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34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11.
中医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是影响中医学发展与创新的重大科学问题,证候相关生物标志物及中药干预调控网络的研究对于在证候标准规范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诊断效能和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在前期冠心病证候标准规范研究的基础上,本项目组以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为切入点,从分子生物水平对证候进行了深入研究。第一,通过采集累计312例患者外周血基因信息,运用差异显示法、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time PCR),斑点杂交法,高通量芯片,测序等方法,确立了冠心病血瘀证长链非编码核糖核酸-微小核糖核酸-信使核糖核酸(long noncoding ribonucleic acid-micro ribonucleic acid-messenger ribonucleic acid,lncRNA-miRNA-mRNA)3个层面的潜在生物标志物。第二,在前期筛选出的差异基因的基础上,运用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细胞功能学验证的方法,构建了冠心病血瘀证基因miRNAmRNA以及lncRNA-miRNA-mRNA 2个水平的调控网络。第三,基于血瘀证差异基因及调控网络,通过累计202例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心绞痛血瘀证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治疗前后共计400余人次的基因检测,以及活血化瘀中药处理相关细胞模型的体外实验,从基因-蛋白-功能3个层面研究中药作用机制,从分子水平揭示了活血化瘀中药干预冠心病血瘀证的基因调控网络机制。本研究将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及生物信息学方法引入证候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建立了一套证候相关生物标志物的研究方法,为证候实质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2.
泰素和卡铂联合治疗2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TC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患者耐受性。方法:2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用TC方案治疗:泰素(TAX)175mg/m^2静脉点滴,第1天;卡铂(CBP)400mg/m^2静脉点滴,第1天,每3-4周重复为1周期,连用3个周期为1疗程。结果:可评价疗效的患者16例,总缓解率为43.75%(7/16),完全缓解率(CR)为12.5%(2/16),部分缓解率(PR)为31.3%(5/16),无变化率(NC)为37.5%(6/16),进展率(PD)为18.8%(3/16)。可评价毒副反应的患者20例,其中I-Ⅱ度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65%(13/20),Ⅲ-Ⅳ度为30%(6/20)。I-Ⅱ度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分别为30%(6/20)和25%(5/20);脱发发生率为100%(20/20),均为Ⅲ度毒性反应。此外,2例患者出现心率加快或血压下降。结论:TC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肯定,毒性可耐受。  相似文献   
113.
目的:研究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接受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70例)、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观察组70例),对比两组患者疗效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1周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治疗期间低血糖症状发生率(12.9%)与对照组患者均相比明显降低,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联合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效果显著,对快速降低患者血糖水平、减少患者胰岛素用量、降低患者低血糖症状发生率等均有积极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4.
目的探讨低蛋白摄入对燃煤型氟中毒雌性大鼠卵巢颗粒细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清洁级SD雌性大鼠120只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低蛋白摄入组、氟中毒组、氟中毒伴低蛋白摄入组,每组30只。对照组和低蛋白摄入组食用75%非病区玉米饲料(含氟量为5.2 mg/kg),氟中毒组和氟中毒伴低蛋白摄入组食用75%燃煤型氟中毒病区玉米饲料(含氟量96 mg/kg),对照组及氟中毒组饲料中以18 g/kg剂量添加大豆蛋白质,低蛋白摄入组和氟中毒伴低蛋白摄入组按9 g/kg剂量添加大豆蛋白质。动态观察雌性大鼠氟斑牙变化情况,分别于60、120、180 d动情期处死雌性大鼠,以放射免疫法检测雌性大鼠血清雌二醇含量,以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IGF-Ⅰ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燃煤型氟中毒伴低蛋白摄入雌性大鼠模型。随着染氟时间的延长,低蛋白氟中毒组和氟中毒组雌性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逐渐降低。染毒60 d时各组雌性大鼠卵巢IGF-Ⅰ表达无明显差异(P0.05),染毒120、180 d时氟中毒组、氟中毒伴低蛋白摄入组雌性大鼠卵巢IGF-Ⅰ表达均低于对照组,氟中毒伴低蛋白摄入组IGF-Ⅰ表达低于低蛋白摄入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毒120、180 d时雌性大鼠卵巢IGF-Ⅰ含量均低于60 d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染毒120、180 d时,单独氟作用对雌性大鼠卵巢IGF-Ⅰ的表达有影响(F值分别为71.85,158.26,P0.05)。结论燃煤型氟中毒雌性大鼠卵巢颗粒细胞IGF-Ⅰ表达降低,低蛋白摄入对雌性大鼠卵巢IGF-Ⅰ表达无明显影响,两因素对卵巢IGF-Ⅰ的表达无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5.
目的 探讨加味桂枝茯苓丸干预子宫肌瘤大鼠的分子机制。方法 将72只无特定病原体(SPF)雌性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预防给药组,模型组及预防性给药组采用雌孕激素负荷法建立子宫肌瘤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米非司酮组,加味桂枝茯苓丸大、小剂量组。所有大鼠分别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米非司酮组(灌胃米非司酮1.04 mg·kg-1),加味桂枝茯苓丸大、小剂量组(分别灌胃加味桂枝茯苓丸9.18,4.59 g·kg-1)、预防给药组(灌胃加味桂枝茯苓丸4.59 g·kg-1),1次/d,连续28 d。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子宫形态学变化,采用互补干扰RNA(micRNA)基因芯片检测子宫micRNA基因表达谱,通过生物信息学技术筛选出有差异表达的micRNA,通过基因功能富集预测加味桂枝茯苓丸干预子宫肌瘤模型大鼠可能的信号通路。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microRNA上调1个,下调9个。与模型组比较加味桂枝茯苓丸大剂量组上调2个,下调1个;预防给药组上调9个,下调2个。经过基因功能富集分析,4条信号通路与子宫肌瘤密切相关,分别是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Wnt信号通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结论 加味桂枝茯苓丸影响了雌孕激素诱导子宫肌瘤模型大鼠micRNA的表达谱,提示桂枝茯苓丸治疗子宫肌瘤可能涉及到多种生物学过程信号传导及基因调控,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16.
目的:观察补肾疏肝健脾法治疗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42例用中医药治疗,对照组30例用克罗米芬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2%,对照组总有效率83.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与西药克罗米芬治疗比较,中医药治疗卵泡发育不良性不孕症治愈率高,无明显毒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7.
病人,男,58岁。于3d前无任何诱因出现上腹部疼痛,不伴恶心呕吐等症状,自认为是腹部受凉引起,自行口服盐酸小襞碱片2片/次、3次/d,腹部疼痛不能缓解,由于疼痛可以耐受,未到医院就诊,2h前腹部疼痛加重。  相似文献   
1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 D)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85名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V D组38例,非V D组147例,分析V D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经单因素分析,年龄、低教育水平、吸烟、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及白质疏松症是VD的高危因素。经多因素非条件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了6个VD的相关因素,其相关性由强到弱依次为:高血压、白质疏松症、心脏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和年龄。结论早期预防,积极治疗,可减少VD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9.
目的 了解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的作用,特别是有家庭保健员参与对社区综合管理是否存在优势,为改进糖尿病自我管理的社区干预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对象共分为3组,A1、A2组由"健康管理"团队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干预,并对A2组的家庭,限一户一人,按照北京市家庭保健员计划进行培训;根据年龄、性别等因素相近的原则选择对照组(B组),按照传统的方法进行管理.干预期限为6个月.结果 (1)A1和A2组的空腹血糖水平下降较B组更为明显,A2组的三酰甘油水平下降较B组更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三组的本身变化看,干预6个月后A1组患者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腰围、血肌酐的变化是正向的;A2组患者的体质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腰围、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肌酐的变化是正向的;B组患者仅有血肌酐的变化是正向的,三酰甘油的变化是负向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A1组和A2组患者自身的糖尿病知识知晓率均较干预前有明显的提高,而B组患者只在糖尿病控制措施及预防并发症的措施方面有明显的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6个月的干预,A1组和A2组对糖尿病知识知晓率之间并无明显差异,但均较B组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5).(3)经过6个月的干预,A2组患者的健康行为变化指标为8项,A1组为6项,B组为4项.在讲究个人卫生、每天检查足部情况方面,A2组较其余两组有明显的提高;而有意识地减轻体质量、吃高纤维的饮食、尝试减轻生活压力、开始戒烟或劝阻周围人吸烟这四项,A1、A2组患者较B组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糖尿病社区综合管理这一慢病管理模式,可以增加患者对慢性病防治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使患者具备不断增强改变行为的能力;而有家庭保健员参与,通过家庭成员共同干预,将会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可以更有效地控制和解决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问题.  相似文献   
120.
地中海贫血是因先天性基因缺陷致使珠蛋白合成障碍引起的一种遗传性血液病,也叫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它是世界上发病率高、危害最大的单基因遗传病,至今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根据肾藏精生髓、髓生血理论,在广西高发区,用补肾益髓法治疗地中海贫血600余例,取得了肯定疗效。论文探讨了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的证治规律,总结了近30年的临床实践,提出了中医治疗地中海贫血的理论基础和中医核心病机假说,形成了系统的理论与有效治法。依托多项国家基金,从整体效应、基因突变与疗效关系、骨髓有效造血、红细胞结构与功能、调控珠蛋白mRNA表达等不同层面,探讨了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疗效特点和作用靶点的分子机制,使中药治疗地中海贫血整体水平达到新的高度。研究结果将从一个侧面揭示"肾藏精"及"与肾相关"疾病的内在关系。从"肾"论治地中海贫血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成果,为阐释"肾藏精"脏象理论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有说服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