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78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苏木对大鼠同种异位心脏移植心肌颗粒酶B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苏木对同种异位心脏移植大鼠心肌内颗粒酶BmRNA表达的影响。采用以Wistar大鼠为供体 ,以SD大鼠为受体 ,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以RT PCR法检测心肌中颗粒酶 (Gra )BmRNA表达。结果表明苏木能明显降低心肌颗粒酶BmRNA的表达。苏木水煎剂有明显的抗免疫排斥作用 ,可能是通过抑制颗粒酶BmRNA的表达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构建一种无形成病毒及激活原癌基因可能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tPA,以探讨其对纤溶活性影响,方法用分子克隆方法,将人tPAcDNA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重组,并对重组质粒进行DNA测序。结果重组质粒pcDNA3.1(+)tPA经KpnⅠ和XbaⅠ酶切后,出现了5.4kb与2.0kb两个片段;经PstⅠ酶切后出现了78bp,414bp,622bp,2.0kb及4.2kb五个片段;经EcoRI酶切后,出现了472bp及6.9kb两个片段;测序结果证明为人全长tPAcDNA。结论该新型表达质粒的构建为探讨基因防治脑梗死等血栓性疾病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3.
近年我省很少发生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全省约四千万人口,近二年每年发病在100人左右,死亡率亦显著降低。过去北安县最高发病年(1953年)发病率是993.00/10万,现就全省而言,急型、亚急型的发病已降至0.8/万(同1981年)。急型、亚急型克山病对人们的危害已显著减少,但慢型克山病仍在不断发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实验性病毒性心肌病小鼠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变化情况,探讨线粒体能量代谢变化在病毒性心肌病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柯萨奇病毒B3m反复增量感染BALB/C小鼠,建立心肌病动物模型,以荧光分光光度计比色法检测其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结果:病毒性心肌病组小鼠线粒体氧化磷酸化标志酶细胞色素C氧化酶活力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结论:心肌线粒体能量代谢障碍是病毒性心肌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25.
总结330例二尖瓣球囊成形术,认为开展此项工作必须具备:必要的仪器设备配置和心胸外科做后盾;必须具备一支有扎实基本功和精湛技术的专业化队伍;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26.
潜在型克山病临床上没有明显的心脏扩大和心功能障碍症状,故诊断较困难。为了对潜在型克山病人提供电子计算机辅助诊断,本文以云南楚雄经临床确定的潜在型克山病人的红细胞、血浆及头发中某些无机元素含量及射血前期/左室射血时间(PEP/LVET)与A波率(A/E-o%)作变量,经多因素逐步判别分析后建立若干教学模式,根据各教学式的回代符合率来确定对诊断潜在型  相似文献   
27.
28.
为了解降钙素(CT)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各期甲基化与染色体的关系,用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47例CML患者的降钙素基因甲基化状态进行分析,同时进行细胞遗传学检测,其中慢性期24例,加速期9例,急变期14例。在24例慢性期CML中4例CT基因高度甲基化(16.7%),加速期9例中6例(66.7%),急变期14例中12例(85.7%)。1例的系列研究也显示同一CML患者的CT基因甲基化状态,从慢性期至加速期或急变期逐渐增高。因此,CT基因甲基化程度可作为CML疾病进展的标志。与细胞遗传学研究结果相比,CT基因甲基化异常的检测至少具有同样或更大的价值。  相似文献   
29.
我科于1989年1月~1994年5月对11例经皮球囊导管肺动脉扩张术(PBPV),除1例PBPV失败外,余10例均作随访分析.现将随访结果报告如下:10例中,男6例,女4例;年龄12~45(平均27.75)岁.1例并有卵圆孔未闻.1例采用国产改良Inoue球囊导管,9例选用聚乙烯双叶式球囊导管.所有患者在我科门诊或病房由专人随访.术后每6~12个月随访一次.随访项目包括:病史;体检;心电图;心脏X线摄片;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仪检查.其中6例术后12~15个月尚行心导管测压复查.  相似文献   
30.
李丽丽  张烁  关振中 《中国临床康复》2005,9(23):94-95,i003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小鼠心肌组织中是否存在有血管收缩作用的内皮素及内皮素A受体mRNA。方法:实验于2003-10/2004-04在哈尔滨医科大学克山病研究所完成。选用雄性清洁级Balb/c小鼠40只,腹腔注射嗜心肌柯萨奇B组病毒3型制备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半定量检测病毒感染后即刻,9,14及21d小鼠心肌中的内皮素A受体-mRNA表达。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病毒感染后即刻及感染后14d心肌中内皮素表达情况。结果:①病毒感染后14d心肌中内皮素A受体mRNA表达明显高于病毒感染后即刻(0.672&;#177;0.0828,0.501&;#177;0.085,q=4.888,P&;lt;0.05)。病毒感染后7,21d心肌中内皮素A受体mRNA的表达高于感染后即刻,但无明显差异(q=1.471,3.089,P&;gt;0.05)。②病毒感染14d后心肌中内皮素表达明显高于病毒感染后即刻(0.034477&;#177;0.017676,0.00288&;#177;0.001768.τ=4.3568,P&;lt;0.05)。结论:内皮素系统参与病毒性心肌炎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