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09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本研究探讨符合线路SPECT^18F—FDG显像检查对淋巴瘤患者诊断及治疗后监测复发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2008年病理活检和免疫组织化学确诊的淋巴瘤患者71例次的SPECT/PET检查结果。结果表明:28例患者初次治疗前行SPECT/PET检查的准确率100%,而CT准确率为81.7%。SPECT/PET和CT对病灶的检出灵敏度分别为85.7%和53.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3)。SPECT/PET和CT对结外病灶的检出灵敏度分别为91.3%和56.5%,两者有显著性差异(P=0.007)。32例淋巴瘤患者在治疗结束后随访阶段共进行了43例次SPECT/PET检查。SPECT/PET对复发的阳性预测值为100%、阴性预测值为92.9%。6例患者为SPECT/PET先于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他实验室、影像学检查发现疾病复发。结论:SPECT/PET检查结果对淋巴瘤患者诊断和监测复发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2.
本研究探讨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急性肾衰竭(acuterenalfailure,ARF)的发生率、危险因素以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86例allo—HSCT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分析。采用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研究了ARF发生的危险因素。使用Cox回归法分析了ARF与allo—HSCT患者生存时间的关系。结果表明:ARF发生率为31.40%,发病中位时间为allo—HSCT后59.5天。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发现,移植前肾脏疾病、败血症或感染中毒性休克、高胆红素血症为allo—HSCT后A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同时,ARF是影响allo—HSCT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llo—HSCT后ARF发生率高;败血症或感染中毒性休克、高胆红素血症、既往肾脏病史是allo—HSCT后ARF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ARF是影响allo—HSCT患者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3.
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探讨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出血性膀胱炎(HC)发生的相关因素。对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03年7月-2009年8月收治的18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患者的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以移植后180天为随访终点,对全部188例患者和其中150例异基因HSCT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与HC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表明:①188例HSCT患者中,HC发生率为27.12%(51/188)。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男性RR=1.673,P=0.076)、异基因HSCT(RR=1.848,P=0.061)与HC的发生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异基因HSCT是H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RR=4.508,P=0.037)。②异基因HSCT的患者HC发生率32.67%(49/150),其中Ⅱ-Ⅳ级HC发生率28.00%(42/150)。单因素分析提示,单倍体相合或非血缘供者(RR2.444,P=0.018)、尿巨细胞病毒(CMV)阳性(RR2.059,P=0.021)及血、尿CMV同时阳性(RR2.497,P=0.003)是Ⅱ-Ⅳ级HC发生的危险因素。患者中年龄26—40岁(与≤25岁或≥41岁相比,RR0.454,P=0.056)、预处理方案含氟达拉滨(Flu)(RR=0.504.P=0.059)、TBI(RR0.185,P=0.095)的患者Ⅱ-Ⅳ级的HC发生率有下降的趋势;预处理应用环磷酰胺(RR2.015,P=0.063)、使用抗人胸腺球蛋白(ATG)(RR2.343,P=0.054)、合并血CMV阳性(RR2.123。P=0.088)时Ⅱ-Ⅳ级HC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尿CMV同时阳性(RR2.269,P=0.008)、预处理未使用Ru(RR=2.106,P=0.040)是Ⅱ-Ⅳ级H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ATG(RR=2.154,P=0.083)的患者Ⅱ-Ⅳ级HC的发生有增加的趋势。结论: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HC发生率高,血、尿CMV同时阳性、预处理中未使用Flu是Ⅱ-Ⅳ级HC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使用ATG后Ⅱ-Ⅳ级HC发生有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44.
无血缘关系脐血移植治疗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 观察无血缘脐血移植 (UCBT)治疗儿童和成人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的植入率、移植物抗宿主病 (GVHD)的发生和生存情况。方法 血液系统恶性疾病患者 17例 ,其中儿童 13例 ,成人 4例。 12例接受单份脐血 (CB) ,5例接受 2份CB。脐血与受者HLA 6个位点相合 6例 ,4~ 5个位点相合11例。 10例患者移植时处于疾病稳定期 ,7例处于复发或难治白血病阶段。预处理多数采用BU CY或CY TBI方案 ,同时应用抗胸腺细胞球蛋白。GVHD预防采用环孢菌素A(CsA)为主的方案。结果 14例存活超过 4 0d的患者进行了脐血植入率的评价。至移植后 6 0天 ,12例 (86 % )患者白细胞达到了植入标准 ,植活时间为 (2 1.0± 1.3)d ;10例 (71% )血小板达到植活水平 ,植活时间为 (39.0± 10 .3)d。 4例患者发生Ⅱ度急性GVHD ,2例发生慢性GVHD。 17例患者 11例存活 ,其中无事件生存 (EFS) 8例。10例处于疾病稳定期患者 ,2年总生存概率 (OS)为 90 % ,无事件生存率 (EFS)为 70 % ;7例处于复发或难治白血病阶段的患者 ,只有 2例存活而无复发。 4例成人患者 2例达到了持久植入 ,目前EFS分别为 18和 14个月。结论 初步结果表明 ,HLA相合及 1~ 2位点不合的UCBT是可行的 ,尤其是移植前处于疾病稳定状态的患者。对于 1份脐血有核细胞不足的成人患者 2  相似文献   
45.
46.
目的:了解多潜能造血祖细胞向红系分化过程中造血因子受体的改变。方法;应用受体结合实验和Northern杂交技术分别测定了依赖Epo和GM-CSF增殖的造血相细胞株UT-7在Epo存在下向红系分化过程中Epo受体(EpoR)和GM-CSF受体(GM-CSF-R)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UT-7分化至红系阶段Epo-R表达明显上调,而高亲合力和中亲和力GM-CSF-R明显下调。结论:UT-7分化至红系阶段丧失对GM-CSF反应性是由于Epo促使GM-CSF-R-α和β亚单位表达下调所致。提示增加Epo-R和减少GM-CSF-R表达是Epo诱导髓系相细胞向红系分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47.
本文报告异基因骨髓移植(BMT)70例,其中供、受者ABO血型不合者25例;HLA/MLC配型不合者13例。配型不合患者加用胎肝及胎儿胸腺细胞输注,以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霉菌及病毒感染的预防常规加用大蒜新素。结果加输胎肝及胸腺细胞者9例中无1例发生Ⅱ-Ⅳ度GVHD,大蒜新素预防用药组间质性肺炎发生率明显降低,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与急性白血病第一次缓解期BMT后长期存活概率分别为82.8%及66.6%。  相似文献   
48.
本研究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对异基因自然杀伤细胞(NK)和NK-T细胞增殖和杀伤功能的影响。分离健康供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抗人CD3单克隆抗体、IL-2和PHA诱导下培养扩增NK和NK-T细胞,用流式细胞术分析MSC共培养对扩增体系中NK和NK-T细胞比例的影响,MTT法观察MSC对NK细胞杀伤K562细胞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密度MSC能抑制NK细胞的生成,MSC在0、1×105/ml和5×105/ml时培养体系中NK细胞的比例分别为(16.9±4.6)%、(14.0±8.6)%和(6.4±4.6)%,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意义(P<0.05),但MSC在低密度条件下(1×104/ml)可促进NK细胞的生成,NK细胞比例可达(20.9±7.1)%,与无MSC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剂量的变化对共培养体系中NK-T细胞的比例无明显影响。MTT法检测结果显示,共培养体系中K562细胞杀伤作用与NK细胞比例平行,不同密度MSC可能通过对NK细胞比例的双向调节而调节NK细胞对K562细胞的杀伤作用。结论:MSC在低剂量时可促进NK细胞形成并增强其肿瘤杀伤作用,但在高剂量时可抑制NK细胞形成从而抑制其对肿瘤细胞的杀伤作用。  相似文献   
49.
Chronicmyelogenousleukemia(CML)iscytogeneticalycharacterizedbyPhiladelphia(Ph)chromosome,whichrepresentsareciprocaltransloca...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双份HLA不全相合非血缘脐血移植(UCBT)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的造血、免疫重建及植人状态。方法:l例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43岁,体重75kg,采用双份HLA不全相合非血缘脐血移植治疗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患者1例。预处理方案由白消胺(BU)、环磷酰胺(CY)和抗胸腺细胞球蛋白(ATG)组成。应用环孢素A(CsA)和骁悉(MMF)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移植后19天造血重建,NK细胞和B细胞分别于术后30天和120天恢复正常,DNA短串联重复序列多态型(STR)和HLA差异分析显示移植后17天、30天、150天基因型表现为完全性双份供者的嵌合型,未发生GVHD。随访150天,血常规、骨髓象检查正常。结论:双份HLA配型不合的脐血用于成人脐血移植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