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2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男 16例 ,女 14例 ;年龄 2 3~ 75岁 ,平均年龄 5 4岁。病程最长 10年 ,最短 2天 ,平均 10个月 ;均为单侧根性坐骨神经痛。治疗方法 :散寒除湿 ,蠲痹止痛。取大肠俞、委中、昆仑。操作 :大肠俞选用 6cm毫针 ,直刺或稍向上或稍向下刺入5 5cm ,使触电样针感放射至足 ,余穴用常规针法 ,留针 30分钟。针灸治疗每日 1次 ,5次为 1个疗程。休息 2天后 ,继续下 1个疗程 ,改为每周 3次 ,最多治疗 3个疗程。 30例中基本痊愈 2 4例 ,平均治疗 8次、13 5天 ;有效 4例 ;无效 2例。其中 1~ 3次即明显见效 2 3例 ,无效的 2例为腰椎间盘脱出症患者深刺…  相似文献   
22.
目的:研究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钡餐后胃动力与血清胃泌素及临床症状评分变化的相关关系。方法:根据罗马Ⅲ标准纳入17例FD患者(FD组),进行临床FD评分,检测空腹血清胃泌素,行空腹胃钡餐动态摄影检查,与10例正常人(正常人组)对比。胃钡餐动态摄影主要测量指标包括:胃潴留液高度、胃中间横带宽度、蠕动波频率、蠕动波最大宽度、蠕动波最大深度、蠕动波通过时间;胃泌素检查采用钡餐当天清晨空腹血清学检查。对FD患者临床评分与FD胃动力检测各项指标及胃泌素之间进行相关性分析。使用SPSS 13.0软件,采用配对t检验或符号秩检验;相关性分析采用统计软件Sas 8.2简单线性相关及Spearman秩相关指数分析。结果:FD患者与正常人临床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FD患者与正常人血清胃泌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3)。FD患者与正常人胃动力检测指标胃潴留液高度、胃中间横带宽度、蠕动波频率、蠕动波通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P=0.0000;P=0.000 2;P=0.000 6)。上腹疼痛与胃蠕动波频率呈负相关,胃泌素与钡餐胃动力指标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钡餐动态摄影可直观观察胃动力变化,胃泌素体现了胃动力相关激素水平,可作为评价FD及其疗效的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3.
Clinically, incontinence of defecation and urination induced by cerebral and spinal injury is an intractable disease.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总结恢刺法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分别以《中华医典》和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库,检索古代文献、现代文献中运用恢刺法治疗疾病的内容,对恢刺法临床应用的相关情况进行总结。结果共纳入古代文献12篇、现代文献31篇。古代文献中恢刺法的临床应用以筋痹为主要适应症,从受损肌腱旁斜刺进针,进针后,提插行针并调整针灸针,再将针提至皮下,配合关节屈伸活动,以舒解筋部拘挛。现代文献中恢刺法的临床应用以治疗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局部的劳损性病变为主;选穴以阿是穴为主,有时配合局部取穴及循经取穴;选用直刺进针法者较多,多数使用平补平泻或泻法,最短留针时间为10min,最长留针时间为2h;常用的配合治疗手段有其他种类刺法、灸法、拔罐法、腧穴特种治疗技术及其他方法,如推拿、梅花针、头皮针。结论恢刺法现代临床应用基本沿袭了古代恢刺法的应用特点,恢刺法的操作技法得到了较好的传承,后人在前辈的基础上扩大了其适应症,临床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5.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针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手工检索《中国针灸》等杂志及相关会议论文。检索时间截止至2013年11月,获取所有涉及针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试验,由两名评价员独立提取资料并进行方法学评估。利用RevMan5.0软件对相关信息进行Meta分析和失安全数分析,漏斗图分析发表偏倚。结果: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669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 Meta分析结果示,针刺与安慰剂比较的OR=3.05,95%CI[1.59,5.84];针刺与西药比较的OR=9.14,95% CI[4.77,17.53];针刺与盆底肌训练比较的OR=4.00,95%CI[2.51,6.39]。针刺组均优于对照组,失安全数分析显示评价结果较为稳定;漏斗图图形左右基本对称,发表偏倚不大。结论:针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有效,且优于西药和盆底肌训练,但仍需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来进一步证实针刺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的疗效。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诊疗特点。方法:电子检索中国知网( CNKI,1979~2013年)、维普医学资源数据( VIP,1979~2013年)、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 CBM,1979~2013年), PubMed(1966~2013年)中针灸治疗急迫性尿失禁的文献,分析总结针灸对其治疗时的辨证特点、选穴、配穴、针刺频次、疗程、疗效。结果:纳入19篇文献中,针灸治疗急迫性尿失禁取穴采用腰骶部膀胱经取穴为主:会阳(12/17,70.6%)、次髎(9/17,52.9%)、肾俞(7/17,41.2%)、中髎(5/17,29.4%)、三阴交(6/17,35.3%);针灸方法以电针为主12/17,占70.6%;频次每日1次常用,疗程是以20次左右为主。结论:目前针灸治疗该病最常用辨病为主的诊疗方法,取穴采用腰骶部膀胱经为主,常用腧穴为会阳、次髎、肾俞、中髎、三阴交,针灸方法以电针为主,频次每日1次为主,电针疗效优于酒石酸托特罗定片(舍尼亭)和盆底肌训练法,远期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7.
分析了"针灸临床实践指南"所具有的鲜明学科特色,指出了其制定所必须遵循的一般原则,讨论了"指南"制定的主要方法,为"针灸临床实践指南"的制定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8.
深刺天枢穴改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深刺天枢穴改善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临床症状的疗效。方法 STC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深刺组、常规组和西药组。评价三组患者首次自主排便时间及治疗前、治疗4星期后患者便秘评分及相关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深刺组改善便秘临床症状评分优于常规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深刺组在改善排便不成功次数及腹痛等症状上优于西药组和常规组,且深刺的即刻效应较好。结论深刺天枢穴对STC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西药乳果糖和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9.
从《中国针灸》看针灸临床研究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机检中国期刊网和手工逐篇翻阅两种方法,对1999-2004年《中国针灸》发表的临床研究性文章及采用了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CCT)的文章进行分析,并从循证医学角度探讨近几年针灸临床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0.
目的:观察深刺天枢穴治疗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STC患者按照2:1:1的比例,随机分为深刺组60例,电针组30例,西药组30例.深刺组采用深刺天枢穴治疗;电针组采用常规针刺天枢穴治疗;西药组采用口服乳果糖口服液治疗.评价三组患者首次自主排便时间及治疗前、治疗4星期后患者便秘评分及相关临床症状评分.结果:深刺组改善便秘临床症状评分优于电针组和西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深刺组在改善排便不成功次数及腹痛等症状上也优于其他两组,且深刺的即刻效应较好.结论:深刺天枢穴对STC临床症状的改善优于西药乳果糖和常规针刺天枢穴.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deep insertion at Tianshu(ST 25)for colonic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Methods:120 cases of STC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60 cases in a deep insertion group,30 cases in an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and 30 cases in a medication group by 2:1:1 ratio.The deep inser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deep insertion at Tianshu(ST 25).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was treated with routine insertion at Tianshu(ST 25).The medic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ral administration of Lactulose oral liquid.The first voluntary defecation time,and constipation scores before the treatment,four weeks after the treatment and relevant scores of clinical symptoms were assessed in the three groups of the patients.Results:The scores of the clinical symptoms in improvement of constipation were better in the deep insertion group than in the electroacupuncture group and medication group,with differences in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P<0.01).The unsuccessful numbers in the improvement of defecation and abdominal pain were also better in the deep insertion group than in the other two groups,and better in instant effect in the deep insertion.Conclusion:The improvement of STC clinical symptoms was better by deep insertion at Tianshu(ST 25)than by medication and routine acupuncture method at Tianshu(ST 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