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37篇
  免费   3124篇
  国内免费   1491篇
工业技术   36852篇
  2024年   182篇
  2023年   656篇
  2022年   1288篇
  2021年   1537篇
  2020年   1198篇
  2019年   980篇
  2018年   1086篇
  2017年   1214篇
  2016年   990篇
  2015年   1379篇
  2014年   1737篇
  2013年   1911篇
  2012年   2075篇
  2011年   2139篇
  2010年   1823篇
  2009年   1829篇
  2008年   1789篇
  2007年   1570篇
  2006年   1641篇
  2005年   1335篇
  2004年   874篇
  2003年   886篇
  2002年   834篇
  2001年   738篇
  2000年   746篇
  1999年   801篇
  1998年   639篇
  1997年   556篇
  1996年   478篇
  1995年   435篇
  1994年   323篇
  1993年   247篇
  1992年   229篇
  1991年   147篇
  1990年   126篇
  1989年   115篇
  1988年   83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30篇
  1985年   35篇
  1984年   18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7篇
  1975年   3篇
  195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采用第一性原理密度泛函理论,结合平面波赝势和广义梯度近似(GGA),用虚拟晶体近似(VCA)的方法建立晶体结构模型,计算了高熵合金Al Co Cr Cu Fe Ni在不同压力影响下的结构性能,弹性能及压力作用下的结构相变。计算结果表明,随着压力的增大,高熵合金Al Co Cr Cu Fe Ni的晶格常数减小而密度增大。高熵合金Al Co Cr Cu Fe Ni只在fcc结构下才符合力学稳定性条件,而在bcc结构下不符合,体积模量随压力的增大而增大。高熵合金Al Co Cr Cu Fe Ni大约在21 820 GPa压力下会由fcc结构转变为bcc结构。  相似文献   
992.
采用SEM、EPMA、TEM以及显微硬度测试等手段,研究了温度梯度区域熔化(TGZM)对Al-Cu-Mg合金溶质原子浓度分布、第二相析出以及显微硬度的影响。研究表明:TGZM导致晶界两侧基体中的溶质原子浓度存在显著差异,靠近铸锭边部一侧基体的Cu、Mg溶质原子浓度明显高于靠近铸锭心部一侧基体的溶质原子浓度。在485℃的均匀化处理过程中,晶界两侧晶粒靠近边部一侧有大量第二相析出,而靠近心部一侧则很少或者几乎没有第二相析出。该现象致使同一晶界两侧区域的显微硬度值存在明显差别,并且这种差别无法通过长时间的均匀化处理得以完全消除,在微观上加剧了合金不同区域性能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利用电子计算机,对长期生产中积累的大量2Cr13钢机械性能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建立了性能之间显著性很高(α=0.01)的回归方程。可辅助设计、指导生产。  相似文献   
994.
通过电偶置换反应制备了尺寸在30~35 nm的结晶性良好的Au纳米颗粒,并成功在其表面包覆了不同厚度的Si O2壳层,利用TEM、HRTEM和UV-Vis对样品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并以罗丹明6G(R6G)为探针分子,对Au@SiO_2复合粒子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相对于Au纳米颗粒,Au@SiO_2复合粒子显著提高了拉曼信号的质量和检测的灵敏度,且Si O2壳层厚度对其SRES效应影响显著,壳层厚度为2 nm的复合粒子对R6G分子的检测极限可达10~(-7)mol/L。  相似文献   
995.
通过X射线衍射、超导电性测试、氧含量变化、正电子湮没以及理论计算等方法,系统研究了金属离子掺杂的YBa2Cu3-x(Fe,Co,Al)xO7-δ(x=0.0~0.5)铜氧超导体的超导电性,为了比较也一并讨论了Zn掺杂样品的实验和理论结果。研究表明,超导转变温度Tc与样品中价电子密度无直接关联,与Hall实验揭示的Tc与空穴载流子浓度关系有同样结论,表明电声耦合机制在铜氧超导体中失效。因此,无论是空穴配对还是电子配对,仅仅是实现超导态的前提,并非其真正的决定因素。如果铜氧超导微观机制依然沿袭"电声耦合"理念很可能误入歧途。  相似文献   
996.
采用显微硬度与电导率测试、拉伸试验、晶间腐蚀及剥落腐蚀试验、金相(OM),研究了热处理制度对Al-7.5Zn-1.5Mg-l.4Cu-0.15Zr7085铝合金挤压材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常规固溶(470℃×2h)时效后合金的屈服强度与抗拉强度分别为458.5、522.5 MPa,而经强化固溶(470℃×2h+480℃×2h+490℃×2h)时效处理的合金为4523、517 MPa,表明固溶处理对合金的拉伸性能影响不大;时效制度对合金的硬度、电导率及抗腐蚀性能有较大影响.最后得出该成分合金的最佳热处理制度为强化固溶T76(121℃×5h+153℃×16h或121℃×5h+163℃×7h)时效处理,此时合金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可以更好的运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997.
In this paper,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Ca1−xMgxLa4Ti5O17 ceramics at microwave frequency have been studied. The diffraction peaks of Ca(1−x)MgxLa4Ti5O17 ceramics nearly unchanged with x increasing from 0 to 0.03. Similar X-ray diffraction peaks of Ca0.99Mg0.01La4Ti5O17 ceramic were observed at different sintering temperatures. A maximum density of 5.3 g/cm3 can be obtained for Ca0.99Mg0.01La4Ti5O17 ceramic sintered at 1500 °C for 4 h. A maximum dielectric constant (r) and quality factor (Q × f) of Ca0.99Mg0.01La4Ti5O17 ceramic sintered at 1500 °C for 4 h are 56.3 and 12,300 GHz (at 6.4 GHz), respectively. A near-zero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of resonant frequency (τf) of −9.6 ppm/°C can be obtained for Ca0.99Mg0.01La4Ti5O17 ceramic sintered at 1500 °C for 4 h. The measurement results for the aperture-coupled coplanar patch antenna at 2.5 GHz are presented. With this technique, a 3.33% bandwidth (return loss <−10 dB) with a center frequency at approximately 2.5 GHz has been successfully achieved.  相似文献   
998.
不同含砷类型金矿的细菌氧化-氰化浸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含砷类型不同的金精矿和单矿物进行细菌氧化-氰化浸出研究,分析毒砂和雄黄对金精矿细菌氧化-氰化浸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细菌氧化过程中,含砷金精矿中的毒砂易被氧化分解,经过192 h的细菌氧化后,脱砷率可达93.10%;而雄黄无法被细菌氧化分解,且影响细菌活性,延长浸矿的停滞期;在氰化浸出过程中,毒砂非常稳定,不参与任何副反应;而雄黄易与CN-及保护碱发生副反应,且产生的沉淀物质会在金粒表面形成薄膜,从而降低氰化浸出效率。  相似文献   
999.
介绍了一种新型空心铝型材挤压模具即蝶形模的设计技术,蝶形模是将传统分流组合模的矩形分流桥设计成拱形,而且分流桥的中心部位较低,用来减少突破挤压力,改善金属的流动性.系统研究了蝶形模的主要结构及特点.列举了蝶形模在空心铝型材挤压中的一些应用实例,并与传统分流组合模进行了比较研究,通过对比表明:使用蝶形模可以有效降低挤压力...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ZF-300 keV中子发生器,采用伴随粒子法研究D+离子束和自成型钛靶的中子产额随束流轰击时间的变化特性;利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扫描电镜分别研究束流对靶物相结构和表面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随D+离子束的轰击和注入,中子产额随轰击时间的变化逐渐变大,中子产额达到最大值后又随轰击时间的变化逐渐变小;束流轰击前后靶表面无熔坑出现,随D+离子束流的增大,靶表面的条纹状痕迹逐渐消失;D+离子束的轰击未改变自成型钛靶的物相结构。基于离子与固体相互作用的数值模拟,分析讨论了D+离子束和自成型钛靶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