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医药卫生   17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了解重庆市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蚤、革螨种类及其地理分布。方法用鼠笼法捕获活鼠,麻醉后梳检鼠体寄生蚤、革螨,进行分类鉴定,同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发现重庆市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蚤5科18属25种,革螨5科14属21种,并对其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结论初步掌握了重庆市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蚤、革螨的种类及其地理分布,为开展鼠形动物体表寄生蚤、革螨及其传播的疾病的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贵州省盘县家蝇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为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16年6—7月,采集贵州省盘县不同方位的家蝇,采用微量点滴法测定现场种群成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和残杀威的抗药性,利用SPSS 25.0统计软件计算半数致死量(LD50)、95%CI,并将野外种群与敏感种群进行比较得出抗性倍数。结果 2016年贵州省盘县家蝇对高效氯氰菊酯、敌敌畏和残杀威的半数致死量(LD50)分别为1.375 8、0.661 5、48.451 1 μg/♀,抗性倍数分别为443.81、62.41和141.22,抗性程度从高到低依次为高效氯氰菊酯、残杀威和敌敌畏。结论 贵州省盘县野外家蝇对3种卫生杀虫剂产生了不同程度的抗药性,个别药剂如高效氯氰菊酯已基本无效。贵州省盘县蝇类控制工作应进一步注重可持续控制策略,以环境治理与物理防制为主要控制手段,必要时选择抗性低的卫生杀虫剂,科学合理施药,以控制或延缓家蝇抗药性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了了解不同类型场所的灭蟑效果,探讨影响灭蟑效果的相关因素,为今后开展大面积的灭蟑活动,有针对性的制定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统一时间、统一药物,采用滞留喷洒法和毒饵法集中杀灭,并用药激法和目测法考核评价灭蟑效果。结果灭前6种不同类型场所蟑螂的侵害程度具有非常显著性的差异(Х^2=71.0543,P〈0.01)。其中:农贸市场最为严重,侵害率达85.45%;其次是五小店(41.33%);机关单位相对最低(11.76%)。灭后6种不同类型场所的灭蟑效果也存在显著性的差异(Х^2=92.5739,P〈0.01)。其中:学校的灭蟑效果最好,灭蟑率为92.67%;其次是农贸市场和宾馆酒店,分别为77.88%和76.26%;五小店相对最差,灭蟑率只有54.17%。结论不同类型场所的灭蟑效果具有显著性的差异。这可能是因为不同类型场所受不同环境条件因素的影响,环境条件较好的场所,灭蟑相对较易。其次,与不同类型场所灭蟑时的工作力度和重视程度有很大关系。工作力度越大,重视程度越高,灭蟑效果就越显著。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重庆市重点旅游区病媒生物密度状况,为有效进行病媒生物应急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规定方法,监测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密度。同时,参照全国爱卫会国家卫生城市标准及有关行业标准分析评价重点旅游区病媒生物的侵害程度。结果鼠密度为0.62%,控制在标准范围内,但农贸市场鼠密度超标(4.99%)。不同月份和不同场所的鼠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成蚊密度为2.71只/人工小时,不同场所以旅游景区和医院最为突出,分别为5.42只/人工小时和4.42只/人工小时。蚊幼虫容器指数为9.15,是标准的3.05倍。蝇密度为1.32只/笼,控制在标准范围内。蟑螂密度为1.06只/张,但蟑螂的侵害率仍然较高,达11.46%,是标准的3.82倍。不同月份和不同场所蟑螂的侵害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重庆市重点旅游区目前的病媒生物密度状况不容乐观,特别是鼠密度(农贸市场)、蚊密度与容器指数、蟑螂侵害率等均严重超标,必须及时采取相应的有效措施,加强病媒生物防治,将病媒生物密度控制在国家规定标准范围内,保障游客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选择三峡工程三期蓄水重庆库区库底卫生清理用灭鼠毒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群体饲养有选择摄食试验法比较灭鼠毒饵的适口性和毒效,筛选适口性好、毒效高的毒饵作为重庆库区库底卫生清理用灭鼠毒饵。结果根据灭鼠毒饵评价标准,4种灭鼠毒饵的适口性除1种为较好外,其余3种均为好,其摄食系数分别是:0.29、0.78、0.82、0.62;4种灭鼠毒饵的毒效均为好,死亡率均为100%,其致死天数分别是:5.1、4.8、4.1、4.6 d。结论按灭鼠毒饵的适口性和毒效进行综合评价,4种灭鼠毒饵中,3号毒饵相对最好,优劣次序:3号>2号>4号>1号。因此,三峡工程三期蓄水重庆库区库底卫生清理用灭鼠毒饵,可优先选择3号毒饵,其次为2号和4号毒饵。  相似文献   
16.
鼠类防治效果与鼠传疾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重庆市2001~2004年鼠类防治效果,分析鼠密度与鼠传疾病发病率的相关性,寻找存在的问题,探讨控制鼠传疾病发生的有效措施。方法鼠类防治效果根据鼠密度、灭鼠率进行评价,鼠密度监测采用粉迹法,灭鼠率以灭鼠前和灭鼠后的鼠密度计算下降率;同时,以鼠密度的变化与鼠传疾病发病率进行相关系数分析。结果重庆市2001~2004年的灭鼠活动,基本控制了鼠密度,但与全国爱卫会灭鼠标准还存在一定差距,每年的灭后平均鼠密度均超过3%,且每次灭鼠之后经一定时间鼠密度又迅速回升到原来的水平;除2003年外,灭鼠效果差,每年的平均灭鼠率均在80%以下。鼠密度与鼠传疾病的发生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与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钩端螺旋体病、斑疹伤寒发病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r=0.1086,0.3474,0.5784。结论重庆市在防鼠设施建设方面还存在不足,缺乏有效的巩固灭鼠成果措施。由于近几年长期使用单一的溴敌隆灭鼠毒饵,可能是造成灭鼠效果差的一个重要因素。鼠密度与鼠传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当鼠密度增高时,鼠传疾病发生的可能性就会增加。因此,巩固灭鼠成果,有效控制鼠密度是防止鼠传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研究重庆市蚊虫种类及其地理分布。方法采用人帐诱捕法、网捕法、灯诱法和人工小时法收集成蚊分类鉴定;采集蚊幼带回实验室饲养,羽化为成蚊后鉴别种类;同时检视收藏的蚊虫标本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结果发现重庆市有蚊虫10属73种,并对其地理分布进行了描述。结论为重庆市开展蚊虫防制和预防控制蚊媒传染病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