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4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29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从体针透刺、头针透刺、中医针灸理论等对透刺法中医的治疗作用作了综述。指出:透刺法在治疗的主导思想和选学配方以及治疗特点、针刺方向、角度、深度、各种特殊刺法的操作技巧等,均有其独到之处。认为必须认真掌握解剖特点,熟练掌握各种操作手法,方能取得理想疗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艾灸对三联疗法治疗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60例纳入标准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予奥美拉唑、奥硝唑、阿莫西林三联疗法联合艾灸,对照组采用单纯三联疗法。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胃镜愈合率、Hp清除率、中医证候疗效比较。结果:治疗后胃镜愈合疗效、Hp清除率2组相当。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联合药物治疗消化性溃疡较单纯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显著,是一种安全、有效且作用持续时间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脾胃培元法配合针刺疗法对HP相关性慢性胃炎大鼠胃黏膜形态、HP感染和血清NO、IL-8、TNF-a的影响。方法:从70只健康SD大鼠中随机选择10只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60只用于模型复制,选取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西药三联组(以下简称西药组)、脾胃培元法组(以下简称中药组)、针刺组、脾胃培元法+针刺组(以下简称针药组),每组10只。各组经相应处理后采用快速尿素酶法、HE分别测定HP清除情况,测定血清NO、IL-8、TNF-a及胃黏膜的形态学变化。结果:针药组清除HP的作用优于中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或0.01),对受损的胃黏膜形态也有明显改善,其血清NO、IL-8、TNF-a也明显低于中药组、针刺组和西药组(P0.05或0.01)。结论:脾胃培元法配合针刺疗法可用于治疗HP相关性慢性胃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比较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差异。方法 将61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31例和对照组(单纯通督调神针法)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针刺取督脉穴百会、风府、水沟、大椎、至阳、腰阳关为主穴;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夹脊穴针刺,取颈2—7、腰1—5夹脊穴,双侧交替针刺,每日针刺1次,每次40 min,每周6次,共治疗4周。两组患者均采用简易Fugl- Meyer运动功能量表和修订的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BI)量表评定运动功能,比较两组的疗效差异。结果 治疗4周后,观察组肢体痉挛改善程度与对照组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ugl- Meyer和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Fugl- Meyer和BI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结论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在改善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患者的痉挛状态方面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疗效相当,但在提高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方面,通督调神针法结合夹脊穴均优于单纯通督调神针法。  相似文献   
15.
马骏主任是全国第二、三、四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人导师,全国优秀临床人才研修计划指导老师,从医50余载,年70有余,仍精神矍铄,思路敏捷,应诊不蹉。笔者侍诊左右,羡慕不已,故请师详谈饮食养生与保健,记以为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6.
失眠症通常指入睡困难或持续睡眠障碍,属于现代医学神经衰弱,长期失眠往往出现头晕、健忘、心悸、困倦等症状,严重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加重和诱发躯体的其他疾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电针结合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脑卒中后环咽肌失弛缓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以导管球囊扩张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电针,取穴廉泉、夹廉泉、翳风、风池,予以连续波,频率2 Hz。两组患者每天治疗1次,每周6 d,连续治疗4周。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并观察“声嘶语謇”等9个症状积分,根据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变化判定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4周后,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SA评分、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各项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电针结合导管球囊扩张术可减轻吞咽相关的临床症状,提高总体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胃俞募配穴与非经非穴针刺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患者静息态脑功能局部一致性(ReHo)和胃电图(EGG)的影响,探讨胃俞募配穴针刺调节FD患者胃运动效应的中枢作用机制。方法 将37例FD患者随机分为配穴组(19例)和非穴组(18例),分别予以双侧胃俞+中脘、同节段非经非穴针刺治疗,同时选取19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后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成像( rs-fMRI)扫描和EGG检测,观察2组患者针刺治疗前后各脑区ReHo及EGG变化情况,并对差异脑区ReHo变化与胃运动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治疗后,①配穴组EGG振幅、频次均增高(P<0.05~0.01)。非穴组EGG振幅增高(P<0.01),频次较治疗前未见明显差异(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FD患者小脑、额叶、扣带回、脑岛、颞叶等脑区内不同区域ReHo值异常。配穴组针刺后FD患者梭状回、后扣带回等脑区ReHo值增高(P<0.05),海马、额中回等脑区ReHo值降低(P<0.05)。非穴组针刺后FD患者小脑、额上回、额中回、楔前叶、角回等脑区ReHo值发生变化。③相关性分析可见:配穴组颞上回、颞极颞中回、后扣带回、额中回、海马与EGG变化相关。非穴组各差异脑区ReHo值变化与EGG变化无显著相关。结论 胃俞募配穴针刺可引起FD患者多个脑区ReHo值变化且其对胃运动调节效应优于非穴,海马、后扣带回等脑区可能参与了针刺对胃运动的调节。胃俞募配穴针刺可能通过对边缘系统、胃肠感觉矩阵相关脑区的良性调控而发挥对FD患者胃运动功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艾灸天枢、上巨虚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 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 D-IBS)的机制。方法 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0只。采用束缚加番泻叶煎剂灌胃的方法复制D-IBS模型。艾灸组大鼠每日艾灸双侧天枢、上巨虚20 min,连续7 d。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水平,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法、RT-PCR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β-防御素-2(beta-defensin-2,BD-2)蛋白及其mRNA的相对表达水平。结果 艾灸能够显著降低D-IBS大鼠升高的血清IL-6水平和结肠组织BD-2蛋白及其mRNA表达水平(P<0.05)。结论 艾灸天枢、上巨虚治疗D-IBS的机制可能与TLR4/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0.
点灸特定穴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疗效观察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观察点灸与常规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疗效差异.方法:将50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点灸组(30例)采用周氏万应点灸笔点灸法,针刺组(20例)采用常规针刺法,两组均取肝俞、脾俞、胃俞、肾俞等穴.治疗15次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均P%0.01),两组患者单项症状积分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灸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3.3%,明显优于针刺组的75.0%(P<0.05).结论:点灸治疗可明显改善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其疗效优于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