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69篇
  免费   1347篇
  国内免费   865篇
医药卫生   27981篇
  2024年   165篇
  2023年   567篇
  2022年   569篇
  2021年   441篇
  2020年   579篇
  2019年   659篇
  2018年   650篇
  2017年   420篇
  2016年   521篇
  2015年   603篇
  2014年   1317篇
  2013年   1280篇
  2012年   1427篇
  2011年   1589篇
  2010年   1632篇
  2009年   1548篇
  2008年   1466篇
  2007年   1340篇
  2006年   1299篇
  2005年   1300篇
  2004年   1185篇
  2003年   958篇
  2002年   795篇
  2001年   795篇
  2000年   726篇
  1999年   607篇
  1998年   369篇
  1997年   365篇
  1996年   352篇
  1995年   367篇
  1994年   354篇
  1993年   223篇
  1992年   219篇
  1991年   209篇
  1990年   194篇
  1989年   163篇
  1988年   116篇
  1987年   112篇
  1986年   78篇
  1985年   75篇
  1984年   61篇
  1983年   70篇
  1982年   56篇
  1981年   37篇
  1980年   33篇
  1979年   23篇
  1978年   7篇
  1965年   12篇
  1964年   10篇
  1963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男性患者,82岁,既往高血压病、脑梗死、高脂血症病史;因"肩背部痛1日余,加重半小时"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前间壁、右室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Ⅱ级"。入院查体:血压150/70mmHg,心率76次/分,神志清晰,双肺  相似文献   
992.
两个山丘型疫区牛血吸虫病疫情动态纵向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丘型血吸虫病疫区牛血吸虫病流行动态,为正确评估防治效果、制订防控对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两个有代表性的山丘型疫区仁美和大仓作为观察点,采用毛蚴孵化法检查牛血吸虫感染情况,比较不同年龄牛感染率;入户调查家畜放牧行为,每年4、9月调查野粪和钉螺分布及感染率。结果与1993年比较,2007年仁美和大仓观察点牛血吸虫感染率分别下降98.4%和93.8%;感染度亦呈下降态势,至2007年基本以低感染度为主。1995年以后仁美观察点野粪阳性率为0,大仓点至2007年处于较低徘徊状态;活螺密度和阳性螺密度呈下降趋势。结论山丘型血吸虫病流行区由于自然环境特殊,疫区往往呈点状或带状分布,加大查治病和扩大化疗力度可迅速降低血吸虫病疫情。要彻底阻断血吸虫病传播还必须加强钉螺孳生环境改造和家畜血吸虫病传染源管理。  相似文献   
993.
目的:观察慢性肾脏病(CKD)不同阶段血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GF23)水平变化及其与甲状旁腺素(PTH)等生化指标的相关性,初步探讨FGF23在CKD进展中与矿物质代谢相互关系及对机体的影响。方法:选择78例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波动在4~96ml/(min·1.73m2)CKD住院患者及20例健康志愿者,测定外周血FGF23及其他生化指标,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各组CKD患者血FGF23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LogPTH各组间差异性显著(P<0.05),LogFGF23及血磷在CKD4,5期组中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而CKD1~2期组与CKD3期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2)四组间血磷(r=0.54,P<0.01)、LogPTH(r=0.61,P<0.01)及1,25羟维生素D3[1,25(OH)2D3](r=0.32,P<0.01)与LogFGF23均呈显著正相关,而eGFR(r=-0.64,P<0.01)与LogFGF23呈显著负相关;(3)FGF23甲旁亢组值(4372.25±1996.66pg/ml)较非甲旁亢组值(2943.99±1981.21pg/ml)明显升高(P<0.01),LogFGF23与LogPTH仅在甲旁亢组中显著正相关(r=0.569,P<0.01),而LogFGF23与1,25(OH)2D3仅在非甲旁亢组中显示正相关(r=0.437,P<0.05);两组中LogFGF23与eGFR均显著负相关,但与血磷间均有正相关性;(4)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多因素(年龄、血清白蛋白、活性维生素D3、eGFR及"有甲旁亢")与LogFGF23有相关性(P<0.05)。结论:(1)血FGF23水平在CKD早期已高出正常,并随着肾功能减退不断升高,在终末期异常升高。(2)慢性肾脏病终末期血磷水平显著升高并刺激FGF23生成增加,高FGF23水平与继发性甲旁亢发生相关。(3)年龄、活性维生素D3、肾功能状态、营养状况及有无"甲旁亢"均能影响血FGF23水平。  相似文献   
994.
吻合口溃疡穿透导致吻合口横结肠瘘临床少见,表现无特异性,主要为腹痛、腹泻未消化物、呕吐粪样物、营养不良,胃肠镜检查及消化道造影有助于诊断。外科手术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在老年去卵巢大鼠模型上探讨维生素K2对血管钙化的影响。方法 36只10个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去卵巢+维生素K2组。去卵巢手术后3周,去卵巢+维生素K2组给予维生素K2灌胃30 mg/kg,每周5次,持续12周。各组大鼠在术前及药物干预后每3周留取血清及尿液,18周后处死大鼠,HE染色观察子宫、血管组织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和尿液基质Gla蛋白(MGP)含量及雌激素水平变化,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胸主动脉MGP 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血管未羧化MGP(ucMGP)的表达,Von Kossa染色观察动脉钙化,原子分光光度计测定血管总钙含量。结果去卵巢后大鼠子宫和血管组织切片呈现明显不同,血中雌激素水平下降,表明去卵巢大鼠模型构建成功。去卵巢前各组大鼠血清及尿液中MGP含量无明显差异(P>0.05);去卵巢后,假手术组MGP含量无明显变化,去卵巢组MGP含量下降,去卵巢+维生素K2组MGP含量先下降后上升。去卵巢+维生素K2组血管中MGP mRNA表达量较假手术组高(P<0.01),较去卵巢组低(P<0.01)。血管ucMGP表达出现在血管钙化周围区域,去卵巢+维生素K2组未见明显ucMGP的表达。去卵巢+维生素K2组血管总钙含量明显低于去卵巢组(P<0.01),高于假手术组(P<0.05)。结论 MGP在绝经后血管钙化的发病中有重要作用,维生素K2可能通过调节MGP羧化及基因表达抑制血管钙化。  相似文献   
996.
目的通过解除大鼠腹主动脉缩窄逆转左心室肥厚,并比较逆转后大鼠心脏和左心室肥厚心脏及正常大鼠心脏的形态学、胶原容积分数和凋亡指数的差别。方法雄性SD大鼠75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15)、缩窄组(n=30)和解除缩窄组(n=30)。缩窄组和解除缩窄组行第1次手术通过缩窄腹主动脉方法建立左心室肥厚模型。术后第5周确认动物模型成功后,解除缩窄组大鼠行第2次手术解除腹主动脉狭窄。采用心脏超声、常规病理和定量病理等多种技术方法,对各组大鼠在第1次手术(腹主动脉缩窄)后第5周、第2次手术(解除缩窄)后第4周行形态学观察及形态学定量分析。结果腹主动脉缩窄后第5周,大鼠室间隔舒张期末厚度、左心室后壁舒张期末厚度显著增厚;心脏质量指数、左心室质量指数、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心肌凋亡指数显著增加;解除缩窄后的第4周,解除缩窄组大鼠上述指标显著下降,但仍高于正常组。结论通过解除大鼠腹主动脉缩窄可以部分逆转左心室肥厚,大鼠心脏形态、心肌胶原容积分数、凋亡指数有明显改善,但与正常大鼠仍有差异。  相似文献   
997.
目的:探讨应用胎儿超声心动图对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HLHS),诊断方法及诊断价值。方法:对胎儿超声心动图检出的13例HLHS胎儿的超声资料与病理解剖结果对照,分析胎儿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结果:经病理证实为HLHS 13例,均与超声诊断结果一致,超声诊断正确率100%。13例HLHS患儿中,Ⅰ型2例(15.4%),Ⅱ型5例(38.4%),Ⅲ型2例(15.4%),Ⅳ型4例(30.8%)。超声提示13例均显示左、右心系统比例极端不对称,左心室小、发育不良,右心系统比例增大,主肺动脉内径比例失调,主肺动脉血流方向呈反向。结论:产前胎儿超声心动图作为一种安全、便捷、经济及有效的检查方法,对胎儿左心发育不良综合征的检出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998.
尾加压素(urotensin-Ⅱ,UⅡ)是一种生长抑素样环肽,具有强有效的血管活性作用,并能促进血管重建和增生.研究显示,UⅡ与肝硬化门脉高压的形成有关,通过多种途径影响肝内血管阻力和外周循环血量,引起门脉压力升高,参与食管胃静脉曲张等侧支循环形成.应用UⅡ受体拮抗剂能降低肝硬化大鼠的门脉压力,但有待于在临床上做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99.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质量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对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每日睡眠时间≤6h者81例,≤5h者27例,≤4h者20例;其中入睡困难65例,易醒41例,早醒39例。从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代偿期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硬化到原发性肝癌,睡眠时间不足的比例分别是41.67%、60.00%、64.71%、79.17%、88.89%、80.77%;18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因躯体不适、忧郁、经济负担、环境改变和医源性因素影响睡眠的分别为98例、124例、107例、35例、18例。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睡眠质量明显降低,病情越严重出现睡眠问题的比例越大,主要影响因素为躯体不适、对疾病的担忧和经济负担的压力。在积极治疗疾病的同时,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提高其睡眠质量,以促进疾病康复。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