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6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与超声造影诊断良恶性肾脏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以2015年6月至2017年8月甘肃庆阳市合水县中医院及庆阳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8例肾脏肿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与超声造影检查,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声辐射力脉冲成像与超声造影对良恶性肾脏肿瘤的诊断意义。结果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显示,恶性肿瘤患者51例(肾透明细胞癌41例,肾乳头状癌5例,嫌色细胞癌3例,未分类肾细胞癌2例),良性肿瘤患者17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4例,嗜酸细胞腺瘤3例)。声辐射力脉冲成像结果提示,47例恶性病灶,21例良性病灶。超声造影结果显示,43例典型造影特征为恶性病灶,25例呈现向心性增强模式为良性病灶。声辐射力脉冲成像与超声造影对肾脏肿瘤定性诊断的敏感度、准确度及特异性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联合诊断可提高对良恶性肾脏肿瘤诊断敏感度和准确度。结论声辐射力脉冲成像技术与超声造影对肾脏肿瘤定性诊断具有重要意义,联合诊断可提高敏感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2.
讨论喉全切除术后患者应用电子喉发音的X线表现,并探讨用电子喉发音的“假声门”。材料与方法:在X线吞钡透视下动态观察9例无喉者应用电子喉发音时的舌,咽,食管等部位的表现,并摄片分析。结果:发电子喉音时:(1)咽-食管段水平椎体前软组织隆起,增厚明显;(2)下咽腔明显增宽;(3)舌根部与咽后壁粘膜之间的形成一狭窄区;(4)该狭窄区与电子喉最佳放置部位基本在同一水平,在C2-C4之间,以C3为主。  相似文献   
63.
为提高标记效率基因定位的准确性,将维甲酸诱导食管癌细胞系EC8712通过消减杂交获得的一个能抑制食管癌细胞生长的cDNARA538克隆,并将其定位于人染色体8q区。方法采用改良的非同位素标记方法,使生物素标记程度提高,对染色体原位杂交信号检出率有明显的影响。结果采用两次标记的探针进行染色体原位杂交,可见明显的杂交信号,观察60个中期分裂相,两条染色单体上均出现阳性信号的核型有18个,检出率达30%,而仅用单次标记的探针进行杂交时,信号检出率明显降低,观察60个分裂相,出现杂交信号的分裂相仅有7个,且多位于染色体的一条单体上。结论使用双标记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增加了标记分子的掺入率,提高了检测的成功率,将分化相关基因RA538定位于人8号染色体的长臂2区。  相似文献   
64.
电子喉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喉癌作全喉切除术后的发音问题, 一直为人们所关注,电子喉的出现为全喉切除的病人带来了福音,本就电子喉的历史,类型,临床应用的评价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5.
李怡  傅明  黎劲红 《广州医药》1999,30(6):18-20
目的;分析抗生素的应用在预防骨科手术感染中的作用,并就若干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方法:对不同大小类型的部分骨科手术中使用抗生素的情况进行统计,并与使用抗生素组进行比较。结果:切口红肿的消退和愈合等级在各使用抗生素组与未用抗生素组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应用抗生素预防肌科手术感染应根据不同大小,种类的手术和可能受污染的细菌而定,与预防性用药相比,术前,后对患者机体的调理和术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则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息肉和慢性鼻窦炎之效果及手术疗效的有关影响因素。方法:对291例患者行内窥镜鼻窦手术进行临床分析。随访8~24个月,平均13个月。结果:I型治愈率为90.9%,Ⅱ型治愈率为79.6%,Ⅲ型治愈率为63.9%。三型之间治愈率有显著性差异(χ^2=16.69,P〈0.01)。结论:术前细致研究鼻窦CT片、内窥镜手术器械的选择、麻醉方法、熟练的手术操作技巧、术后随访和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7.
目的分析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手术方式、适应证的选择及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行鼓室成形术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行开放式鼓室成形术,对照组行闭合式鼓室成形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比较两种术式的优缺点及疗效。结果术后随访6~48个月,120例患者总干耳率90.8%。观察组不干耳率为3.3%,对照组为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手术远期听力较术前提高17.2 d B/HL,观察组为11.1 d B/HL(P<0.05)。结论闭合式鼓室成形术与开放式鼓室成形术相比,听力效果提高更为满意,且两组干耳时间相似,临床治疗时要选择恰当的方式。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微小RNA(micro RNA,mi RNA)在人脂肪来源干细胞(human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h ADSCs)诱导成软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其影响软骨分化的可能机制。方法取行抽脂术或其他腹部手术患者自愿捐赠的脂肪组织,分离、培养h ADSCs并鉴定。取第3代细胞成软骨分化,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于诱导21 d行阿尔新蓝染色观察软骨形成情况,诱导0、7、14、21 d行ELISA检测成软骨相关蛋白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 typeⅡ,Col2a1)、蛋白聚糖(Aggrecan)、Col10a1以及硫酸软骨素表达。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选h ADSCs成软骨诱导前及诱导后21 d差异性表达mi RNA,并预测筛选出的mi RNA靶基因。结果实验成功培养h ADSCs,经成软骨诱导培养后,随时间延长可形成软骨球;21 d阿尔新蓝染色呈阳性;h ADSCs成软骨诱导后7、14、21 d,Col2a1、Aggrecan、Col10a1及硫酸软骨素表达水平均较成软骨诱导前h ADSCs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芯片技术共筛选出11个差异性表达mi RNA,其中7个mi RNA表达上调,4个mi RNA表达下调。筛选出的成软骨相关mi RNAs预测靶基因可能参与了干细胞成软骨分化、增殖、凋亡、细胞周期调控,以及介导细胞内级联反应和自我更新等。结论实验筛选出11个成软骨分化差异性表达超过2倍的mi RNAs,并对其靶基因进行预测,加深了对h ADSCs成软骨分化机制的理解,为定向控制h ADSCs成软骨分化及筛选组织工程改良种子细胞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9.
目的评估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5年以上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发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关节外科2006年6月前行THA的273例患者(305髋)进行随访,截至末次随访时,191例(206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为9.3年(5-21年),临床随访内容包括SF-36量表、术前、术后Harris评分及各种并发症。影像学评估包括骨盆正位、患髋正侧位片,判断人工假体位置、假体周围骨质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率为69.96%,SF3-6体能方面总分由术前的(30.92±3.90)分(24~39分)提高至(53.69±3.97)分(44~62分),在精神方面的总分则由术前的(45.91±5.63)分(37~56分)提高至(57.06±7.26)分(43~72分)。术前Harris评分为(46.71±10.76)分(5~68分),末次随访时为(92.83±4.88)分(56~100分)。假体的5年生存率为98.06%,10年生存率为94.17%,15年生存率为85.92%,20年生存率为81.55%。混合型假体、非骨水泥型假体的翻修率分别为2.4%、5.6%。术后并发症包括跛行(17例)、脱位(3例3髋)、深静脉血栓(1例1髋)、假体周围骨折(1例1髋)、无菌性松动(9例9髋)、异位骨化(6髋)和感染(0例)等。结论本组病例整体疗效满意、假体生存期长,但随访率偏低,病例数偏少,需进一步完善随访机制,提高随访率。  相似文献   
70.
目的 对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在成骨过程中的调控作用及作用机制的研究现状、存在的争议以及研究方向作一综述.方法 广泛查阅近年来有关成骨过程中miRNAs的调控作用及作用机制的文献,进行总结与分析.结果 miRNAs是近来成骨研究的热点,越来越多资料显示其在骨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但确切机制尚未清楚.结论 通过应用miRNAs技术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同时将可能获取成骨细胞分化中的miRNAs调控机制,也有利于建立成骨效果比较的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