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6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论去性取用配伍方法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去性取用"是方剂的一种配伍方法,即通过寒药与热药的配伍,相反相成、相制相用、取长补短,使药性发生变化的一种组方谴药之法,其理论虽然源于<内经>,但实施于方剂的是<伤寒杂病论>,后世广泛运用.掌握这种配伍方法,有利于提高遣方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32.
桃核承气汤对热瘀大鼠模型血液流变学和凝血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了桃核承气汤对热瘀大鼠血液流变学和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大肠杆菌内毒素复制大鼠内毒性热瘀证模型基础上,检测桃核承气汤对血液流变学和凝血指标的影响。结果:桃核承气汤能明显地改善异常血液流变学的变化,对抗凝血酶原时间和部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33.
何赛萍 《中医药学刊》2003,21(9):1557-1557,1568
蓄血证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而是诸多疾病病理过程中的一个中间环节。既存在于外感热病中,而又见于内伤杂病中,必须具备“热”与“瘀”的表现。从蓄血证的病因病机及临床特点角度,剖析《伤寒论》中蓄血证的概念。认为蓄血证广泛地存在于心脑血管、泌尿、生殖、肿瘤、损伤、妇科、急腹症、内毒素血症等多系统疾病中,治疗蓄血证的经方在目前临床上仍有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34.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是一门新的学科,目前对其含义、范围等尚有不同的观点.根据近5年的教学、科研实践,就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内涵以及外延等方面的若干问题进行了探讨和梳理.  相似文献   
35.
从现代医学感染性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角度探讨太阳病变证的特点,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6.
和法应用杂谈310009浙江中医学院何赛萍,徐晓东和法的确立首推汉代张仲景。其在《伤寒论》中所记载的小柴胡汤证,是用和法的典型,《伤寒论·辨少阳病脉证并治》对小柴胡汤证的病机解释说:“血弱气尽,腠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  相似文献   
37.
何赛萍  徐莉 《中医研究》2008,21(4):11-14
目的:观察桃核承气汤对实验性蓄血证大鼠SOD含量及NOS基因表达量的影响,探讨桃核承气汤的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建立蓄血证大鼠模型,按试剂盒方法检测桃核承气汤对血清SOD的影响,并采用RT-PCR方法从RNA水平检测桃核承气汤对NOS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桃核承气汤能增强大鼠模型SOD的活性以及抑制NOS基因的表达。结论:桃核承气汤通过增强SOD的含量和抑制NOS的基因表达,增强抗自由基的作用,降低NO的浓度,使血管内皮细胞免受损害,从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38.
仲景对脏躁、百合病、奔豚气等病因作了论述,对精神异常的治疗大法主要有养心安神法、平肝解郁法、化痰救逆法、泻热宁神法、行瘀泻热法等。迄今有效的指导临床,指出:妇人经带之病,可出现类似厥癫的症状,即神志失常与现代医学的经期、更年期、产后精神障碍相符合。  相似文献   
39.
桃核承气汤配伍意义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核承气汤是现代临床应用较多的一首方剂,其配伍特点是活血药与泻热药合用,瘀热互治,再加甘草护胃安中,全方入血脉,破瘀结,导热下行.本实验在传统的中医理论指导下,借助现代的实验方法,抓住桃核承气汤中各主要药对进行拆方的实验研究,选择血液流变学以及凝血指标作为实验观察的客观指标.将全方拆分为活血组、泻热组、益胃组3组.并与全方组、模型组、对照组以及各组之间的作用加以比较(采用方差分析两两比较的统计学方法),论证中医方剂配伍的意义.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