糖尿病大鼠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抑制糖尿病大鼠肾小球系膜区TGF-β1蛋白过度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急性肾功能衰竭误诊原因,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分析入院前诊断与入院肾活检后诊断的符合率,寻求误诊原因。结果:经肾活检证实76例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中24例存在病因误诊,包括急进性肾炎,急性肾小管坏死,急性间质性肾炎,狼疮性肾炎,急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特发性急性肾功能衰竭。膜增殖性肾炎,溶血性尿毒综合症,多发性骨髓瘤,过敏性紫癜性肾炎等之间的混淆。有65.79%的病例在肾活检后改变了治疗方案,34.21%按原方案治疗。结论:临床上有相当部分的急性肾功能衰竭的病因被误诊,在病因诊断有困难时应及时肾活检,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58.
羟苯磺酸钙对5/6肾切除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羟苯磺酸钙对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模型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探讨该药对肾脏的保护机制.方法:建立5/6肾切除大鼠慢性肾衰模型,设立假手术组、5/6肾切除组以及羟苯磺酸钙组,治疗12周后观察大鼠24 h尿蛋白、肾功能、血粘度、纤维蛋白原以及残肾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5/6肾切除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组大鼠尿蛋白减轻,肾功能改善,全血和血浆粘度下降,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残肾组织病理表现好转.结论:羟苯磺酸钙可能通过改善慢性肾衰大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从而发挥其对肾脏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丹参治疗左肾静脉狭窄大鼠肾脏过氧化损伤和纤维化的效果,为临床药物治疗左肾静脉受压综合征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大鼠分为3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丹参治疗组。采用左肾静脉不全结扎的方法建立大鼠左肾静脉狭窄模型,用丹参进行干预,于治疗6周后处死动物,取肾组织制备匀浆查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I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I-1)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较假手术组左肾组织MDA含量显著增高,SOD活性显著降低,TGF-β1和PAI-1表达增加。丹参治疗可降低MDA含量,提高SOD的活性,减少TGF-β1和PAI-1的表达。结论:左肾静脉狭窄大鼠肾脏氧自由基生成增多,抗氧化能力下降,肾组织纤维化增多,丹参可通过消除氧自由基,提高抗氧化能力,减少组织纤维化来保护肾脏。  相似文献   
60.
原发于肾脏本身和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肾损害统称为肾脏疾病,由于对肾脏疾病发病机制的更进一步认识,新药的开发和临床应用近十年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改善肾脏病患者的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就肾脏疾病的临床用药进展作一综述。1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RAASI)近年来几乎所有的实验和临床证实,阻断RAAS能延缓肾脏病的进展,开发阻断RAAS的各种药物不仅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崭新的干预手段,也为进一步了解RAAS在各种疾病状态下的作用提供了有利的工具。RAAS包括循环RAAS和局部RAAS,血管紧张素Ⅱ(AⅡ)是RAAS的主要效应物质,根据阻断RAAS的环节不同将RAASI分成:抗血管紧张素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