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111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癌,导管/病理学,乳腺肿瘤/病理学,增殖细胞核抗原,免疫组织化学,预后  相似文献   
102.
目的探讨C-erbB-2蛋白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预后和术后化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方法检测18例根治术后行含铂类辅助化疗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组)石蜡切片中C—erbB-2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同期单独手术的15例Ⅲa期患者(单纯手术组)作为对照,应用Kaplan-Meier法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结果(1)C—erbB-2蛋白表达与年龄、T分期之间未发现相关性(P〉0.05),但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2)C-erbB-2蛋白表达阳性率为45.45%。在单纯手术组、术后化疗组中阳性者和阴性者生存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提示C-erbB-2蛋白、p53是影响术后化疗效果的独立指标。结论c-erbB-2蛋白表达是预后较差的指标之一。其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对化疗不敏感,如何提高术后化疗疗效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3.
高通量组织微阵列技术在鼻咽癌组织p53基因表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组织微阵列 /组织芯片技术 (tissuemicroarray/tissuechip)是最近伴随基因芯片技术而发展的一种新方法 ,可在一张玻片上用不同方法一次性完成几百例以上的临床组织标本的基因结构及基因表达的分析 ,是快速、经济地大规模筛查组织中基因结构改变、表达异常的强有力工具[1] 。目前国内未见用这种技术进行基因表达研究的报道。为进一步明确p5 3基因表达与鼻咽癌 (NPC)的相关性及探讨组织芯片技术的可行性 ,本研究应用本室构建的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了 32 0例不同类型的鼻咽活检组织中p5 3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探讨p53蛋白表达对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放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LSAB方法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石蜡切片中p53蛋白的表达情况,选取18例根治术后行含铂类辅助化疗和20例根治术后行辅助放疗的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选同期单独手术的15例Ⅲa期患者作对照,应用Kaplan-Meier法和多变量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p53蛋白表达与年龄、T分期之间未发现相关性(P >0.05),但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P<0.05),与组织学类型呈正相关(P<0.05);p53蛋白表达阳性率为54.72 %,在单纯手术组、术后化疗组和术后放疗组中阳性者和阴性者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p53是影响术后化疗和放疗效果的独立指标。结论 p53蛋白表达是预后较差的指标之一,p53蛋白表达阳性者较阴性者对化疗和放疗不敏感,如何提高化放疗疗效尚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探讨p53、p21WAF/CIP1及MDM2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选取115例HCC及其相应的癌旁肝组织构建组织芯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53、p21WAF/CIP1及MDM2蛋白的表达,采用统计学分析它们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p53、p21WAF/CIP1及MDM2在HCC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3.5%(96/115)、36.5%(42/115)和48.7%(56/115),同癌旁组织相比,p53、p21WAF/CIP1及MDM2的表达均明显增高,P<0.05.两两相关分析比较, p53表达分别与p21WAF/CIP1和MDM2表达有关;p53、p21WAF/CIP1及MDM2的阳性表达率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数量、HBsAg、病理分级、血清AFP浓度和患者生存时间均无关,P均>0.05.结论p53、p21WAF/CIP1及MDM2在HCC组织中呈增高表达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提示它们可能在HCC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研究抑癌基因nm23-H1与细胞黏附相关的E-cad及微淋巴管标记物D2-40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表达,以探讨其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m23-H1、E-cad和D2-40在不同病理类型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的表达,并深入研究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癌旁组织及对照组中的表达.结果 E-cad在鼻腔鼻窦恶性上皮肿瘤和恶性软组织肿瘤中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nm23-H1和D2-40在恶性鼻腔鼻窦上皮源性和软组织源性肿瘤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nm23-H1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癌旁和对照组中的表达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而D2-40的表达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E-cad与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但在不同病理类型组织中可能以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抑癌基因rim23一H1在鼻腔鼻窦的良恶性肿瘤的发生过程中均发挥作用,而微淋巴管在鼻腔鼻窦恶性肿瘤中不发挥作用,这将为鼻腔鼻窦恶性肿瘤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学级别人脑星形细胞瘤中Rho GTPases相关信号通路蛋白Wis-kott-Aldrich综合征蛋白质(WASP)与T淋巴瘤侵袭转移诱导因子1(Tiam1)所扮演的可能角色。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不同病理级别人脑星形细胞瘤组织中WASP、Tiam1蛋白表达,评估其与星形细胞瘤的病理分级及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1)Tiam1蛋白高级别组的阳性率和高表达率均高于瘤旁脑组织和低级别组(P<0.05),且Tiam1蛋白的阳性率和高表达率有从瘤旁脑组织→低级别星形细胞瘤→高级别星形细胞瘤递增的趋势,Tiam1表达的强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脑星形细胞瘤的恶性程度。(2)Tiam1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和高表达率与年龄、性别、部位及肿瘤最大径无关(P>0.05)。(3)WASP蛋白为阴性表达。结论 WASP蛋白与星形细胞瘤发生和进展的相关性不明确;Tiam1蛋白在了解星形细胞瘤恶性进展方面有参考价值,且可能是有预后价值因子之一。  相似文献   
108.
EGFR与c-Kit蛋白的表达与鼻咽癌原发瘤的进展相关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与 c-Kit蛋白2种受体酪氨酸激酶在非角化性鼻咽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的联系。方法: 采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病理科临床II期和III期非角化性鼻咽癌活检标本95例,复查临床病理资料,重新切片染色,包括HE以及EGFR、c-Kit、潜伏膜蛋白1(LMP1)和Ki-67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EGFR 与 c-Ki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53%(67/95)和63.16% (60/95)。EGFR与c-Kit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在原发瘤(T)肿瘤分期中的差异均显示有统计学意义(EGFR, P<0.05;c-Kit,P<0.01)。EGFR及c-Kit蛋白的表达强度也与T分期相关(EGFR,P<0.05;c-Kit,P<0.01)。结论: 非角化性鼻咽癌细胞常常表达EGFR与c-Kit蛋白。这2种受体酪氨酸激酶的表达呈正相关,且分别与鼻咽癌患者原发瘤的进展有相关性。EGFR与c-Kit蛋白可为是否需要进一步做靶向性治疗的基因分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鼻咽癌放疗后继发肉瘤的发生及病理形态学改变,并探讨其临床病理诊治意义。方法:本文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后继发肉瘤10例进行病理观察及临床分析。结果:10例中右颈纤维肉瘤2例、左上颌窦横纹肌肉瘤1例、右颌骨骨肉瘤2例、左鼻底部纤维肉瘤2例、鼻咽部平滑肌肉瘤1例、鼻咽部软骨肉瘤1例、左鼻腔骨肉瘤1例。若以肉瘤类型分类,则有纤维肉瘤4例、骨肉瘤3例、横纹肌肉瘤1例、平滑肌肉瘤1、软骨肉瘤1例。结论:在鼻咽癌放射治疗继发肉瘤中纤维肉瘤和骨肉瘤占有很高比例(约70%),而其它类型较少。若以肉瘤发生部位分类,则有鼻腔和鼻窦(4例)多见,其他部位次之(颈部2例、鼻咽部2例、颌骨2例)。继发的肉瘤发病部位和放射治疗鼻咽癌的射线照射野相符合。  相似文献   
110.
骨肉瘤组织中Ⅰ、Ⅱ、和Ⅲ型胶原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人骨肉瘤组织中Ⅰ、Ⅱ和Ⅲ型胶原的表达及其与骨肉瘤分型和分化的关系,并对胶原的两种染色方法进行比较。方法:用饱和苦k味酸.天狼星红-偏振光镜和免疫组化LSAN法,检测46例人骨肉瘤组织中Ⅰ、Ⅱ和Ⅲ型胶原的表达情况,并用EMAL-200真彩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分析和半定量测定。结果:骨肉瘤组织中不仅有Ⅰ型胶原的表达(阳性率87%,灰度值171.99±14.74),且出现了Ⅱ型和Ⅲ型胶原(阳性率分别为30.4%和43.4%,灰度值分别为153.071±18.82和168.29±18.36);与对照的骨瘤组织比较,骨肉瘤Ⅰ型胶原表达明显减弱;Ⅱ型胶原在软骨母细胞型和混合型的表达明显高于其它型骨肉瘤(P<0.of),而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在各型骨肉瘤间差异无显著性;在高中低3组不同分化程度的骨肉瘤间,Ⅰ型胶原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分化越低表达越少;天狼星红与免疫组化染色结果基本一致。结论:Ⅱ型胶原可作为软骨母细胞型和混合型骨肉瘤的分型参考指标,Ⅰ型胶原的表达可作为骨肉瘤分化及恶性度判断的参考指标。天狼星红染色是鉴别Ⅰ、Ⅲ型胶原简便、经济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