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6篇
  免费   327篇
  国内免费   221篇
医药卫生   5414篇
  2024年   33篇
  2023年   106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18篇
  2020年   130篇
  2019年   165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09篇
  2015年   103篇
  2014年   385篇
  2013年   225篇
  2012年   225篇
  2011年   248篇
  2010年   230篇
  2009年   249篇
  2008年   264篇
  2007年   247篇
  2006年   274篇
  2005年   277篇
  2004年   260篇
  2003年   239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39篇
  1999年   117篇
  1998年   102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82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991.
从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中分析其对骨性关节炎的相关论述,并探讨其对骨性关节炎的预防与治疗的指导意义,认为本病的防治均不应局限于局部关节,要注意着眼整体,注重全身气血、筋骨并重、肝肾同治、内外结合,控制病情发展,以达到最佳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92.
颅内出血电阻抗成像系统及初步动物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采用电阻抗成像技术实现一种可早期检测持续性或迟发性颅内出血设备的可行性.方法 实现了可工作于(1~190)kHz、测量精度优于0.04%、成像速度可达1.25帧/s以上的电阻抗断层成像系统.在此基础上,在8只重(10.00±0.76)kg的小猪颅内分别注入2 ml抗凝血以观察成像结果,同时还分别观察了4例注入2 ml生理盐水和4例注入2 ml蒸馏水时相应区域电阻率的变化情况.结果 注入生理盐水后,目标区域的电阻率降低,而注入蒸馏水后目标区域的电阻率升高.除2例无效实验外,注血实验中有3例因血液被注入侧脑室而导致目标区域电阻率上升,另有3例电阻率降低.结论 采用电阻抗成像技术对持续性或迟发性颅内出血病人进行早期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3.
基于电阻抗成像的均质头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估低电导率的颅骨对人脑阻抗成像的影响.方法 基于适用于头部的优化的硬件系统和反投影算法,在建立的一个圆筒形和一个半球形的包含"颅骨"的均质头模型上,对多种扰动目标进行成像研究.结果 现有系统对含均质"颇骨"的头部物理模型内电导率、位置和尺寸不同的简单扰动目标成功地进行了图像重建.结论 "颅骨"的存在对重构图像产生了显著的影响,揭示了脑电阻抗图像监护的可行性,为动物实验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94.
单纯糠疹是一种发生于儿童的局限性色素减退性疾病,有轻微鳞屑,边界不清.其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特应性体质、干燥及日光照射是潜在的危险因素.组织病理显示,病变区域表皮基底层黑素含量较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处明显减少,免疫组化显示,病变区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含量与皮损周围正常皮肤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中可以使用润肤剂.新近研究显示,钙调磷酸酶抑制剂等抗炎药物可以起到良好的治疗及预防复发的疗效.  相似文献   
995.
目的:分析1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患者的家系遗传及COL7A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临床资料,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利用GenCap目标基因技术对患儿全基因组外显子区域DNA捕获并富集,再利用IlluminaHiSeq 2 000第二代测序仪进行测序,与正常人进行数据比对分析,采用Sanger测序法进行验证。结果:患儿COL7A1基因第104号外显子出现7769delG纯合突变,该突变分别遗传自父母,父母该位点有杂合变异,父母及其家系中其他成员表型均正常。结论:该例患儿诊断为严重泛发型隐性营养不良型大疱性表皮松解症,致病机制为COL7A1基因出现纯合突变,产生提早终止密码。  相似文献   
996.
997.
目的 研究血清miRNA-210,miRNA-126表达在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113例在延安大学咸阳医院接受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狭窄患者(再狭窄组23例,无狭窄组90例)及25例体检健康者(对照组)的血清及临床资料,采用实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血清miRNA-210和miRNA-126 的表达,比较分析其在各组中的变化。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查评价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发生。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价血清miRNA-210和miRNA-126的临床意义。结果 血清miRNA-210和miRNA-126 在对照组、无狭窄组和再狭窄组中的表达分别为0.25±0.07,0.53±0.16,0.93±0.23和0.97±0.27,0.67±0.19,0.23±0.09。与对照组比较,血清miRNA-210在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的表达明显增高,而miRNA-126表达则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与无狭窄组比较,再狭窄组miRNA-210表达水平明显增高,而miRNA-126表达则显著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5.9,116.7,P=0.000)。颈动脉超声检查显示,颈内动脉内径(PD)和颈内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分别在对照组、无狭窄组和再狭窄组中的检查结果为5.51±0.72,4.70±0.63,3.07±0.52 mm和71.27±19.26,93.90±27.38,185.72±75.17 cm/s。与对照组比较,再狭窄组和无狭窄组的PSV均显著增高,而PD则显著降低,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再狭窄组的PD与无狭窄组比较显著减小,而PSV则显著增快,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38.96,99.75,P=0.000)。miRNA-210和miRNA-126在再狭窄组的表达具有负相关性(r=-0.859,P<0.01),且分别与PD和PSV具有相关性(r=0.868,-0.852,P<0.01),(r=-0.897,0.876,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miRNA-210和miRNA-126水平的AUC分别为0.839(95%CI:0.755~0.942,P<0.01)和0.857(95%CI:0.749~0.966,P<0.01)。结论 血清miRNA-210和miRNA-126水平检测可用于颅内动脉支架成形术后再狭窄的诊断以及预测,并可能成为该疾病的基因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998.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置管时间以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于我院进行PICC置管治疗的患者120例,将其随机等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标准PICC护理方式进行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PICC平均留置时间、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PICC平均留置时间长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 0. 05);研究组患者深静脉血栓、静脉炎、发热等并发症及导管阻塞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 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显著提升护理整体专业性,减少并发症以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通过个性化的护理服务,促进患者心理状态的改善,提升患者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探讨儿童单纯脊髓栓系综合征(TSC)小切口松解术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选取2017年12月—2020年12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单纯TSC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所有患儿仅采用终丝切断术,其中对照组患儿采用传统手术,观察组患儿采用小切口松解术,并术后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患儿住院时间、切口大小;术后及随访终点的临床疗效;手术前后及随访6个月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日本骨科协会评估量表(JOA)评分变化;术后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0.05),切口小于对照组(P <0.05)。术后和随访6个月时,两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术前、术后、随访6个月的VAS、JOA评分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的VAS、JOA评分有差异(F=2.507和4.142,P=0.014和0.000);(2)观察组与对照组VAS、JOA评分有差异(F=4.913和2.229,P=0.000和0.029);(3)两组VAS、JOA评分变化趋势有差异(F=3...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 了解我国双相障碍临床药物治疗性研究文献的方法学现状以及国内精神科医师对 CONSORT声明及Jadad 评分量表的了解与熟悉程度。方法 采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 Medline、Web of Science、PsycINFO 以及Embase 等中英文数据库中我国研究者已发表的双相障碍临床药 物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RCT)。按照中国双相障碍防治指南的出版和更新时间将文献分为A 组(2007 年 以前)、B 组(2007— 2015 年度)和C 组(2015— 2017 年度)运用CONSORT 声明和Jadad 评分量表评定文献 的方法学质量。结果 共纳入154 篇RCT 文献,中文149 篇(96.8%),英文5 篇(3.2%)。CONSORT 声明评 价结果:受试者来源、干预措施、结局指标的界定、统计学方法、纳入分析人数、不良反应以及试验结果 普遍意义的报告率均高于90%,但样本量的计算、随机序列的产生与分配方案的隐藏、盲法、受试者的 失访和依从性描述等项目的报告率均低于50%;Jadad 评分量表评定结果:国内高质量文献数为5 篇,占 3.4%,国外发表的文献高质量者为3 篇,占60%。结论 我国目前发表的双相障碍临床药物治疗性研究 文献,采用CONSORT声明和Jadad 评分量表评定方法学质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精神科临床科研工作 者对CONSORT 声明和Jadad 评分量表了解甚少,有待进一步专题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