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8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医药卫生   50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91.
目的 观察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的近期临床效果.方法 行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剔除术患者50例,21例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单孔组),29例采用传统四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多孔组),比较两组手术相关资料.结果 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病例.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幅度和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h,单孔组疼痛评分优于多孔组[(2.1±1.2)分vs.(2.8±1.0)分](P<0.05).结论 与传统四孔腹腔镜手术比较,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治疗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安全、可行,能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492.
门脉性肝硬化患者出现代谢性骨病在临床上很少见,国内尚未见报道.1986年我院诊治二例肝硬化骨病患者,现报道如下。例1 患者郭某,男,56岁。1983年11月出现乏力、牙龈出血、皮肤散在出血点,查BPC11×10~9/L,不久出现发热、黄疸、腹水及肝脾肿大,SGPT>500~u,A/G倒置,B超、肝扫描均诊为“肝硬化”,经治疗症状好转。此后常感乏力、腹胀、下肢浮肿,并有不规则发热。体检:面色污秽,右面颊及颈部可见蜘蛛痣,双乳房轻度发育,肺肝界位于右锁骨中线第四肋间,腹高度膨隆,肝脾触诊  相似文献   
493.
目的:探讨阶段行为改变为指导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对痛风患者的影响。方法:将2020年3月1日~2022年9月30日收治的76例痛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阶段行为改变为指导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采用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自护能力[采用自我护理能力量表(ESCA)]、健康行为[采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血尿酸水平,比较两组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后,两组BAI评分、BDI评分、血尿酸水平均低于干预前(P<0.05,P<0.01),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干预后,两组ESCA、HPLP-Ⅱ评分均高于干预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痛风患者实施阶段行为改变为指导的针对性护理干预,有助于调节患者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自护能力及健康行为,从而降低血尿酸水平。  相似文献   
494.
Wnt信号转导级联是整个动物界发育的关键调节因子, 主要参与调节细胞增殖、分化、迁移, 凋亡和干细胞更新等功能。肿瘤微环境是经典Wnt配体的重要来源, 可在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中诱导异常信号通路, 从而导致免疫反应的改变以及肿瘤的侵袭和转移。近年来, 已经确定Wnt/β-连环蛋白(β-catenin)信号通路对于肿瘤细胞的存活和维持是必不可少的, 异常激活的经典Wnt信号通路可能通过调控肿瘤微环境, 破坏肿瘤免疫监视, 从而发生免疫逃避和免疫治疗药物的耐药。这些发现使靶向Wnt信号通路的治疗方法成为抗肿瘤治疗方案中一个新方向。现就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肿瘤微环境调控及其对肿瘤进展的影响作一综述, 为肿瘤患者免疫治疗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95.
目的 观察芦丁对大鼠减压病(DCS)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80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n=12)、DCS模型组(n=34)、芦丁+DCS模型组(n=34)。空气加压模拟潜水方法建立大鼠DCS模型,通过检测DCS发病率、发病起始时间、脊髓病理改变和炎症因子含量变化、肺组织病理病变、肺湿/干比以及肺泡灌洗液蛋白等指标评估芦丁对大鼠DCS的保护作用。结果 空气加压模拟潜水后模型组大鼠DCS发病率为47.06%,芦丁处理虽然能明显降低大鼠DCS的发病率(26.47%),但是无统计学差异(p=0.078);芦丁组大鼠DCS发病起始时间平均为9.53±1.88 min较模型组的平均发病起始时间6.27±2.64 min显著延迟(p<0.05);较正常对照组相比,模拟潜水后大鼠脊髓组织TNF-α(p<0.01)、IL-1β(p<0.05)、MDA含量(p<0.01)、肺泡灌洗液蛋白(p<0.01)、肺湿/干比(p<0.05)等均显著升高,芦丁处理能显著减轻这些指标的改变(p均<0.05);此外,芦丁处理还能明显减轻DCS大鼠肺组织病理改变。结论 模拟潜水前给予芦丁处理对大鼠DCS损伤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96.
目的:系统评价胃癌组织中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BECN1)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检索国内外相关数据库,收集2015年2月1日前发表的关于胃癌组织中BECN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的研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Rev Man 5.3及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了9个研究,其中包含胃癌患者1 62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织中BECN1的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非胃癌组织(OR=0.11,95%CI=0.02~0.62,P=0.01);高分化胃癌组织的BECN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中低分化胃癌组织(OR=14.30,95%CI=5.94~34.4,P=0.000);无远处转移患者的胃癌组织中BECN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有远处转移者(OR=0.39,95%CI=0.22~0.70,P=0.001);BECN1表达与胃癌患者性别、年龄、肿瘤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等无关(均P0.05)。结论:BECN1在胃癌的发生和胃癌细胞分化中可能起重要作用,且BECN1可能参与了胃癌细胞转移能力的调控。  相似文献   
497.
随着表观遗传学及其相关研究的进展, 各种表观遗传调节因子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得以认识。赖氨酸特异性组蛋白去甲基化酶1(LSD1)作为表观遗传修饰的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以转录抑制剂或激活剂的形式促进癌细胞的存活, 以产生促癌微环境来维持癌细胞的发生。肿瘤免疫编辑是肿瘤和宿主免疫系统之间动态的过程, 其包括清除、平衡和逃逸3个重要阶段。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 LSD1与肿瘤免疫编辑过程密切相关, 可通过抑制免疫细胞浸润阻碍宿主清除能力, 也可通过调节肿瘤干细胞影响平衡阶段或调控肿瘤自身蛋白表达等促进免疫逃逸。LSD1在肿瘤免疫中的新兴作用为当前免疫治疗低反应性、敏感性等原因提供了新的见解。本文就LSD1的分子结构、生物学功能及参与肿瘤免疫编辑的可能机制作一综述, 对肿瘤治疗的基础研究及临床提供参考及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498.
目的:探究依恋及需求理论模式的个性化护理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20年6月—2022年3月106例A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53例。对照组予以传统护理,观察组在以上基础上联合依恋及需求理论指导的个性化护理。对比2组依从性、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量表-74(GQOL-74)、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华氏强直性脊柱炎功能指数量表(BASFI)、匹兹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依从性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VAS、PSQI、BASFI低于对照组,GQOL-74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依恋及需求理论指导的个性化护理模式可缓解AS患者疼痛感,提高依从性,进而改善关节功能,提升生活质量,有助于护理满意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499.
近年来,上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性疾病,如食管癌、贲门失弛缓症和胃-空肠吻合口狭窄等介入放射治疗报道较多,但是,有关介入内镜球囊扩张一记忆合金支架置入及其联合放射治疗对患者远期生存率的影响究竟如何?目前还不甚清楚[1-3]。本研究选择失去手术时机的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为了改善吞咽困难症状,均施行介入内镜球囊扩张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治疗,同时根据其是否接受放射治疗情况不同,分别对其吞咽困难症状改善情况、球囊扩张记忆合金支架置入术后的并发症和远期生存情况进行了随访观察。 一、研究对象 选择我院1995年10…  相似文献   
500.
没食子于北魏自波斯传入中国使用至今, 其译名繁多。综合参考中外医学及历史文献, 以没食子为对照, 从墨食子、跋屡子以及五倍子相关的外语音译展开, 从来源、含义的角度进行考辨。研究发现, 墨食子之"墨"用于描述没食子不够恰当, "墨"既不符合没食子音译的语音演变, 也不能准确体现没食子本身的医学含义。中医典籍中的跋屡子与没食子实为一物, 但希腊-阿拉伯古籍中"Bullut"对应橡树群体及其虫瘿, 而并非跋屡子。跋屡子应为"Omphacitis"。在外来医籍《西药大成》中, "没石子"对应Quercus infectoria属的虫瘿类药物, 五倍子实际列于"没石子"附注部分, 作为性质类似的拓展内容出现;而在本土医籍中, 没食子与五倍子是明确的两味不同药物, 但二者在药性上互为替代补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