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4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5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通过对张北县2004~2008年度布鲁氏菌病(布病)疫情流行特征的描述,揭示布病疫情回升影响因素,为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利用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2004~2008年法定传染病报告数据,用Excel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布病报告发病率从2004年的4.86/10万,增长到2008的126.22/10万,增长了121.36/10万。4~8月份为疫情高峰,占40.36%,男女患病比例4.12︰1,以农民患病为主,占70.8%。[结论]加强领导、增加投入,落实以免疫、检疫、掏杀、病人救治为核心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同时加强食品卫生监督、监测,保障布病回升局势下的食品安全,预防布病的食源性暴发。  相似文献   
92.
93.
强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的病理形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强噪声暴露后,耳蜗毛细胞的纤毛、胞体、及胞核的损伤情况。方法听力正常豚鼠,体重在250~300g之间,经强度为170dB SPL的脉冲噪声暴震200次后,取材作全耳蜗铺片行免疫组化检测(prestin和phalloidin);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受损毛细胞的病理变化。同时做毛细胞的纤毛、胞体及胞核的标记染色。荧光显傲镜和电镜下观测结果:结果强噪声暴露后,毛细胞纤毛大部分消失,只有小部分表皮板存在,同时细胞核蹿裂消失,而此时胞体大部分存在,但有肿胀及变形等变化。结论噪声损伤后,毛细胞的纤毛及胞核首先发生变化,随后胞体肿胀溶解,因此毛细胞的胞核及纤毛变化最先反映毛细胞受损情况,但纤毛的缺失并不代表毛细胞的缺失和死亡。如果单从一种形态观测指标评估毛细胞的损伤病理状况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94.
耳蜗内毛细胞突触对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的反应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对小鼠耳蜗内毛细胞突触数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固定剂量(100 mg/kg)的庆大霉素对C57BL/6J小鼠每日进行腹腔注射造模,分别在注射后的第4天、7天和10天观察耳蜗基底膜顶回区域的内毛细胞突触数量的变化,以同窝未注射小鼠的耳蜗基底膜顶回作为实验对照.内毛细胞突触前后膜分别采用CtbP2和GhR2/3进行免疫荧光标记,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采用3dmax 8.0对实验结果进行三维重建,在此基础上计数耳蜗内毛细胞突触的数量.结果 所有小鼠内外毛细胞均无缺失和错排,但和对照组相比,内毛细胞突触数量存在明显变化(P<0.01);其数量在庆大霉素注射第7天时达到峰值,之后明显减少.结论 在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环境中,耳蜗内毛细胞突触数量表现先增加后下降的规律.这提示在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作用的过程中,内毛细胞突触数量的增加可能表明耳蜗内毛细胞带状突触存在通过改变自身数量来反映氨基糖甙类药物毒性损害的机制.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究可溶性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1(sPD-L1)、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TB-PPD)及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联合检测在菌阴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该院收治的经临床证实的100例菌阴肺结核患者作为试验组;另选取同期该院收治的100例非结核感染的肺部疾病患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对象进行sPD-L1、TB-PPD、T-SPOT.TB检测,比较3种方法单独检测及联合检测诊断菌阴肺结核的应用价值。结果试验组患者血清sPD-L1水平较对照组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项指标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约登指数及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97.00%、98.00%、0.355、0.846,均优于单一指标检测。结论 sPD-L1、TB-PDD及T-SPOT.TB联合检测对菌阴肺结核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可提高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三阴交"对吗啡成瘾大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PP)及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激活的影响,探讨针刺戒毒的中枢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大鼠进行吗啡CPP训练和测试(在偏爱箱给予大鼠腹腔注射吗啡10 mg/kg,连续3 d,非偏爱箱注射0.9%氯化钠溶液)。每日CPP训练前30 min以2 Hz/100 Hz电针大鼠"足三里""三阴交"20 min。实验第4天进行CPP测试。用Fos/谷氨酸囊泡转运体2(VGLUT2)荧光双标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各组大鼠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的表达,用多通道微阵列电生理系统测定腹内侧前额叶皮层放电频率和神经元激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吗啡CPP得分显著提高(P<0.01);腹内侧前额叶皮层Fos阳性细胞数、VGLUT2阳性细胞数及Fos/VGLUT2双标记阳性细胞增多(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吗啡CPP得分显著降低(P<0.01);腹内侧前额叶皮层Fos阳性细胞数、VGLUT2阳性细胞数及Fos/VGLUT2双标记阳性细胞减少(P<0.01,P<0.05);大鼠在偏爱箱/非偏爱箱的放电频率比值和激活神经元数量降低(P<0.001)。结论:电针抑制吗啡CPP行为可能与抑制腹内侧前额叶皮层谷氨酸能神经元的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97.
目的:观察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患者宫颈电环切除术(LEEP)后联合用重组人干扰素(重组人干扰素α-2b阴道泡腾胶囊)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诊断标准的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Ⅱ)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单纯进行宫颈LEEP术;观察组50例,在宫颈LEEP术的基础上联合重组干扰素胶囊,观察两组治愈率、病灶残余率、复发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高于对照组,病灶残留率、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LEEP术联合重组干扰素治疗为宫颈上皮内瘤变患者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8.
化脓性骨髓炎是由化脓感染引起的骨髓炎症,是由细菌入侵引起的骨髓及骨质的炎性改变[1].新生儿化脓性骨髓炎在临床上较少见,在新生儿监护病房发生率为0.1%~0.3%[2],系发病率较低的疾病.由于新生儿骨髓炎较少见,临床上护理经验尚少,加之新生儿骨髓炎临床表现不典型,早期的病情观察和正确的护理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201...  相似文献   
99.
隐喻叙事作为一种意象在儿童心理干预研究中效果显著。隐喻叙事是人类认知世界的重要方式,其本质是源域与目标域这两个观念域之间的跨域映射。以儿童疑难疾病为例,阐明隐喻叙事在儿童疾病叙事、生命健康教育、疾病科普传播、疾病告知以及治疗沟通中的重要性,旨在唤起更多研究者对隐喻叙事的关注,积极将隐喻叙事应用于临床,引导疾病主体消除恐惧,接纳疾病,以实现医患视域融合,积极配合临床治疗。创造恰当的隐喻可帮助患者走出心理困境,重构积极健康的生命故事。  相似文献   
100.
1 病历报告患者 ,女 ,6 0岁。主因腹痛伴恶心、呕吐 2h于 1999年 9月8日入院。以胰腺炎收内科。查体 :T36 .2℃ ,脉搏 90次 /min ,呼吸 2 0次 /min ,BP2 4/14kPa ,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 ;心界不大 ,HR10 5次 /min ,第一心音强弱不等 ,心律不规则 ,脉律 96次/min ;腹肌紧张 ,全腹压痛 ,肠鸣音弱。既往有胆囊炎及房颤病史。经解痉治疗 7h ,腹痛无缓解 ,腹透见多个散在阶梯状液平 ,拟诊肠梗阻转外科后 16h ,病人迅速出现发热、休克 ,循环、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不全。查 :T38.5℃ ,脉搏 10 2次 /min ,呼吸42次 /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