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7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95篇
医药卫生   3047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59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38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74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37篇
  2011年   146篇
  2010年   138篇
  2009年   146篇
  2008年   118篇
  2007年   158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29篇
  2004年   113篇
  2003年   91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112篇
  2000年   97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6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4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37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7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分离培养家兔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观察体外培养生长特性,并在特定条件下诱导分化,探讨其成脂成骨分化能力。方法:无菌条件下切取家兔腹股沟处脂肪组织,0.25%Ⅰ型胶原酶消化,分离培养原代细胞,取第3代ASCs做实验,用HE染色观察细胞形态,MTT比色法测定细胞生长曲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细胞表面标志物;用油红O染色和茜素红染色鉴定成脂和成骨诱导分化。结果:从家兔脂肪组织中分离获得的ASCs形态为长梭形,成纤维细胞样,生长活力旺盛,具有较强的增殖能力;流式细胞仪分析CD29呈阳性表达,CD31呈阴性表达;成脂诱导的细胞油红O染色阳性,成骨诱导的细胞茜素红染色阳性。结论:本实验分离培养的细胞为ASCs,具有成脂和成骨分化潜能。  相似文献   
102.
microRNAs是一类非编码小RNAs分子,新近发现其具有重要的调节基因表达的功能,它能通过抑制翻译和降解靶mRNA来负性调控转录后水平的基因表达,miRNAs已经被证实在肌肉发育和肌细胞增殖和分化的调节中具有重要作用。最近研究发现,肌肉特异性转录因子控制一些microRNAs的表达,通过多种机制调节肌肉发育和功能。结合信息学、生物化学和遗传基因学方法,不仅将阐明骨骼肌microRNAs调控网络,更好地理解肌肉组织的调节,还将通过鉴定候选microRNAs的潜在临床应用靶点,增加肌肉营养不良的治疗干预的新机会。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研究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表皮角蛋白的变化规律以及正常表皮细胞培养液对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胶原合成的影响。方法:4例烧伤患者,每人取少量增生性瘢痕和临近的正常皮肤组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两种组织中与细胞增殖有关的角蛋白14、与细胞分化有关的角蛋白10和与细胞活化有关角蛋白16的变化。收集正常表皮细胞培养12h后的无血清培养液,用DMEM依次配成体积分数为0、5%、10%和20%,分别加入到加有正常和瘢痕组织成纤维细胞的培养板中。分别以MTT法测定吸光度(A)值,Beckman液闪计数仪测定3H-脯氨酸掺人值,分别用以反映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和胶原合成速率。结果:与正常表皮比较,瘢痕表皮中角蛋白16明显表达增强,角蛋白10降低,角蛋白14无明显变化;正常表皮细胞培养液能促进正常皮肤和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抑制胶原的合成,但对两种成纤维细胞的作用程度不尽相同,对正常成纤维细胞增殖的促进作用和对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都较瘢痕成纤维细胞显著。结论:瘢痕表皮的活化可能是瘢痕增生的一个重要因素;正常表皮细胞培养液既能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还能抑制胶原的合成,但对瘢痕成纤维细胞胶原合成的抑制作用较正常成纤维细胞弱。  相似文献   
104.
非O1群霍乱弧菌感染腹泻的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解本地区非O1群V.cholerae(霍乱弧菌)感染腹泻的流行状况,对我院肠道门诊腹泻病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了连续两年致病性弧菌的监测,并对非O1群霍乱弧菌感染的流行病学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标本来源1998年至1999年急性腹泻病患者的粪便标本3165份;患者全部为14岁以上的成年人,年龄从14岁至89岁;男性患者1685例,女性患者 1480例。1.2培养基增菌及分离培养基购自北京市东城区卫生防疫站,MH琼脂购自生物梅里埃公司。新鲜脱纤维羊血和兔血本实验室…  相似文献   
105.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持续服用对急诊下行阑尾切除术中和术后出血及其他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急性阑尾炎患者66例,其中持续应用阿司匹林组25例,未服用阿司匹林组41例。均急诊行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放置腹腔引流管率(引流量)、术后出血(再手术)率、术后输血率、切口感染率、血栓栓塞事件率住院时间及病理类型。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放置腹腔引流管率、术后出血(再手术)率、术后输血率、切口感染率、血栓栓塞事件率、住院时间、病理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细致的操作及妥善的止血下,急诊下行阑尾切除患者围手术期持续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是安全的,并不增加术中和术后出血风险。所以不建议拖延手术。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观察扶正化瘀胶囊联合替诺福韦治疗乙肝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 对116例慢乙肝肝纤维化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用药的不同,分为单药组和联合组.单药组(56例)服用替诺福韦300 mg/次,1次/d,疗程72周;联合组(60例)服用替诺福韦(剂量及其疗程同单药组)加扶正化瘀胶囊1.5g/次,3次/d,疗程72周;观察比较其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乙肝病毒(HBV)DNA定量、HBV血清学标志物、肝纤维化4项、腹部超声及Fibrosean测量指标肝脏硬度值(LSM)肝纤维化无创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肝功能均恢复正常;HBV DNA<500拷贝/mL的比例分别为82.14% (46/56)、86.67%(52/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1.43%(12/56)、23.33% (14/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肝纤维化4项指标较单药组显著下降(P<0.05);治疗后腹部超声检测指标门静脉直径、门静脉血流速度、脾脏厚度和门脉血流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LSM值治疗后均降低,且联合组与单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扶正化瘀胶囊与替诺福韦联合治疗乙肝肝纤维化较单纯西药疗效显著,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07.
目的:分析髂筋膜间隙阻滞术后镇痛对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患者应激水平及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60例本院自2016年3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股骨近端骨折老年患者,所有患者均实施手术治疗,在此基础上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0)、观察组(n=30),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镇痛,观察组术后给予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分析两组疼痛程度、应激水平及凝血功能.结果:疼痛程度对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应激水平及凝血功能对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股骨近端骨折手术患者术后髂筋膜间隙阻滞镇痛,具有较高的镇痛效果,对改善患者应激水平及凝血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自制万古霉素质控血浆在血药浓度监测中的稳定性,应用Westgard多规则理论评估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监测(TDM)的室内质量控制。方法:取万古霉素标准品12.20mg,50%甲醇溶解后加入空白血浆基质液,制备质量浓度分别为4.88,24.40,40.02μg·mL-1的万古霉素质控血浆,在连续25个工作日内对75个低、中、高质控浓度进行监测,绘制LeveyJennings质控图和Z-分数质控图,采用Westgard多规则进行质量评估。结果:万古霉素低、中、高室内质控的日内和日间RSD分别为0.59%~0.86%、3.90%~5.67%,回收率分别为98.90%~102.11%、102.93%~106.91%,符合《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生物样品测定的要求;绘制的质控图显示低、中、高浓度质控血浆均未出现失控。结论:自制万古霉素质控血浆操作方法简单、成本低、结果可靠,可以作为实验室日常质量控制;利用室内质控评价体系对TDM监测数据进行评估,可以保证血药浓度测定的准确性、可靠性,从而为临床合理化给药提供准确信息。  相似文献   
109.
新生儿惊厥是新生儿神经系统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通常需要及时的治疗。但是目前与新生儿惊厥治疗有关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却很缺乏,使得临床诊治工作的循证医学证据不足。尽管如此,对于新生儿惊厥发作的患儿进行连续长期视频脑电图的监测仍是必要的,它是诊断新生儿惊厥的金标准。同时了解惊厥的病因也很重要,这有利于医生更好的认识惊厥的病程和指导治疗。新生儿惊厥的治疗手段并不多,目前仍以药物治疗为主,一线药物为苯巴比妥,二线药物有苯妥英钠、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劳拉西泮、氯硝西泮和咪达唑仑等)、左乙拉西坦、利多卡因、托吡酯、布美他尼。另外,亚低温治疗也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10.
邓相容  彭涛  牛翔科  吕赛群  钟诗雨   《四川医学》2022,43(4):412-414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57岁,因“左上腹疼痛2周”于2020年12月2日入院。查体见贫血貌,左上腹部压痛,未查见反跳痛,肌肉紧张。既往无肝炎、肝硬化病史,无饮酒史,无特殊药物服用史,2+年前行腰椎内固定术。家族史:其父因“胃癌”去世。腹部、盆腔CT检查提示:在胃小弯处见恶性占位性病灶伴外周淋巴结转移、多发肝转移;实验室检查提示:甲胎蛋白> 2479.34 IU/ml;胃镜检查提示:胃新生物,活检后病理诊断为胃肝样腺癌(hepatoid adenocarcinoma of the stomach,HAS),侵出浆膜、神经、脉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