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6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被称为"医林状元"的明代医学家龚廷贤是旴江主要医家之一。他著作颇丰,多达近20部。其方剂学成绩令人瞩目。《中医方剂大辞典》收入龚廷贤自创新方1981首,约全书2%。在日本,龚氏《万病回春》方与经方相提并论,是最有影响的中国医家之一。龚氏方具有很强的生命力,不少至今仍应用于现代临床,并且进行了临床试验、药化药理、制剂开发研究。本文将温清饮、升降散、乌鸡白凤丸等名方的临床应用情况进行综述,以期引起广大中医中药工作者对传统古方今用、创新开发的重视。  相似文献   
22.
锡类缓释贴膜治疗口腔溃疡82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正>口腔溃疡是口腔科常见病之一,据报道,在一般人群中发生率高达25%以上,其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免疫功能紊乱、消化与内分泌系统疾病以及精神紧张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上尚缺乏特效的治疗方法。自2006年开始,我们采用锡类缓释贴膜对患口腔溃疡的本校教职员工及学生进行治疗,取得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食管疾病及慢性胃病的胃灼热症状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中药辨证论治组(A组)120例,按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脾胃虚寒、寒热虚实挟杂4个证型处方用药,水煎每日1剂分两次服;中药辨证论治加锡类散组(B组)80例,在上述辨证分型处方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锡类散治疗,每次1支,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C组)40例,服用雷尼替丁(每次150mg,每日2次,40d为1疗程)或加服吗丁啉(每次10mg,每日3次)。结果A、B、C组总有效率为分别84.2%、93.8%、42.5%。3组疗效比较,A、B两组与C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并且A组与B组之间差异也较显著(P<0.05)。在A组治疗胃灼热中,寒热虚实挟杂证与胃阴亏虚证的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在B组中,寒热虚实挟杂证与脾胃虚寒证疗效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0.001)。结论中医药辨证论治治疗食管疾病和慢性胃病胃灼热效果优于西药,加用锡类散有助提高疗效。且以寒热虚实挟杂证和胃热炽盛证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4.
中医药治疗胃灼热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食管疾病及慢性胃病的胃灼热症状临床疗效。方法:将240例随机分为3组,其中中药辨证论治组(A组)120例,按胃热炽盛、胃阴亏虚、脾胃虚寒、寒热虚实挟杂4个证型处方用药,水剪每日1剂分两次服;中药辨证论治加锡类散组(B组)80例,在上述辨证分型处方用药的基础上,加用锡类散治疗,每次1支,每日2次,2周为1个疗程;对照组(C组)40例,服用雷尼替丁(每次150mg,每日2次,40d为1疗程)或加服吗丁啉(每次10mg,每日3次)。结果:A、B、C组总有效率为分别84.2%93.8%、42.5%。3组疗效比较,A、B两组与C组之间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并且A组与B组之间差异也较显著(P〈0.05)。在A组治疗胃灼热中,寒热虚实挟杂证与胃阴亏虚证的疗效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25.
江西抚河流域历代名医辈出,数以百计闻名于世的杰出医学人物,形成了一支光耀夺目的旴江医学群体。重视脾胃是旴江医家共同的学术特征,他们勇于发明创新,为脾胃学说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26.
目前的《中医基础理论》教材均认为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这种学说对指导人们认识人体的生理、病理及临床实践,曾产生了重要作用。但是中医学理论如同其他学科一样,需要不断地更新、完善与发展,以五脏为中心(五脏中心说)也有不足之处,为此。笔者提出“脑为中心——五脏一体说”的构思。  相似文献   
27.
28.
大黄,号为将军,在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药学》教材中,介绍大黄的功效只是能泻下攻积,清热泻火,活血化瘀,利胆退黄,视为治疗积滞便秘的要药。但对大黄之利小便,每略而不述。笔者复习文献,结合临床所见,是知大黄利小便之功,亦不可废。今不揣浅陋,简述于下。  相似文献   
29.
<正> 患者,男性,46岁,农民。因头昏6个月,持续性头痛1个月入院。2年前经胃镜检查和病理诊断为胃腺癌,作胃大部切除术,术后每年定时放疗。2个月前复查,残余胃部未见癌变,肝、肺、肾CT检查未见异常。实验室血样检查:血癌胚抗原(CEA)5.6μg/L(正常值<5.0μg/L)、CA19-9 38.4 kU/L(正常值<37.0kU/L)。第一次脑脊液(CSF)检查未发现异常细胞。第二次脑脊液检查发现少量可疑恶性肿瘤细胞,脑脊  相似文献   
30.
根据目标教学的特点及知识目标的内涵,本文对中医基础学中应用性、分析综合性等能力性知识目标进行了初步制定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