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21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211.
背景 近年来研究表明早期肠内营养可以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但对于存在禁忌证的患者,早期启动肠内营养可能难以耐受.目的 研究影响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成功启动的影响因素,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肠内营养治疗的合理使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肝胆胰外科医学部收治的应用肠内营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收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肠内营养时间、72 h后耐受情况、肠内营养的疗效,比较成功组与失败组的条件差异.结果 纳入SAP患者35例,应用肠内营养共109例次,营养途径包括口服和管饲,肠内营养种类包括单糖以上的食物或营养制剂.其中男性65例次(59.63%),女性44例次(40.37%),中位年龄46岁(IQR:36,62).肠内营养成功率71.6%(78/109).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体温>37.3℃(OR=0.07,95%CI:0.01~0.27,P<0.001)与肠内营养成功与否独立关联.结论 体温升高患者启动肠内营养易发生不耐受和启动失败.  相似文献   
212.
目的:了解母婴同室新生儿出生早期低血糖的发生情况。方法:对2007年8月~2008年8月在该院分娩的符合母婴同室标准的新生儿出生后1 h内进行血糖检测。结果:①无并发症的剖宫产和顺产之间血糖有明显差异,剖宫产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阴道分娩(P<0.01)。②无并发症的巨大儿和正常体重儿之间的血糖值有明显差异,巨大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体重儿(P<0.01)。③孕妇有并发症组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明显高于无并发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孕妇无并发症但有胎儿宫内窘迫的与无宫内窘迫的新生儿之间血糖有明显的差异,有宫内窘迫的新生儿出生后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无宫内窘迫组。结论:对母婴同室新生儿出生后早期进行血糖筛查很有必要,特别是对于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分娩的新生儿,以便及时发现无症状性低血糖并给予尽早开奶,加强喂养,防止持续性低血糖对脑组织造成的不可逆损伤。  相似文献   
213.
背景:关节置换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在个体间存在很大的差异。有研究表明,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活性的增高对于血栓溶解管腔再通有促进作用。 目的:分析兔深静脉血栓形成后不同时段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及白细胞介素8质量浓度对于反映血栓病情有无特异性。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78只,随机分为血栓组、假手术组及正常对照组,血栓组造模后14 d根据血栓再通情况分为再通组及未通组。分别于血栓后8 h,3 d,7 d,14 d抽取耳缘静脉血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白细胞介素8质量浓度测定和血常规检测。 结果与结论:血栓后第7天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质量浓度再通组较未通组有显著升高(P < 0.01),白细胞介素8质量浓度再通组较未通组降低(P < 0.05)。其变化与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之间无相关性(P > 0.05)。结果表明血栓形成后血浆高质量浓度的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的病例血栓再通情况较好。单核细胞趋化蛋白4的质量浓度通过反映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活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后。  相似文献   
214.
目的初步建立上海地区成人肺功能医学参考值范围和一秒率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正常值。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0年2月的健康成年体检者,对合格人群进行肺功能测定,根据华东地区肺功能正常预计值公式判断结果,以肺功能正常和基本正常2∶1的比例入选360例受试者,按年龄分为6组,每组60例,男女各半。收集14项肺功能参数:肺活量(VC)、功能残气量(FRC)、肺总量(TLC)、残气容积(RV)、残气容积/肺总量(RV/TLC)、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一秒率(FEV1/FVC)、呼气峰流量(PEF)、用力呼出2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25%)、用力呼出50%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50%)、用力呼出75%肺活量时呼气流量(FEF75%)、一氧化碳弥散量(DLCO)、每升肺泡容积的一氧化碳弥散量(KCO)。以性别、年龄、身高、体重为自变量建立新的预计值公式,并根据新公式推算各参数的医学参考值范围,计算一秒率实测值占预计值的正常百分比。结果建立了新的肺功能正常预计值公式,其中DLCO=5.206+4.314×性别("男"=1,"女"=0)-0.144×年龄(y)+0.098×身高(cm)+0.082×体重(kg),KCO=9.346-0.026×年龄(y)-0.031×身高(cm)+0.025×体重(kg)。推算出VC、FVC、FEV1、FEV1/FVC的正常值低限(LLN)(P5),FRC、TLC、RV、RV/TLC的LLN(P2.5)及正常值高限(P97.5),其中FEV1/FVC LLN(P5)=101.924-0.144×年龄(y)-0.118×身高(cm),其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正常值低限为92%。结论在国内无肺功能参数医学参考值和一秒率判断标准,而目前华东地区弥散量预计值偏高的情况下,可以参考本项研究结果。FEV1/FVC的LLN或其实测值占预计值百分比的92%可作为阻塞性通气障碍的诊断标准。FEV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