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20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1.
冠心病心绞痛属中医“胸痹心痛”,是临床最为常见病之一,亦是威胁中老年生命健康的重要病证。由于现代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发病年龄趋低和发病率有增高的趋势,且其病理变化和临床表现复杂、病死率高。因此,防治本病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笔者自2005年3月到2006年11月,采用益气活血法治疗本病62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探讨经第11肋间入路经皮肾取石术(min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2002年6月至2007年11月,对375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采用第11肋间入路的MPCNL治疗.穿刺点选择在第11肋间腋后线内侧3cm的范围内或第12肋尖外上方,常规穿刺后组肾脏中盏建立手术通道,行钬激光或气压弹道碎石.结果 373例手术获得成功(99.5%),2例因通道迷失而失败.平均手术时间(35±12)min.无大出血、胸膜损伤及其他严重并发症.一次手术后的结石清除率为98.7%.术后2~4周复查,无1例结石残留.结论 经第11肋间入路的MPCNL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有效手段之一.选择第11肋间腋后线内侧3cm范围内或第12肋尖外上方可避免胸膜损伤.  相似文献   
93.
运用柴胡截疟饮治疗寒热往来汗出之似疟非疟1例,经过9d治疗,其症状在治疗后有明显改善,说明柴胡截疟饮治疗寒热往来汗出之似疟非疟有效。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后继发膀胱颈及前列腺窝结石的诊断和治疗。方法:2005年5月~2012年7月共收治7例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术或等离子切除术后长期膀胱刺激征和血尿的患者,经超声和CT检查诊断为膀胱颈及前列腺窝结石,采用经尿道手术对结石进行处理。结果:内镜下见7例患者的前列腺窝和膀胱颈部均有片状或斑点状黄色结石,一次手术取净结石。术后患者膀胱刺激征和血尿明显减轻。4例患者结石成分分析结果为草酸钙结石。随访16~24周,所有患者症状消失,CT检查膀胱颈及前列腺窝无结石复发。结论:经尿道前列腺切除手术后,如果患者出现长期膀胱刺激征和血尿,要考虑到膀胱颈及前列腺窝结石的可能性;超声或CT检查可帮助明确诊断;经尿道手术可彻底去除结石。  相似文献   
95.
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价温阳利水法联合西药治疗心肾综合征临床疗效和对常见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5个中英文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筛选建库至2019年7月前公开发表的温阳利水类中药联合西药治疗心肾综合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经筛选后最终纳入13个研究,共计1268例患者,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温阳利水法联合西药治疗心肾综合征在总有效率、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减小左室舒张末内径、降低N端脑利钠肽前体、降低血清肌酐、尿素氮和提高肾小球滤过率及改善炎症反应方面均优于单纯西药治疗。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心肾综合征基础上联合温阳利水类中药可明显改善其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炎症反应相关,但现有研究质量较低,纳入病例数量偏少,仍需大规模高质量的随机对照临床观察证实本结论。  相似文献   
96.
介绍王行宽教授应用宁心定悸汤治疗心悸经验。王教授认为心悸之病位在心,与肺、肝、胆关系密切,心之气营亏虚,肝胆失疏或胆虚气怯,痰气内停,或痰气蕴热化火扰动心神或胆腑,均可导致心悸。针对病机,遵从"损其心者,调其营卫""心病怔忡宜温胆"思想,创制宁心定悸汤以补益气营,化痰清热,疏肝利胆,宁心定悸,临床疗效佳。  相似文献   
97.
目的:评价益气养阴活血法对室性早搏疗效及客观指标的影响,为临床运用提供循证依据。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整合服务平台等数据库中的随机对照试验。根据Jadad量化评分评价文献质量,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Man5.2软件进行Meta分析,对纳入文献包含的药物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研究共检索论文356篇,最终纳入15篇文献,观察病例1601例。与对照组比较,益气养阴活血类方药治疗室性早搏可以明显提高临床总有效率(RR=1.29,I^2=61%,P<0.00001)、改善室性早搏症状(RR=1.39,I^2=0%,P<0.00001)、提高心电图疗效(RR=1.37,I^2=0%,P<0.00001)、降低中医证候积分(SMD=-1.17,I2=79%,P<0.00001)、减少患者24h动态心电图中早搏次数(SMD=-0.93,I^2=26%,P<0.00001)、降低血清ET-1(SMD=-0.96,I^2=92%,P=0.03<0.05)、降低TXB 2(SMD=-1.42,I^2=0%,P<0.0001),活血化瘀类药物使用频率最高,其余依次为补气类、养阴类、安神类药物。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室性早搏疗效显著,室性早搏多以气阴两虚夹瘀型多见。  相似文献   
98.
目的:应用“以药测机”理论分析2型糖尿病3期的不同病机。方法:通过检索近10年分别治疗2型糖尿病前期、糖尿病期及糖尿病并发症期的文献,经过统计分析治疗疾病3期的不同药物分类、功效主治、性味归经的频次与频率,再通过药物的性质反推出疾病的病机。结果:糖尿病前期共检出中药369频次:以补虚药(105频次)与清热药(69频次)为主;功效以补虚、清热、利水渗湿、解表为主,频率为62.6%;药性以寒凉为主,频率为43.75%;五味以甘、苦、辛为主,频率为81.5%。归经以肝、脾、肾、肺、胃为主,频率为79.7%。糖尿病期共检出中药262频次:以补虚药(97频次)与清热药(78频次)为主;功效以补虚、清热、利水渗湿、活血化瘀为主,频率为80.5%;药性以寒凉为主,频率为67.06%;五味以甘、苦、辛为主,频率为87.5%;归经以肝、肺、脾、胃、肾为主,频率为79.1%。糖尿病并发症期共检出中药380频次:以补虚药(121频次)与活血化瘀药(87频次)为主;功效以补虚、活血化瘀、清热、解表为主,频率为73.9%;药性以温热为主,频率为58.2%;五味以甘、苦、辛为主,频率为83.2%;归经以肝、脾、肺、肾、胃为主,频率为80.8%。结论: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期治以清热益气养阴为主,且解表与利水渗湿并举。糖尿病并发症期治以益气补血、活血化瘀为主,且息风止痉与祛风寒湿并举。总体上以调理肝脾、补益肺肾治其本,重用清热、利水、行气、凉血、活血类药物治其标。从病机上看,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期的病机主要是气阴两虚、肺脾失调。随着疾病进展,“瘀”逐渐加重。当疾病发展成为并发症期时,其病机主要为气血两虚,痰瘀互结,肝肾失调。  相似文献   
99.
输尿管长段撕脱伤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输尿管长段撕脱伤的处理方法.方法 输尿管撕脱伤患者4例,男3例,女1例,年龄32~45岁.其中输尿管上段结石3例,患肾轻至中度积水;上尿路血尿1例,患肾无梗阻表现.术前IVU检查患肾均显影.4例分别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输尿管镜取石和检查手术,术中发生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和输尿管上段至膀胱的全层袖套状撕脱,长20~25 cm,平均24 cm.结果 4例患者均急诊改全麻下手术,行回肠输尿管替代术2例,撕脱输尿管复位吻合、大网膜包裹术1例,患肾切除术1例.2例回肠输尿管替代术患者术后恢复满意,无肾功能受损、代谢性酸中毒及反复尿路感染和排尿不适,1例随访13年,患肾形态及功能正常;1例随访3年,术后2年近端吻合口狭窄,行经皮肾狭窄扩张后好转;1例输尿管复位吻合患者,拔出支架管后3个月复查B超见患肾萎缩,肾图检查示功能丧失,行肾切除;1例伤后即行肾切除患者定期随访,血压、肾功能正常.结论 输尿管镜手术发生输尿管长段撕脱伤在无可用的尿路进行重建时,回肠输尿管替代是-可选择的术式,其疗效可靠,预后好.  相似文献   
100.
目的:观察降脂消斑片对鹌鹑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高脂饲料喂养方法复制鹌鹑AS模型。分别给予降脂消斑片高、中、低剂量及阳性对照组药物辛伐他汀片、脂降宁片治疗。观察对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降脂消斑片高、中剂量组可减轻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及血管内膜的脂质浸润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消斑片能减轻鹌鹑AS模型的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管内膜的脂质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