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18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71.
目的探讨细小病毒H-1诱导胃癌细胞死亡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对细小病毒H-1敏感和不敏感的胃癌细胞株HGC27和BGC823,H-1病毒感染48 h后提取细胞总RNA.应用不同标记的dCTP逆转录制备荧光探针,与含有8 000点人类体细胞基因序列的表达谱cDNA芯片杂交,计算机荧光扫描分析HGC27细胞核修复相关基因表达谱的改变.实时定量PCR检测HGC27和BGC823细胞部分核修复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基因芯片分析显示,HGC27 细胞的64对核修复相关基因中,12对基因表达水平下调至0.5以下,6对基因表达水平上调至2倍以上.PCR定量检测证实,HGC27细胞BTG2表达明显下调,MBD2表达显著上调,XRCC4和H2A.Z的表达无明显改变;BGC823细胞BTG2表达明显下调,XRCC4、H2A.Z和MBD2表达无明显改变.结论细小病毒H-1可能通过影响胃癌细胞核修复通路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细胞基因转录或细胞周期停止,从而诱导胃癌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172.
陆丽华  冉志华 《胃肠病学》2006,11(4):241-244
炎症性肠病(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Crohn病(CD)。根据所分泌细胞因子和介导免疫功能的不同,CD4^+T细胞可分为1型辅助性T细胞(Th1细胞)和Th2细胞两型.Th1细胞以分泌干扰素(IFN)-1、白细胞介素(IL)-12等为主,Th2细胞以分泌IL-4、IL-10、IL-13等为主。Th1/Th2细胞亚群失衡一直被认为是IBD的发病机制之一。CD主要是,Th1型疾病,而UC主要是Th2型疾病。研究IL家族有助于探讨IBD的发病机制以及IL在IBD治疗中的作用。本文将IL家族分为致炎细胞因子和抗炎细胞因子两大类。分别介绍其在IBD发病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3.
G1/S检测点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相似文献   
174.
目的:探讨EGCG干预人胃癌细胞株MKN45后Bcl-2家族相关基因表达的变化情况.方法:运用半定量RT-PCR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EGCG干预人胃癌细胞株MKN 45后不同时间点上(0,12,24,36 h)抗凋亡相关基因Bcl-xl和Bcl-2及促凋亡相关基因Bax、Bid和Bad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比较不同时间点的Bcl-2与Bax的比值.结果:促凋亡相关基因Bax、Bid和Bad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随着EGCG作用于人胃癌细胞株MKN45的时间延长(0,12, 24,36 h)逐渐升高(Bax蛋白:0.6292±0.08, 0.6454±0.04,0.8069±0.09,0.8992±0.07, P<0.05;Bid蛋白:1.1214±0.08,1.3697±0.07, 1.610±0.09,2.0623±0.12,P<0.05;Bad蛋白: 0.4327±0.02,0.7531±0.01,1.2827±0.02, 1.6388±0.09,P<0.05),而抗凋亡相关基因Bcl- xl及Bcl-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却逐渐降低(Bcl-xl蛋白:0.6444±0.01,0.6060±0.02, 0.5647±0.04,0.5487±0.11,P<0.05;Bcl-2蛋白:0.8112±0.04,0.6716±0.08,0.4664±0.03, 0.3146±0.01,P<0.05).Bcl-2/Bax比值也随着EGCG作用时间的延长逐渐变小(P<0.05).结论:EGCG可改变Bcl-2家族不同成员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尤其是Bcl-2/Bax比值,这可能与EGCG来调控胃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75.
靳西凤  冉志华 《胃肠病学》2007,12(5):305-307
分子靶向治疗已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的有效策略。最近,血管生成抑制疗法日益成熟,针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重组人源化单克隆抗体贝伐单抗(bevacizumab,商品名:Avastin,阿瓦斯丁^TM)成为结直肠癌治疗研究的热点。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于2004年批准贝伐单抗为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用药,  相似文献   
176.
177.
背景:热休克蛋白(HSP)高表达可增强肿瘤细胞的抗凋亡能力,使细胞生长抑制效应减弱,细胞死亡减少。HSP70和HSP90是HSP家族中拮抗细胞凋亡的两种主要蛋白,可能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目的:探讨人结肠癌中Hsp70、Hsp90α和Hsp90βmRNA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取31例结肠癌手术标本的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Hsp70、Hsp90α和Hsp90β基因转录水平的表达。以单因素方差分析了解各结肠组织中基因表达水平的差异,以相关分析研究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各基因表达的相关性。结果:结肠癌组织中Hsp70、Hsp90α和Hsp90βmRNA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组织。正常组织中Hsp70、Hsp90α和Hsp90βmRNA的表达两两之间均存在相关性,而癌组织中仅Hsp70与Hsp90αmRNA的表达之间存在相关性。结论:Hsp70、Hsp90α和Hsp90β在人结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78.
曹勤  冉志华  萧树东 《胃肠病学》2006,11(7):388-394
背景:目前萎缩性胃炎和胃癌仍需经过胃镜活检组织病理学检查才可确诊。许多研究显示,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17)和幽门螺杆菌(Hpylori)IgG抗体可用于筛查慢性萎缩性胃炎和胃癌。目的:评价能否以血清PGI、PGI/PGⅡ比值(PGR)、G-17和H.pytori-IgG抗体检测筛查萎缩性胃炎,并提高胃癌的早期诊断率。方法:胃癌高发区上海经胃镜检查确诊的458例胃十二指肠疾病患者纳入研究。血清学检查前在胃镜下取多处活检,根据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将受检者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包括轻度非萎缩性胃炎)77例,萎缩性胃炎组92例,胃癌组141例,胃溃疡组58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组90例。以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uSA)定量检测受检者空腹血清PGI、PGII和G-17水平。定性分析血清H.pylori—IgG抗体。结果: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的PGI和PGR水平显著降低(P〈0.01);根据接受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两者诊断萎缩性胃炎的最佳界值分别为82.30μg/L(敏感性85.9%,特异性75.1%)和6.05(敏感性78.3%,特异性71.6%)。萎缩性胃炎组的PGI、PGR和G-17水平与萎缩部位和(或)程度显著相关(P〈0.01),萎缩性胃体胃炎PGI和PGR水平降低,G-17水平明显升高,萎缩性胃窦胃炎G-17水平降低。胃癌组G-17水平显著升高(P〈0.01),进展期胃癌的PGI和PGR水平较早期胃癌显著降低(P〈0.01),但两者D-17水平差异不明显。正常对照组H.pylori-IgG抗体阳性率为54.5%,阳性者的PGI水平显著高于阴性者(P〈0.01),但两者G-17水平差异不明显。其余4组的H.pylori—IgG抗体阳性率均大于85%。结论:血清PGI、PGR和G.17水平低下分别是胃体和胃窦萎缩的生物学标志,可根据血清PGI和PGR界值进行萎缩性胃炎的筛查。结合血清G-17水平明显升高而PGI、PGR水平明显降低可进行胃癌筛查。H.pylon感染与PG水平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79.
检测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诊断胃癌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测定血清胃蛋白酶原(PG)Ⅰ、PGⅡ、胃泌素-17(G-17)和H.pylori-IgG抗体来预测胃癌高危,提高胃癌早诊率。方法本研究采用观察性病例-对照研究,共310例受检者纳入研究。在作血清试验前,所有患者均在胃镜下作多处活检,并根据病理结果将受检者分为胃癌组(141例,其中早期胃癌40例、进展期胃癌101例)、正常组(77例)和萎缩性胃炎组(92例)。每一例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测定空腹血清PGⅠ、PGⅡ和G-17,定性测定H.pylori-IgG抗体。结果PGⅠ和PGR(PGⅠ/PGⅡ)水平在胃癌组(28.74±11.55μg/L,1.66±1.01)明显低于正常组(123.99±32.25μg/L,10.09±1.89)和萎缩性胃炎组(58.63±25.35μg/L,4.36±2.57)(均P<0.01),根据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ROC)计算PGⅠ和PGR诊断胃癌的最佳界值分别为57.15μg/L(灵敏度99.3%,特异度84.5%)和2.99(灵敏度92.5%,特异度89.0%);而G-17水平胃癌组(20.86±8.24pmol/L)明显高于正常组(10.39±9.25pmol/L)和萎缩性胃炎组(8.59±6.08pmol/L)(均P<0.01)。根据ROC曲线计算G-17的最佳界值为14.61pmol/L(灵敏度75.2%,特异度71.3%)。进展期胃癌的PGⅠ和PGR水平较早期胃癌明显降低(P<0.01),而G-17差别不明显。萎缩性胃炎组和胃癌组的H.pylori-IgG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结论结合G-17水平明显升高而PGⅠ、PGR水平显著低下可作胃镜进行胃癌筛查,有助于提高胃癌早诊率。  相似文献   
180.
目的评价炎症性肠病患者及正常对照者之间凝血和纤溶状态的差异及其和疾病活动性的关系。方法队列研究271例炎症性肠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的凝血和纤溶状态,性别分层分析凝血和纤溶状态的改变和炎症活动性的关系。结果炎症性肠病患者血小板、血小板分布宽度、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显著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但平均血小板体积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纤维蛋白原是男性溃疡性结肠炎患者ESR(β=1.316,P=0.000)和CRP(β=1.233,P=0.015)的线性相关因子;血小板(β=0.436,P=0.037)和凝血酶原时间(β=0.810,P=0.000)是女性克罗恩病患者克罗恩病活动指数的线性相关因子。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凝血和纤溶状态异常和疾病活动性相关,纤维蛋白原、血小板和凝血酶原时间是炎症活动性的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