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13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组织形态学演变过程,研究病理机制.方法以家犬为实验模型,损伤脊髓前动脉后进行肉眼、光镜和电镜动态观察,定量测定坏死神经元.结果脊髓前动脉损伤2h运动神经元变性,轴索病变,6h神经元坏死,24h脊髓水肿达到高峰,7d髓内出血最明显.在脊髓前动脉损伤节段,24h 30%~40%的运动神经元坏死,3d达80%,7d以后95%以上.病变均位于脊髓2/3.脊髓前动脉损伤节段变性坏死最严重,相邻节段其次,尾侧脊髓坏死量逐渐减少.结论脊髓前动脉损伤后脊髓缺血性病变是渐进和不可逆的,可引起广泛节段脊髓病变.  相似文献   
62.
淋巴结穿刺细胞学检查是近几年来再次兴起的肿瘤诊断技术,方法简单、确诊率高,且组织损伤小、患者易接受。现将我院近年来淋巴结穿刺涂片250例检查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选择250例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年龄3个月至93岁。摸清及选择肿大淋巴结部位,常规消毒,用10ml注射器接7号针头,直接刺入肿块处,在针筒后部接负压装置,在不同的方位抽吸2~3次。涂片3~5张,稍干后固定于95%乙醇内5min后进行H-E染色,光镜观察。2 结 果2.1 病变类型 细胞学诊断为转移癌113例(45.2%);恶性淋巴瘤12例;淋巴结核44例(17.6%);淋巴结炎症67例(26.8%);其他…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观察乙酰唑胺引起的脑血流变化对脑型氧中毒的影响.方法 腹腔注射乙酰唑胺并观察其对脑型氧中毒(central nervous system oxygen toxicity,CNS-OT)潜伏期的影响,测定腹腔注射乙酰唑胺后脑血流变化和脑组织氧化损伤状况,并观察对脑组织谷氨酸脱羧酶(GAD)含量的影响.结果 腹腔注射乙酰唑胺显著缩短CNS-OT潜伏期(P<0.05,P<0.01),增加脑血流量(P<0.01),加重脑组织氧化损伤,脑组织中的丙二醛(MDA)显著增多(P<0.05),并减少GAD含量(P<0.01).结论 腹腔注射乙酰唑胺通过扩张脑血管加重氧化损伤并减少GAD,进而促进急性氧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64.
目的比较足月产新生儿脐带血和正常人周围血NKT细胞的频率、亚群、表型特征及功能。方法分离足月产新生儿脐带血CBMCs和正常成年人周围血PBMCs,流式细胞术检测TCRvβ11、CD4、CD8、CD45RA、CD62L、CCR7等表面分子的表达及细胞因子IL-4和IFN-γ的产生。结果 CBMCs和PBMCs中CD3+TCRvβ11+NKT细胞的平均频率分别为0.35%和0.33%,二者无显著差别。CBMCs中CD4+NKT细胞频率(67.39%)高于PBMCs中CD4+NKT细胞频率(54.08%),但CD8+NKT细胞,PBMCs明显高于CBMCs(22.35%对5.86%),CD4-CD8-NKT二者相差无统计学意义。CBMCs中CD3+TCRvβ11+CD45RA+NKT细胞的频率(88.37%)高于PBMCs(61.32%)。CBMCs中CD62L(56.66%对49.60%)和CCR7(22.64%对20.03%)的比例稍高于PBMCs,但其差别无显著性。未刺激CBMCs和PBMCs中CD3+TCRvβ11+NKT细胞均不产生IL-4和IFN-γ,PMA+Ionomycin刺激后,CBMCs中CD3+TCRvβ11+NKT细胞仍不能产生IL-4和IFN-γ,但PBMCs中CD3+TCRvβ11+NKT细胞却有6.74%产生IL-4、26.96%产生IFN-γ、1.26%同时分泌IL-4和IFN-γ,产生细胞因子的CD3+TCRvβ11+NKT细胞主要为记忆性NKT细胞。结论 CBMCs和PBMCs中CD3+TCRvβ11+NKT细胞的亚群、表型和功能均存在一定差别,记忆性NKT细胞可能与其再次免疫应答相关。  相似文献   
65.
目的构建C57BL/6小鼠放射性肺纤维化动物模型,并从功能学、影像学及病理学等方面检测鉴定及分析。方法C57BL/6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16 Gy照射组、20 Gy照射组。照射组小鼠接受单次16 Gy或20 Gy胸部X线照射,于照射后3个月及6个月行功能学、影像学与病理学检测。结果在照射后6个月时,小鼠胸背部被毛变白脱落,气道阻力显著增加,影像学检查显示肺内广泛的斑片影、实变影,三维重建提示小鼠肺扭曲形变、体积显著缩小,病理学证实出现了广泛的肺纤维化。结论照射小鼠胸部6个月后出现显著肺纤维化,成功构建C57BL/6小鼠放射性肺纤维化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66.
目的:表达、纯化和鉴定法国梧桐花粉主要变应原基因Platanus acerifolia pollen allergen1(Pla a1)。方法:首先根据文献查找并在GenBank获取法国梧桐花粉主要变应原基因序列Pla a1,利用DNAStar软件进行密码子优化;合成全基因;将Pla a1与载体pET-44a连接后转入大肠杆菌Rosetta中进行诱导并优化目的蛋白表达;利用亲和层析法纯化该外源表达蛋白;应用Western blot,利用法桐花粉过敏患者血清鉴定纯化后的目的蛋白的抗原性。结果:成功构建了pET44a-Pla a1阳性质粒;获得了法桐花粉主要变应原重组蛋白Pla a1;对该重组蛋白进行了亲和层析纯化;免疫印记法表明重组蛋白具有一定的抗原性。结论:首次利用密码子优化的方法获得融合Strep TagⅡ的法桐花粉过敏原重组蛋白Pla a1,为制备高纯度变应原、重组低致敏过敏原及变应原核酸疫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7.
目的探讨不同心功能状态病毒性心肌疾病患者外周淋巴细胞线粒体脱氧核糖核酸(mtI)NA)缺失率,为进一步明确mtDNA损伤在病毒性心肌疾病发病中的作用提供分子依据方法将83例病毒性心肌疾病患者分为病毒性心肌炎组(VMC组,n=50)和扩张型心肌病组(DCM组,n=33),23例健康献血者为对照组.用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法检测患者外周淋巴细胞mtDNA4977碱基对(mtDNA4977)和mtDNA7436碱基对(mtDNA7436)缺失率,并分析mtDNA缺失程度与心脏扩大及心功能状态的关系.结果VMC组和DCM组外周淋巴细胞mtDNA缺失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mtDNA缺失率的高低与心功能损害呈一致性改变,NYHA心功能I级与IV级者mtDNA缺失率分别比对照组高12.4倍和110.3倍;mtDNA缺失率与心功能分级、心胸比率及心腔内径呈正相关,与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呈负相关;mtDNA4977和mtDNA7436缺失率与LVE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81和(0.675(P均<0.05).结论mtDNA缺失突变与病毒性心肌疾病患者心功能的损伤密切相关,可能在该病发生与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评价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和传统扁桃体剥离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检索2000-2013年Pub Med、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关于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对纳入研究应用考克兰系统评价数据库(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标准进行评价,对符合标准的文献用Review manager 5.1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14个RCTs共1 24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观察组(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术)607例,对照组(传统扁桃体剥离术)633例。Meta分析结果提示,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Md=-2.36,95%CI(-2.56~-2.17),P<0.001];手术时间较对照组短[Md=-2.16,95%CI(-2.33~-1.99),P<0.001];两组术后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54,95%CI(0.25~1.17),P>0.05]。结论低温等离子刀扁桃体切除疗效要优于传统扁桃体剥离术。但两者在术后出血发生率上无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69.
目的明确西安市20年来优势气传花粉的变化特点,为当地花粉症的防治及环保治理气传花粉污染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和研究20082010年西安市气传花粉种类、数量和随季节消长的规律,并与19901992年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在西安市分别设置3处花粉取样点,采用Durham重量玻片法取样,并对所收集花粉的形态进行观察和鉴定;每日进行气象资料的观测和记录;进行野外植被调查,制作植物标本及标准花粉片;对门诊确诊的过敏性哮喘患者进行花粉变应原筛查。结果 3处花粉取样点3年来共收集花粉42138粒,其中市中心13309粒、东郊13914粒、西郊14915粒,可归为32科、41属、33种,每月都有花粉飘逸,并形成了3~5月和8~9月2个花粉飘逸高峰;植被调查发现西安市绿化植物以杨树、法桐、松树、柳树、柏树等树木为主,杂草以艾蒿、葎草、藜草、禾本科等草本植物为主;3年来共给501例过敏性哮喘患者进行花粉变应原筛查,抗原阳性率依次为艾蒿、法桐、藜草、葎草。结论 20年来,西安市的气传花粉种类及飘散时间无明显变化,而飘逸数量明显减少;城市绿化树木的数量及品种均比过去有所增加,特别是法桐,在近20年中,作为绿化树木被广泛种植,而郊区庄稼作物及杂草明显减少;艾蒿、葎草、藜草等花粉依然是主要变应原,而法桐过敏阳性率明显升高。  相似文献   
70.
目的:探讨细菌鞭毛蛋白(flagellin)与IL-12协同诱导人NK细胞产生IFN-γ的作用和机制。方法:自正常人静脉血中分离PBMCs,分别与培养液(medium)、flagellin、IL-12或flagellin+IL-12共同培养。三天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的水平。收集初次培养组细胞,洗去刺激后进行二次培养,检测IFN-γ的产生。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NK细胞上IL-12Rβ1和TLR5的表达情况。结果:一次培养的结果表明,flagellin或IL-12单独刺激PBMCs可诱导较低水平IFN-γ的产生。共同刺激下,可协同诱导高水平IFN-γ产生。二次培养结果表明,不同剂量IL-12的刺激flagellin初次培养组细胞,IFN-γ的产生呈剂量依赖性的增加;IL-12初次刺激组细胞在flagellin的二次刺激下,IFN-γ的产生亦呈剂量依赖性增加。流式结果表明,flagellin可上调NK细胞IL-12Rβ1的表达。IL-12可上调NK细胞TLR5的表达。结论:flagellin通过上调NK细胞IL-12Rβ1的表达,IL-12通过促进NK细胞TLR5的表达,从而协同诱导IFN-γ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