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8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居住环境和饮食习惯中可能的危险因素,为过敏性鼻炎的防治提供建议和指导.方法 选择有过敏性鼻炎症状,并且过敏原皮肤点刺试验阳性的168名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过敏性鼻炎组),以1:2比例配对的方法,选择336名同期参加调查,性别和年龄匹配,无鼻、眼、气管和肺以及皮肤过敏症状,无过敏性疾病家族史的儿童为对照组.两组同时填写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调查问卷,内容包括居住环境、饮食习惯等共23个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16个居住环境因素中,以前是否饲养宠物、家里有无空调、地板类型、取暖装置,一同居住人数、房屋面积等6个变量进人回归方程;在7个日常饮食习惯的因素中,只有"进食鱼类多少"1个变量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居住环境在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大量进食鱼类与儿童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密切相关,应加强对家庭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尽量降低空气中尘螨密度,注意合理饮食结构,以期降低过敏性疾病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人细小病毒B19感染与呼吸道感染患儿粒细胞减少症两者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99例呼吸道感染并粒细胞减少症和61例吸道感染但粒细胞正常患儿的血清,应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两组患儿血清中的人细小病毒B19 IgM抗体.结果:99例呼吸道感染并粒细胞减少患儿血清中,34例(34.3%)B19 IgM抗体阳性,61例对照组患儿血清中10例(16.4%)B19 IgM抗体阳性.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人细小病毒B19与呼吸道感染粒细胞减少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3.
目的总结临床表现以胃肠道表现为主的食物过敏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收集中山市博爱医院确诊为过敏性胃肠炎的3例患儿,总结其临床表现,胃镜下表现,诊断,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2例患儿以进食后哭闹,呕吐,并呕吐咖啡样液体为主要表现,1例以腹泻为主要表现,3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体重不增,营养不良,贫血等情况,3例患儿胃镜检查显示胃粘膜糜烂,充血,损害。经过更换特殊奶粉喂养后,3例患儿病情均明显改善,无再呕吐,腹泻,贫血纠正。结论食物过敏可导致患儿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等胃肠炎表现,同时可出现贫血,生长发育迟缓等。胃镜检查可见胃粘膜充血,糜烂,损害。食物过敏性胃肠炎无异性临床表现,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食物激发试验,回避试验,避免过敏原为最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4.
目的 分析中山市儿童、少年人群中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FGIDs)的发病情况.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和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罗马Ⅲ诊断问卷,对在校儿童少年进行问卷调查,按照罗马Ⅲ标准诊断FGIDs.结果 4~10岁儿童功能性胃肠病的总体患病率为13.69%,其中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最高(7.61%),其次为功能性腹痛(2.38%)、肠易激综合征(1.39%)、腹型偏头痛(0.79%)、周期性呕吐综合征(0.73%);11~16岁少年功能性胃肠病的总体患病率为11.68%,其中,功能性便秘的患病率最高(6.12%);其次为腹型偏头痛(1.55%)和肠易激综合征(1.19%).结论 中山地区儿童少年FGIDs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其中功能性便秘是最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FGIDs影响儿童少年生活质量,应予以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25.
目的 分析0~7岁流动儿童与户籍儿童疾病谱,为疾病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对0~7岁户籍儿童及流动儿童各120例进行疾病调查,按年龄不同分为3组,每组40例.婴儿组(1~ 12月),幼儿组(1~3岁),儿童组(3~7岁),调查近一年的患病情况.结果 户籍婴儿组(1~12月)常见疾病前五位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小儿肠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泌尿道感染.流动婴儿组(1~12月)疾病谱相同,但发病频率较高.户籍幼儿组(1~3岁)常见疾病前五位为: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小儿肠炎、过敏性疾病、意外伤害.流动幼儿组(1~3岁)疾病前五位:上呼吸道感染、肺炎、小儿肠炎、意外伤害、过敏性疾病.户籍儿童组(3~7岁)前五位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肠炎、过敏性疾病、肺炎、意外伤害.流动儿童组(3~7岁)前五位疾病:上呼吸道感染、小儿肠炎、意外伤害、肺炎、过敏性疾病.结论 婴儿组(0~ 12月)户籍儿童与流动儿童疾病谱相同,但发病频率不同,幼儿组(1~3岁)和儿童组流动儿童意外伤害明显增加,户籍儿童过敏性疾病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26.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时电解质紊乱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30例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患儿的电解质紊乱。方法 对30例患儿多次进行电解质检测分析。结果 小儿急性呼吸衰竭时电解质紊乱依次是低氯血症(55.8%),低钾血症(36%),低钠血症(25.6%),低镁血症(24.6%),高钾血症(19.7%)。呼衰早期以低血氯、低血钠、高血钾为主,呼衰纠正后以低血氯、低血钠、低血钾为主。结论 难治性呼衰及死亡病例100%合并有一种或两种以上严重电解质紊乱。大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探讨6~12月龄婴儿中、重度缺铁性贫血(IDA)的危险因素,并初步了解IDA对婴儿神经运动发育的影响及其气质特点。方法 326例6~12月龄IDA患儿为研究对象,按贫血程度分为轻度(176例)、中度(111例)、重度(39例)组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中、重度IDA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另选取同期年龄、性别等背景相匹配的346例非IDA儿童作为对照组。IDA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儿童Gesell婴幼儿发育量表、气质量表进行智能发育及气质的评估。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出生体重、胎龄、多胎、母亲孕期贫血、母亲缺乏IDA相关知识与贫血程度有关(P< 0.05)。以轻度IDA组为对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多胎、早产、低出生体重(< 2 500 g)、母亲孕期贫血、母乳喂养、母亲缺乏IDA相关知识是重度贫血的危险因素(OR> 1,P< 0.05);早产,母乳喂养、混合喂养是中度贫血的危险因素(OR> 1,P< 0.05)。IDA组Gesell总发育商、大运动、适应行为、精细动作得分较对照组低(P< 0.05)。IDA组难养型及中间偏难养型气质的比例较高(P< 0.05)。IDA组活动水平、节律性、适应性、坚持性维度得分较对照组高(P< 0.05)。结论 早产、多胎、低出生体重、喂养方式、母亲孕期贫血及母亲缺乏IDA相关知识与6~12月龄婴儿IDA贫血程度相关。IDA患儿神经运动发育落后,消极气质类型居多,需加强对患儿心理行为问题的重视,指导家长选择恰当的喂养及教育方式。  相似文献   
28.
目的:探讨居住环境和饮食习惯对学龄儿童哮喘发生的影响,为临床提供指导。方法:选择符合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标准的129 名6~12岁学龄儿童为研究对象(哮喘组),选择258名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儿童为对照,同时填写包括居住环境和饮食习惯等共 23 个因素的呼吸道过敏性疾病调查问卷。结果: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16个居住环境因素中,以前是否饲养宠物、地板类型、枕头类型、被子类型、取暖装置、房屋面积等6个因素进入回归方程,而7个饮食习惯因素均没有进入回归方程。结论:居住环境在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加强对居住环境的控制,有助于降低儿童支气管哮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9.
血尿是儿童泌尿系统疾病常见临床症状之一。无症状性血尿是指患儿除血尿(尿中红细胞数量超过正常)外不伴其他症状。根据血尿来源不同,血尿的病因不一、多样,一般经临床病史、体检和血、尿检查、影像学检查,以及肾活检等手段综合分析可作出病因诊断,但最终仍有部分血尿原因有待于动态观察。早期、积极寻找血尿的可能病因有助于合理干预,减少不良预后。现将广东省中山市进行的婴幼儿血尿流行病学调查所发现的118例婴幼儿无症状血尿的病因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2011年手足口病(HFMI))诊疗指南危重症早期预警指标对危重症HFMD的预警价值。【方法】采用2011年HFMD诊疗指南早期预警指标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1年5月本院收治的重症HFMD患儿438例(第一组)。然后前瞻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本院收治的重症HFMD患儿509例(第二组)。按符合2011年HFMD诊疗指南危重症早期预警指标项目的数目把重症HFMD患儿分为4类。结合最终进展为危重症HFMD的对应例数,探讨2011年HFMD诊疗指南危重症早期预警指标的顸警价值。【结果】第一组按符合危重症早期预警指标的数目进行分类:符合一项的患儿314例,转为危重症HFMD为10例,发生率3.2%;符合两项的患儿为223例,转为危重症HFMD21例,发生率为9.4%;符合三项的患儿为101例,转为危重症HFMD48例,发生率为47.5%;符合四项的患儿为18例,转为危重症为15例,发生率为83.3%。第二组按预警指标对重症HFMD患儿进行分类:符合一项的患儿416例,转为危重症HFMD为5例,转为危重症HFMD的发生率为1.2%;符合两项的患儿为105例,转为危重症HFMD8例,发生率为7.6%;符合三项的患儿为42例,转为危重症HFMD12例,发生率为28.6%;符合四项的患儿为8例,转为危重症为7例,发生率为87.5%。符合三项时两组危重症转化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2011年HFMD诊疗指南危重症早期预警指标可以较好的预测重症转为危重症患儿的发生,特别是符合三项的重症HFMD患儿需要高度重视,积极干预,避免伤残,提高救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