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0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气候特点】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是“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节点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  相似文献   
82.
骨髓抑制性贫血小鼠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建立适用疗效观察的骨髓抑制性贫血小鼠模型。方法本实验采用BALB小鼠80只,分10组,每组8只,通过正常组、单纯照射组、单纯环磷酰胺注射组、照射加环磷酰胺注射组和照射加环磷酰胺加氯霉素注射组等复合造模比较骨髓造血情况。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所有造模组的血像和有核细胞数都显著性降低。根据死亡率和全血细胞数分析,复合造模照射加环磷酰胺组的效果最为突出。结论复合造模照射加环磷酰胺注射组是一种小鼠全血细胞下降骨髓抑制性贫血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83.
红景天苷对骨髓抑制贫血小鼠骨髓基质金属蛋白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酶谱电泳法观察了红景天苷对骨髓抑制贫血小鼠骨髓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MMP-2、MMP-9)的影响,并探讨其在造血调控中的可能作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各组小鼠骨髓细胞中均检测到MMP-2和MMP-9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及高、中、低剂量红景天苷组骨髓细胞中MMP-2、MMP-9蛋白表达明显增强。在造模后第4d,中剂量红景天苷组中MMP-2和MMP-9表达最强。在8d,分别是低剂量和中剂量红景天苷组中MMP-2和MMP-9表达最强。酶谱电泳结果显示,在对照组骨髓中可检测到66kD(MMP-2的酶原形式,proMMP-2)、62kD(MMP-2的活性形式,MMP-2)、86kD(MMP-9活性形式,MMP-9)和94kD(MMP-9的酶原形式,proMMP-9)4条明胶酶的活性带,其中MMP-9的活性最强。造模后骨髓造血微环境中明胶酶的活性明显降低,不同剂量的红景天苷均能明显促进proMMP-9和MMP-9的活性增强,使proMMP-2的活性减弱。结果表明,红景天苷可能通过促进骨髓细胞中基质金属蛋白酶表达增强、骨髓造血微环境中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升高,进而导致ECM中或基质细胞膜上细胞因子的释放、骨髓微血管损伤的修复以及HSCs增殖、迁移和分化能力的增加来促进骨髓造血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赤芍总苷(TGC)对S180肉瘤小鼠的抑瘤作用,进行较系统的肿瘤细胞组织形态学观察。方法:造模后,观察TGC对瘤鼠肿瘤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以及肿瘤组织光、电镜病理变化的影响。结果:通过赤芍总苷中药的治疗,实验组、联合组、CY组与模型组的抑瘤率表达具有显著性差异。对免疫器官胸腺指数、脾脏指数影响也具有显著作用。肿瘤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赤芍总苷具有明显抑瘤作用。结论:赤芍总苷对瘤细胞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5.
目的纯化人白细胞介素24(IL-24)的原核重组表达质粒pET-21a(+)-IL-24在大肠杆菌BL(DE3)中的表达产物rhIL-24,并初步探讨其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抗肿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RT-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rhIL-24对胃癌细胞株SGC-7901中促凋亡因子bax表达的影响,鸡胚绒毛尿囊膜技术观察其对血管形成的影响。结果rhIL-24处理组胃癌细胞中促凋亡因子bax表达增高,rhIL-24处理组二、三级血管数目明显减少,三级血管的数目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步表明rhIL-24能上调促凋亡因子bax表达,从而抑制血管生成,发挥对胃癌的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Instant CHEKTM-H.pylori法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Instant CHEKTM-H.pylori法对43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进行血清幽门螺杆菌抗体检测,且与胃组织Giemsa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作比较.结果Instant CHEKTM-H.pylori法检测阳性率为81.40%,胃组织Giemsa染色检测阳性率为72.09%,两者无明显差异.结论Instant CHEKTM-H.pylori法与胃组织Giemsa染色检测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基本相符,表明Instant CHEKTM-H.pylori法有助于临床诊断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87.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累及肠系膜血管引起胃肠道症状者较少见,因其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同时临床无统一诊断标准,易漏诊或误诊,尤其以肠系膜血管炎为首发表现的SLE,误诊率较高.我们分析1例以腹痛、腹腔积液、肠梗阻为首发表现的SLE伴肠系膜血管炎,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糖类抗原CA19.9联合检测在良恶性胆囊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80例胆囊癌患者、100例胆囊良性疾病患者及126例健康正常人,分别应用免疫比浊法和电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hs-CRP和CA19-9含量。结果单独检测胆囊癌患者血清hs—CRP含量的敏感性为82.5%,特异性为68%,单独检测血清CA19—9含量的敏感性为70%,特异性为87%;以hs.CRP和CA19.9任意一项作为阳性指标,敏感性上升为96.25%,而二者均阳性对胆囊癌诊断的特异性上升为91%。结论血清CA19-9检测是胆囊癌诊断较理想的指标,血清hs.CRP和CA19.9联合检测对胆囊癌诊断有互补作用,对良恶性胆囊疾病的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9.
目的分析和评价定量粪便免疫化学试验(FIT)在无症状健康体检人群结直肠癌伺机性筛查中的应用情况。方法选择2018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健康管理中心进行常规体检并行定量FIT结直肠癌伺机性筛查的53 319例体检者, 其中定量FIT阳性并完成结肠镜检查者纳入定量FIT阳性组, 定量FIT阴性并完成结肠镜检查者纳入定量FIT阴性组。分析定量FIT参与率、阳性率。以结肠镜和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 包括无明显异常, 非息肉性病变, 息肉样病变[增生性和(或)炎症性息肉、非进展期腺瘤、进展期腺瘤], 以及结直肠癌, 分析定量FIT阳性与阴性组的各类病变检出率, 受检者的定量FIT测定值, 以及定量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灵敏度和阴性预测值。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 评估定量FIT对结直肠癌和进展期腺瘤的筛查效能。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Wilcoxon秩和检验。结果共完成定量FIT检测51 420例, 总参与率为96.44%(51 420/53 319), 定量FIT阳性2 483例(4.83%)...  相似文献   
90.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后发生迟发性出血风险的预测评分系统。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2月—2020年11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科行ESD术治疗的296例EGC(包括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的资料,经多因素分析找出影响EGC ESD术后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其回归系数对独立危险因素进行赋分,建立术后迟发性出血风险预测评分系统,且根据评分及迟发性出血发生率,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根据评分进行危险分层。结果: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OR=12.163,95%CI:2.735~54.102)、切除标本直径>4 cm(OR=19.091,95%CI:3.726~97.819)、使用抗凝药和/或抗血小板药(OR=5.334,95%CI:1.013~28.088)是EGC 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P均<0.05);评分系统:使用抗凝药和/或抗血小板药为1分,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为2分,切除标本直径>4 cm为2分。根据评分和迟发性出血发生率绘制ROC曲线,其AUC值为0.85(95%CI:0.753~0.947,P<0.001),最佳截断值为1.5分,以评分0~1分定义为低危组,评分2~5分定义为高危组,评分为低危组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03%(2/194),评分为高危组者ESD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为16.67%(17/10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7.208,P<0.001)。结论:病灶黏膜下层纤维化、切除标本直径大于4 cm、使用抗凝药和/或抗血小板药,这3个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风险预测评分系统,能够有效识别EGC ESD术后发生迟发性出血的高风险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