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9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L-精氨酸对自体移植小肠粘膜ATP酶的影响。方法:在建立幼猪自体小肠移植模型的基础上,再灌注期间静脉滴注L-精氨酸150mg/kg。观察再灌注24、48及72h时肠粘膜Na^ -K^ -ATP酶活力的变化。结果:实验组、假手术组和对照组术后48h,实验组术后72h肠粘膜Na^ -K^ -ATP酶活性较正常对照值明显增高;假手术组术后72h较24、48h,术后48h较24h的肠粘膜Na^ -K^ -ATP酶活性值显著增高。实验组与假手术组及对照组间各时相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幼猪小肠冷缺血再灌注操作后肠粘膜ATP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增高,但应用L-精氨酸并未明显增加ATP酶的活性。应用L-精氨酸预防移植小肠再灌注损伤粘膜的作用尚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2.
幼猪小肠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的麻醉和围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幼猪在体小肠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中 ,麻醉方法及围术期处理的重要性 ,应用氯胺酮基础麻醉 ,0 .2 5 %硫喷妥钠维持静脉麻醉 ,严格进行手术前的准备工作 ,手术中的无菌技术操作 ,术后动物的保温、能量补给、抗菌素治疗等工作。结果 ,术后 10只动物均完全苏醒 ,麻醉过程平稳 ,手术顺利 ,严格按照围手术期的管理后 ,大大节省了实验时间幼猪小肠冷缺血再灌注模型制作的麻醉和围术期处理@胡玉红$南京军区总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南京210002 @傅廷亮$山东省滨州医学院 @张佃良$南京大学医学院 @曹斌$南京大学医学院猪;;小肠;;冷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对幼鼠肝脏内皮素(ET)mRNA表达的影响和能全素对肝脏ET mRNA表达的调节,探讨临床应用肠内营养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肝损害的理论依据。方法将40只Wistar幼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组(以下简称OJ组)、OJ+能全素(N)组,每组10只。模型制作后给予肠内营养,检测实验鼠肝功能和形态学;应用RT-PCR检测肝组织ET mRNA表达,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OJ+N组ALT较OJ组显著降低;②OJ组肝细胞淤胆、变性、胞浆疏松化、气球样变。OJ+N组肝细胞变性较轻。③OJ组肝脏内皮素(ET)A,B 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及OJ+N组,均P〈0.05。结论梗阻性黄疸幼鼠肝脏结构和功能及肝组织ET mRNA表达显著改变。应用肠内营养的oJ幼鼠肝脏病理形态和肝功能较OJ组显著下降,可能与其减轻肝脏ET mRNA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大网膜空肠固定制作孤立肠段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以大鼠为实验对象,将大网膜与空肠对系膜缘的浆肌层固定,5周后离断固定肠段的系膜,制成无系膜孤立肠段。组织学检查显示肠壁结构无明显缺血性改变。大网膜动脉墨汁灌注显示大网膜与肠壁间血管建立了良好的侧支循环。本实验为研究小肠肠袢延长治疗短肠综合征和去神经肠段的生理功能提供了新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黄芩苷对梗阻性黄疸幼鼠肠黏膜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Wistar幼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梗阻性黄疸组(OJ组)、梗阻性黄疸+黄芩苷处理2周组(OJ1组)和梗阻性黄疸+黄芩苷处理3周组(OJ2组),每组10只.假手术组仅游离胆总管,OJ、OJ1、OJ2组幼鼠于近肝门处游离并部分结扎胆总管.OJ1和OJ2组术后1 d开始给予黄芩苷(80 mg·kg-1·d-1)灌胃,其余组相同时间给予生理盐水1.5 ml灌胃.观察实验鼠回肠黏膜结构改变及分级;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肠黏膜金属基质蛋白酶-9(MMP-9)和核因子-κBp65(NF-κBp65)的表达及TUNEL法检测肠黏膜细胞凋亡,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假手术组、OJ1组和OJ2组较OJ组实验鼠回肠黏膜损伤轻,黏膜损伤分级为0.4±0.3、1.9±0.2、1.5±0.3 vs.3.2±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MMP-9与NF-κBp65表达的平均光密度检测OJ组显著高于假手术组、OJ1组及OJ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细胞凋亡指数OJ组(27.6±2.1)明显高于OJ1组(15.1±1.6)、OJ2组(14.3±2.2)及假手术组(7.5±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黄芩苷通过抑制NF-κB的激活,减少MMP-9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减轻了黏膜损伤,对梗阻性黄疸导致的幼鼠肠黏膜损害起到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胆管部分梗阻致淤胆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方法将SD大鼠3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N)、假手术组(Sham,S)、胆管部分梗阻组(Partial Bile Duct Obstruction,PBDO)。PBDO组再分为1,2,3,4周组。PBDO组大鼠将胆总管部分阻断致胆管部分梗阻、胆汁淤积形成肝纤维化。N组及S组于术后1周、PBDO组分别于术后1,2,3,4周处死,各组动物取下腔静脉血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总蛋白(TP)及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CIV)、Ⅲ型前胶原蛋白(PⅢP)。肝组织切片经HE和Van Gieson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和纤维增生情况。结果胆总管部分阻断后胆总管近端扩张、胆汁淤积。术后1周肝细胞水肿,毛细胆管及胆管上皮增生。术后2周汇管区可见胶原纤维增生。随着观察时间延长,汇管区胶原纤维增生及肝细胞变性逐渐加重。结论采用胆总管部分阻断可建立稳定的淤胆型肝纤维化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小儿滑动疝的临床特点及腹腔镜下经皮腹膜外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滑动疝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6年2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283例腹腔镜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儿童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0例为滑动疝。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住院时间、手术并发症及术后复发率等指标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本组1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腹股沟路径手术病例,手术时间25~60(37.6±13.1)min;术中出血2~10(3.95±2.26)ml;住院时间5~7(5.6±0.8)d。术中发现对侧隐匿疝2例,以同法处理。术后无阴囊积血、积液、腹痛发生。本组10例患儿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无复发病例。 结论小儿滑动性腹股沟斜疝多为Bendavid Ⅱ型,小儿腹股沟管短直,腹腔镜直视下疝内容物易于还纳复位和了解疝类型,避免脏器损伤。疝内容物充分还纳腹腔并高位结扎疝囊是预防复发的关键。腹腔镜经皮腹膜外疝修补术治疗儿童腹股沟滑动疝近期效果安全、有效,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静吸复合麻醉(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手术的麻醉效果与临床安全。方法选择小儿腹腔镜手术70例,随机分为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静脉组,n=35)和静脉麻醉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组(静吸组,n=35),观察麻醉过程中关键步骤时患儿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的变化,记录停药后自主呼吸恢复、拔管及出手术室的时间,并记录术后麻醉并发症(术后躁动、呕吐、低氧血症等)的发生。结果静脉组患儿在气管插管、切皮、人工气腹及拔除气管导管时HR、MAP变化较静吸组患儿变化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吸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拔管时间及出手术室的时间较静脉组明显缩短(P<0.05);静吸组术后躁动、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静脉组(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手术采用丙泊酚与瑞芬太尼静脉麻醉复合七氟醚吸入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更稳定,麻醉苏醒快而平稳,术后并发症少。静吸复合麻醉更适于小儿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大网膜蒂瓣小肠延长后肠段的粘膜改变与氨基酸吸收功能的关系.作以幼犬为实验对象.对已建立的孤立肠段、小肠延长模型进行氨基酸吸收功能检测和肠段粘膜变化的观察。结果显示,延长肠段的绒毛高度和宽度比Thiry—Vella肠袢均有降低。前对苯丙氨酸吸收减少.但对甘氨酸、丝氨酸吸收能力增强。提示拈膜改变对氨基酸的吸收影响较小.而小肠延长后对某些氨基酸的吸收能力增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obstructive jaundice,OJ)幼鼠肠黏膜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和能全素(Nutrison)喂养对实验鼠肠黏膜免疫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普通级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OJ组、OJ+能全素(OJ+N)组,每组10只。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肠黏膜CD4^+、CD8^+淋巴细胞,并计算CD4^+/CD8^+的比值。结果OJ组大鼠肠黏膜CD4^+淋巴细胞百分数与对照组、假手术组和OJ+N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J+N组CD4^+/CD8^+比值较OJ组显著升高,OJ组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均〈0.05)。结论OJ显著降低大鼠肠黏膜CD4^+淋巴细胞百分数,OJ+N组与OJ组比较,CD4^+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增加。OJ组肠黏膜CD4^+/CD8^+比值较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及OJ+N组显著降低,肠内营养对肠黏膜免疫功能有保护作用,为临床上应用肠内营养改善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肠黏膜局部免疫功能提供了初步的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