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35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61.
无复流现象显著降低急性心肌梗死后冠状动脉再通治疗的成功率,因此如何减少无复流现象的发生已成为当今心脏内科治疗领域的研究热点。无复流现象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但具体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现对无复流现象机制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2.
1976年,Endo等从桔青霉培养基中分离得到美伐他汀,自此开创了他汀时代的新纪元。他汀类药物(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是对抗心血管疾病最强大的药物策略之一,其主要的临床应用目的为降低血清胆固醇水平。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探讨高海拔地区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青海省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35例ACI患者(ACI组)为研究对象,另选择98例健康者为对照(对照组); 通过采用颈动脉彩色超声检测斑块,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血清RBP水平,同时采用酶偶联测定法测定血清UA水平; 根据超声学检查,分为无斑块组(69例)、稳定斑块组(31例)、不稳定斑块组(35例),比较各组血清RBP水平。结果 ACI组血清RBP、UA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在ACI患者中不稳定斑块组血清RBP水平显著高于无斑块组和稳定斑块组(P<0.05); 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RBP与发生颈动脉粥样斑块关系密切(OR=2.318,95% CI=0.007~0.721)。结论 高海拔地区ACI患者血清RBP水平很有可能成为预测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有效生物学标志物,并且可能与颈动脉斑块的稳定性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短期间断低压缺氧预处理对MCAO手术后大鼠的神经保护作用及损伤侧皮质、海马CA1区H3R17me2的表达。方法实验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12只)、假手术组(SC组,12只)、单纯缺氧预处理组(HPC组,12只)、单纯梗死组(MCAO组,12只)、缺氧预处理后梗死组(HM组,12只)。采用改良Longa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梗死病理模型;Z-Longa评分及尼氏染色观察神经损伤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H3R17me2蛋白在梗死侧皮质及海马CA1区表达;Western blot法测定H3R17me2在梗死侧皮质的表达。结果在损伤侧皮质及海马CA1区,与MCAO组相比,HM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降低(P0.05,P0.05),神经元损伤较轻,残存神经元增多,H3R17me2表达下调(P0.05)。结论短期间断低压缺氧预处理可减少MCAO手术后局灶性缺血带来的神经损伤,H3R17me2蛋白可能参与了HPC介导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5.
目的研究全口义齿腭部基托形态对无牙颌患者语音效果的影响。方法10例无牙颌患者分别戴入光滑面全口义齿(组A)和有腭皱全口义齿(组B),应用计算机语音分析系统(computers peechlab,CSL)测量发/da/,/ta/,/sa/,/na/后冲直条(spike,S)、嗓音起始时间(voice onset time,VOT)和过渡音征(transition,T)。结果冲直条全部出现;发/da/音时,两组义齿的辅音/d/VOT均值分别为10.456±0.355ms(组A)和11.063±0.443ms(组B);发/ta/音时,两组义齿辅音/t/VOT均值分别为106.405±3.205ms(组A)和113.372±1.598ms(组B);VOT均值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有腭皱义齿组/d/、/t/VOT均值与VOT正常标准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da/、/ta/音时,两组义齿辅音/d/、/t/过渡音征起始点(T-onset)组A均值为1467.937±110.986Hz,组B均值为1635.677±109.065Hz,均值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腭皱作为一种有助于发音(舌腭音)...  相似文献   
66.
蛛网膜下腔出血致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机制及其治疗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侯倩 《中国综合临床》2005,21(4):377-378
脑血管痉挛(cerebral vasospasm,CVS)是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高达30%~90%,常可引起严重的脑组织缺血或迟发性缺血性脑损害,甚至导致脑梗死,成为致死和重残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对SAH导致CVS的机制进行了不断的深入研究,治疗方法也有了新的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7.
<正>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需长期服药,基础药物是多巴胺能药物-多巴丝肼片,但即便对多巴胺敏感的患者,服用多巴丝肼片(美多芭)也可能随时间推移及病情的进展,疗效会逐渐减退,本文主要评价低频经颅磁刺激(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TMS)联合司来吉兰对多巴丝肼片治疗不佳的中晚期PD患者运动功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麝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及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42例急性脑梗塞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采用常规药物治疗;麝香组21例,采用麝香注射液加常规药物治疗。动态观察患者入院时、病程第7天、14天时的血单核细胞CD54分子(MC-CD54)的表达、血清可溶性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sVCAM-1)水平及临床治疗结果,并与21名健康人比较。结果 两组急性期患者MC-CD54表达率、sVCAM-1水平显著升高(P〈0.01),第7天呈现峰水平,第14天时显著回落,且两项指标在第14天以麝香组为低(P〈0.01);MC-CD54表达率与sVCAM-1水平呈正相关性(P〈0.01);治疗后神经缺损程度评分以麝香组改善明显(P〈0.05);显愈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麝香注射液对脑梗塞炎症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并通过这种作用,提高了疗效。  相似文献   
69.
侯倩 《生殖与避孕》1999,19(4):207-210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kilercel,NK细胞)是机体抗感染、抗肿瘤细胞转移的第一道防线,它也可通过产生细胞因子调节生理性造血功能。它大量地存在于许多物种的胎盘种植部位,在胎盘形成的调控中起着自身稳定作用。最近研究提示,胎盘种植可能是受自然杀...  相似文献   
70.
目的和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淋巴细胞亚群法,探讨米非司酮对早孕外周血和蜕膜NK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早孕和米非司酮处理组外周血的NK细胞各亚群的百分率近似;米非酮处理组血清E2和P4均稍高于早孕组。而早孕蜕膜组的三个NK细胞亚群的百分率均明显高于米非司酮处理组。米非司酮处理组的蜕膜以CD56N炙主要淋巴细胞亚群,而外周血则以CD56CD16和CD16NK细胞为主。结论:米非司酮主要作用于早孕母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